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雷尼替丁枸橼酸铋是近年来问世的抗溃疡病新药。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对该药的生化特性、药理作用、药物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等,认为雷尼替丁枸橼酸铋与克拉霉素联合应用在愈合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及降低溃疡复发率等方面均有较好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抗溃疡药物。
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anitidine bismuth citrate,RBC)为雷尼替丁(ranitidine)与枸橼酸铋(bismuth citrate)化合所形成的盐,是一种新的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及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及抑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生长等卓越的抗溃疡机制。本药由英国Glaxo-Wellcome公司研制生 产,商品名为Pylorid或Tritec,代号为GR-122311-X。
理化特性
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BC)外观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其化学结构为:N-2-(5-二甲基胺甲基烷-呋喃-2甲基-磺胺酸)-乙基]-N-甲基-2-硝基-1,1-乙烯二胺枸橼酸铋。分子式为C13H22N4O3S1Bi1C6H8O7,分子量为651。其理化特性与雷尼替丁和枸橼酸铋的混合物不同,具有高度的水溶性,在pH值为4.3~3.9时,其溶解度为100%,而前者几乎是不溶解的,仅形成一层稠密的悬浮液。
药理作用
1抗分泌作用
Stables等药理实验表明,口服相同剂量的RBC与雷尼替丁时(0.1mg/kg,0.3mg/kg),对组胺引起的犬胃酸分泌,两者产生同样与剂量相关的酸抑制效应。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服用RBC组24h内胃内平均总酸度降低38%,而服用雷尼替丁者降低24%。但RBC对血浆胃泌素浓度无影响。
2粘膜保护作用
以3~30mg/kg剂量口服RBC,可防止大鼠由乙醇(alcohol)或吲哚美辛(i ndometacin)诱发的胃损伤的发生。雷尼替丁亦可有效地防止大鼠由吲哚美辛诱发的胃窦损 伤,但效果不及RBC,且对乙醇所致的鼠胃基底膜损伤无防护作。Hudson等对24名志愿者随机接受阿司匹林(aspirin)加安慰剂或阿司匹林加RBC的对照研究,以观察RBC对阿司匹林的上消化道损伤的保护作用,经胃镜评估及胃粘膜微出血量检测,表明RBC具有良好的胃粘膜保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研究亦表明,RBC对喂饲吲哚美辛所致的鼠胃窦部粘膜损伤亦有保护作用。
3抗胃蛋白酶作用
RBC(1mmol/L)对人类胃蛋白酶同工酶1,2,3,5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效果与枸橼酸铋或枸橼酸铋钾相似或优于后者,而雷尼替丁则无此作用。
4抗HP作用
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密切关系。Stables等的研究发现,对胃内寄生杆菌的白鼬喂饲RBC12mg/kg或24mg/kg,bid,共4w k,HP数量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其疗效与枸橼酸铋钾或枸橼酸铋相似。近年来,许多研究均观察了RBC在体内与体外的抗HP作用, 在相同的铋浓度水平,应用时间/杀菌率分析,显示RBC比枸橼酸铋或枸橼酸铋与雷尼替丁混合物能产生更强更快的杀菌率。体内研究显示,RBC在根除胃粘膜HP感染方面比枸橼酸铋及枸橼酸铋与雷尼替丁混合物更为有效。
药物动力学研究 Koch等对27名健康志愿者给予口服RBC 800mg bid,共28d,在14~28d治疗期间,血浆铋浓度保持稳定,从RBC中吸收的铋有限(小于剂量的0.5%),血浆铋峰值浓度均未大于19mg/L。Koch等还观察了健康志愿者口服RBC 200~1600mg时的情况,铋吸收很少,虽给予最大剂量(1600mg)的RBC,血浆铋峰 值浓度不超过33mg/L。多次用药后虽可出现铋蓄积现象,但由于血浆铋浓度较低,13wk后 铋累积量不超过5mg/L,故认为本品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和较易耐受的。雷尼替丁与血浆蛋白结合力低,可透过胎盘,也可分泌到乳汁中。70%的雷尼替丁从肾脏廓清,为3h。口服RBC后很少部分从胃肠道吸收的铋亦从肾脏廓清。枸橼酸铋对药物代谢酶无影响,当雷尼替丁和阿莫西林(amoxicill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合用时,其药物动力学无明显改变,与抗酸剂合用时,雷尼替丁吸收减少28%, 铋吸收减少30%~40%。当RBC 800mg与阿司匹林900mg同时服用共9次时,最大血浆水杨酸盐浓度降低14%,提示RBC对水杨酸盐所致的胃、十二指肠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但铋剂微粒可进入胃粘膜并在胃窦部聚集,这有利于局部的抗HP活性。
临床应用
1治疗消化性溃疡
638例经胃镜证实的活动性胃或幽门前区溃疡随机给予RBC 200mg,bid;400mg,bid;800mg,bid或雷尼替丁150mg,bid,共治疗8wk。复查胃镜 及应用LOCF(Las t-observation-carried-forward)原则评估溃疡愈合率,证明应用RBC组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Bardhan等对1620例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病人随机接受RBC 200mg,400mg,800mg,bid或雷尼替丁150mg,bid,共治疗4wk。溃疡愈合率分别为79%,85%,84%和81%,而疼痛消失率分别为85%,86%,86%和84%。在总的溃疡治疗成功率方面,RBC 400mg,bid(38%)和800mg,bid(37% )比雷尼替丁(32%)更为有效,且血浆铋水平低,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溃疡病的药物。Peterson等[10]报道一组采用RBC加克拉霉素及单用RBC或克拉霉素或安慰剂对十 二指肠溃疡愈合、根除HP及溃疡复发等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结果表明 ,在溃疡愈合率(86%)、HP根除率(82%)等方面,均以RBC 400mg,bid,共4wk,加克拉霉素500mg,tid,共2wk的方案为最好,而溃疡复发率(21%)最低。
2联合应用抗生素根治HP感染
多中心临床验证表明,RBC 400mg,bid和克拉霉素250mg,qid,合用共2wk,HP根除率为82%~94%。Bardhan等应用RBC与克拉霉素500mg,bid或250mg,qid,联合治疗,对HP的根除率分别为93%和84%,认为RBC 400mg,bid 加克拉霉素500mg,bid,共2wk的疗法,对根除HP同样有效,且病人顺应性良好。有人对291例HP 阳性的活动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应用RBC 400mg,bid,加克拉霉素500mg,bid,联合应用,并与奥美拉唑(omeprazole) 20mg,bid,加克拉霉素500mg,bid,共14d的治疗方案进行比较,HP根除率分别为87%和56%。而应用RBC 400mg,bid,加阿莫西林500mg,qid联合治疗时,HP根除率为41%~61%。
Bardhan等对232例经胃镜证实的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伴HP阳性病人分为3组,进行双盲随机治疗。第1组给予RBC 400mg,bid,共4wk; 第2组给予 RBC400mg,bid 及克拉霉素250mg,qid共2wk; 第3组给予RBC 800mg,bid 及克拉霉素250mg,qid,共2wk。然后第2和3组继续服用RBC 400mg,bid,共2wk,以使溃疡愈合及症状缓解。经治疗后溃疡愈合及随访24wk仍缓解者3组中分别为51%,89%和87%,表明联合用药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用RBC组(P<0.001)。治疗4wk后,3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96%和97%。在随访24wk末时,3组的溃疡复发率分别为44%,7%和10%,而对HP的根除率分别为2%,92%和81%,表明联合用药组对根除HP更为有效,HP根除者溃疡复发率比未根除者低,认为RBC 400mg,bid,和 克拉霉素250mg,qid,共2wk,随后单用RBC 400mg,bid,共2wk的治疗方案是满意的治 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根除HP,且可防止多数病人的溃疡复发 。
3治疗消化不良伴HP感染
Wyeth等对100例消化不良伴HP感染者应用RBC 800mg,bid,加阿莫西林500mg或甲硝唑(metronidazole) 400mg或克拉霉素500mg或头孢呋辛(cefuroxime)或四环素(tetracycline) 500mg,qid,共14d。疗程结束后4wk复查13C尿素呼吸试验以了解HP根除情况 。结果表明,HP根除率在15%~92%之间,消化不良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Willians等对48例HP阳性的消化不良病人应用RBC 400mg,bid加克拉 霉素500mg,bid 和四环素500mg,bid,7d为一个疗程,HP根除率为90%。另有报道为RBC 400mg,bid,加克拉霉素250mg,bid和甲硝唑500mg,bid,共7d,HP根除率为86%~91%。认为RBC加小剂量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7d治疗方案是根 除HP感染的有效方法。
不良反应
RBC的不良反应是乏力 、便秘、腹泻、恶心、呕吐等,其发生率约1%左右。与RBC明显有关的不良反应是粪便呈黑色及舌苔变色。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临床营养科
主任医师
乐清市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微创外科中心)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胃肠外科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天津市河北区黄纬路60号
二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立
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沿江路13号(近明礼学校)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湖南衡阳市珠珲区东风南路369号
二级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民营
上海市黄浦区江西中路136弄2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贺兰县东街
二级 专科医院 特色医院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西环南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