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健身 > 全民健身

据说,这种运动堪称完美……

举报/反馈
2018-01-03 00:00:00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

  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学院教授 刘 静

  北京体育大学武术教研室原副主任、日本国家武术队教练 李自力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副主任医师 张乐伟

  世界武术冠军、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教师 刘晓蕾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博士、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代金刚

  太极拳,这项我国古老的传统运动,穿过数百年的岁月,在新的时代重焕光彩,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热爱健康的人所重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中心将太极拳作为一种健康的锻炼方式,推荐给大家;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运动专家卡里姆·可汗更是说,“太极是一项堪称完美的运动”。而在日本,更是有超过200万太极拳爱好者。本报记者采访相关专家、练习者,带你重新发现太极拳的养生奥秘。

  ●太极渐成医学界新宠

  早上七点半,58岁的张阿姨跟往常一样,来到北京市金台里附近的小河边上,和六七位同好练太极。这是她坚持了四五年的运动,只要天气好,便一早一晚,各练一小时。她告诉记者:“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些年脾气不像以前那么急了。刚练太极时,别人一个动作还在运气,弯都没转完,我早就练完了。家里什么活,我都恨不得一下全干完。”

  太极让张阿姨“慢”了下来,也可能让77岁的孙师父的哮喘不那么严重了。孙师父说,以前,他一年要因哮喘进三四次医院,自七八年前开始练太极后,就没住过院了。“我不敢说这一定是太极的功劳,但身体的确在变好。指望太极治病不现实,作为一种健身手段还是很好的。而且出来和大伙儿聊聊天,心情也更好。”

  在我们周围,公园里、马路边,练太极的大有人在。近些年来,太极也漂洋过海,成了国内外民间,乃至医学界的新宠。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副主任医师张乐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目前,世界上已有1.2亿人从事太极运动,这种古老的健身与技击并重的武术健身项目,在全球得到了空前普及。

  日本几乎是除中国外,全球太极最火热的地方,北京体育大学武术教研室原副主任、日本国家武术队教练李自力已在日本从事太极拳教学和中日太极拳交流工作18年之久。他对记者说:“有数据显示,日本有200万名太极拳爱好者,且不像美国、加拿大等国以华人华侨为主,而是以日本当地人为主。”其中,以中老年妇女居多,她们不仅将它当成健身运动,还形成重要的生活圈子,练拳的同时结交朋友,谈天说地。

  令李自力印象深刻的是,每个练太极拳的日本人都学得特别认真。和国内不少人自行练习、缺指导不同,当地的太极拳组织都有太极拳老师教课,保证了练习的专业性、科学性。此外,日本文部省(相当于我国的教育部)也制定了鼓励政策,让各大学聘请中国武术老师教太极。

  ●太极让心身高度协调

  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集修身养性于一体,注重内外兼修的运动,它既是中华武术的精华,也被喻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据了解,太极拳产生于17世纪中叶,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的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目前已演化成陈氏、杨氏、吴氏等流派,形成24式、48式、102式等不同的动作,并衍生出太极剑、太极扇、太极刀等多种形式。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博士、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代金刚看来,太极确实有很好的强身健体之功。第一,让气血更畅通。练习时的肌肉收缩会加速血液运行,而相对缓慢、深长的呼吸也会加大肺活量,有利于气血运行;第二,太极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医学思想,如“阴阳学说”、“经络理论”,传统运动强调的动静、松紧、屈伸等也体现在一招一式中。动作相对缓慢但有“内劲”,给人行云流水之感;第三,将形、气、神“三者合一”,练拳时要求精神高度集中,可谓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可以说,高度协调、心身相互作用是太极拳最特殊的地方。除了健身,太极可以让人收获内心的平静,减少焦虑。这对时刻处于“高压”状态的现代人来说,十分重要。

  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副教授刘静告诉记者,目前,太极已成为国内外康复、替代医疗和补充医疗,乃至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世界武术冠军、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教师刘晓蕾看来,太极的确是一项堪称完美的运动,它很少带来肌肉拉伤、骨折等急性运动损伤。除了能缓解疼痛、焦虑等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练太极对身体还有以下好处:

  提高平衡力。刘晓蕾说,很少有运动像太极拳这样讲究左右、前后、开合等,是全身都在动的整体性锻炼,且需要呼吸控制、手眼配合等。研究发现,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能明显提高中老年人单腿站立及平衡控制能力。

  延缓衰老。刘静主持的研究发现,通过对比, 持续6个月太极拳运动前后,中老年人血液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如T细胞亚群、NKT细胞等)的变化,以及练拳者的认知、情绪等心理指标的变化发现,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均有所上升,免疫功能改善明显,能延缓衰老,幸福感也更强。

  调控血压。“一项涵盖20多年数据的研究发现,太极拳能显著降低中老年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刘晓蕾告诉记者,因为练太极会优化心血管中枢调节机能,改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等,从而有助于降压。

  改善神经功能。刘静此前的研究已表明,通过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姿势控制能力有所改善,这可能与练习调节了患者的本体感觉有关。

  增加骨密度。刘静说,练拳时,对肢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关节支配力量有很高的要求,通过锻炼能对骨骼产生很好的刺激,帮助中老年人提升肌肉力量,增加柔韧性。

  ●初学者要沉住气

  近几年,我国在积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运动。专家呼吁,国家一定要重视人才培养,多些专业人士教公众学太极,并加大推广力度。如果想学太极,首先应找到一位专业的太极拳老师,并在练习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不急功近利,边学边悟。这是李自力最深的经验体会。他说,练好太极一定要坚持。练习时,要集中精力,跟随老师的引导,去感受身体的变化,如“气沉丹田”;体会太极拳中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如“阴阳平衡”、“天人合一”,如同习武之人最讲究的“悟”字。

  站姿别贪低,站得稳是关键。刘晓蕾说,练习时,站姿无需太低,找到适合自己的高度最关键。方法是:上体保持中正,自然下蹲,身体能蹲到什么程度就蹲到什么程度,随后将重心移到一条腿上,另一条腿迈向前、后等方向,能保持平衡,不会迈出去的腿收不回,就是最适合的高度。

  膝盖最易受伤,一定要严防。张乐伟说,这多与练得不对有关。初学者除了应采取高架或中架站姿,减少膝盖承受的压力外,练习前的准备活动、练完后的拉伸放松一定要充分。

  几种情况不宜练习。太极最讲究天人合一,大风、下雨等天气,不宜在户外练习,这非常伤肩膀、腿部。宿醉后人的敏感性会下降,第二天也不宜练习。建议每次练习60~90分钟,强度不宜太大,微微出汗即可。▲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