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育儿
妇科
男科
保健
饮食
性爱
心理
减肥
整形
诊疗
心血管
肿瘤科
图片
服务
39问医生
就医助手
疾病百科
药品通
首页 > 医学教育 > 资讯 > 国内动态 > 卫生要闻

卫生部推广导乐分娩 减少过高剖宫产率现象

2011-10-30 来源:中国广播网

A-A+

  导乐,是希腊语Doula的音译,原意是一个女性照顾领一个女性。最初的导乐分娩主要关注的是陪伴分娩,强调应该由一个有爱心、有分娩经验的妇女,在产前、产中以一对一的方式持续低陪伴着产妇,给予其经验上的传授、技术上的指导、心理上的安慰、情感上的支持、生理上的帮助,以促进自然分娩的顺利完成。导乐分娩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被证明可以有效发掘产妇的自然分娩能力,减少产后出血,并且不会使新生儿的窒息率升高。于是,从80年代末起,导乐分娩在美国及西方国家开始流行起来。

  “狭窄的手术室里站着两个医生和5个护士,大家分头紧张地忙碌着。两个巨大的圆形无影灯,从10点10分的方向投射下来的光,在产妇凸起的腹部顶端汇聚成一个明晃晃的光圈。……当手术刀划开腹部,鲜血一下子涌出来,短短5分钟后,手术室响起了孩子的第一声啼哭。”

  ——中国经济网《中国剖腹产急需“踩刹车”手术率超世卫上限数倍》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的剖宫产率高达46.2%,居世界首位。

  一说到动手术,人们通常都会认为这是病人不得已的选择。然而,有一种手术,却往往是由健康人去挨这么一刀。并且最近的10多年来,动这个手术的健康人还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怪现象;这,也正是我国剖宫产的现状。

  剖宫产,俗称剖腹产,指剖开腹壁及子宫取出胎儿。若病例选择得当,施术及时,不但可以挽救母婴生命,且能使母亲保持正常的生产性能和继续繁殖后代的能力。

  在中国,剖宫产率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上升。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网站公布的消息显示,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现在,采用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几乎增加了9倍。截止去年11月,北京市一至三级助产机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56.44%、62.38%、70.95%。就全国来看,现在,几乎每两个产妇中,就会有一个采用剖宫产。事实上,在医务界,剖宫产仅仅是解决难产或抢救新生儿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最佳生产方式。 美国妇产科联合会就明确指出剖宫产术是一种对母婴都有潜在危害的外科干预。同时,它比正常的阴道分娩消耗更多的保健资源。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一个国家的剖宫产率应该控制在15%以下。因此,面对我国比世卫组织的警戒线高出3倍还多的剖宫产率,我们不得不问,在中国,剖宫产的效用是不是被我们不恰当地放大了?

  没有手术指征的剖宫产:谁动了民族的未来?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巴金

  现代社会,绝大部分人都知道手术一词的含义,但是,绝大部分人不知道还有一个词与“手术”有如孪生兄弟一样密切,这个词便是“手术指征”。所谓手术指征,也就是手术适应症,是指某种疾病符合诊疗场所规定的标准,采用非手术方式无法治愈,采用手术方式将有助治疗,所应采用的手术方式。任何一项应被施予手术的疾病都有一定的标准,其中,剖腹产的指征便适用于孕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阴道分娩会危及孕妇或胎儿的安全时。

  当中国的剖宫产率高达46.2的时候,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布的数据明确宣称,中国25%的剖宫产并不是出于医疗需要,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要控制的,就是这部分没有医疗指征的剖宫产。”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中心主任马彦彦强调。

  剖宫产看上去似乎是“轻松一刀”,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母亲急速地喘息、声嘶力竭的叫喊、筋疲力竭的生育,更没有孩子从探出小小的脑袋到小手、小脚,一点点向外挤压的过程。但事实上,这“轻松一刀”可能给母婴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江苏一项调查显示,1990年-2005年间全省死亡的产妇中,以社会因素作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死亡产妇比例从零上升到17.86%。另一方面,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导致因手术死亡的人数比例也明显增加。1990年,江苏省剖宫产率在15%左右,手术诱致死亡率为5.93%。到了2005年,剖宫产率上升到40%(最高时曾达到65%),手术诱致死亡率亦攀升到29.78%。

  这是很值得忧虑的事情。

  对产妇来说,剖宫产首先要承担麻醉意外的风险,其次是出血多,手术后容易感染,感染率为自然分娩产妇的10-20倍;产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是自然分娩的10-30倍。“有些乡镇卫生院也在做剖宫产手术,万一出血过多,在没有血源的情况下,大多数只能切除子宫。”北大人民医院产科教授王山米说。同时,作为有创手术,比起自然分娩的产妇来说,剖宫产的产妇身体恢复得也更慢。

  此外,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目前出现一些新的病种,如剖宫产疤痕妊娠,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造成孕产妇死亡。而经历过剖宫产的妇女后如果患了妇科肿瘤,当年剖宫产所留下的横切的一刀就会成为手术中的大麻烦。

  对新生儿来说,由于剖宫产儿未受到正常分娩时的反复宫缩和产道适度挤压,其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未经受刺激,剖宫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较多,如窒息、湿肺、羊水吸入、肺不张及肺透明膜病等。同样,剖宫产也“剥夺”了孩子最先感觉统合锻炼的权利,日后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容易产生情绪敏感、注意力不够集中、手脚拙笨、动作不太协调等问题。这对国人人口质量的提升极为不利,跟我国的人口政策背道而驰。

  所以我们说,没有医疗指征的剖宫产,就好比将人自己的一口好牙拔掉,换上一幅镀金假牙。

  自然分娩:最接近人类本性的生产方式

  “如果在未来的日子里你觉得孤单,请记住你的母亲,我们的生命曾一度相系,我会努力使这种联系持续到永恒。”

  ——张晓风?《初雪》

  分娩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生理过程,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自然分娩这一最原始的生产方式是人类为顺应自然法则而选择的最佳分娩方式,也是人类在繁衍生育活动中进行自我调节,体现人体器官作用,平抑和刺激各种激素,强化人类情感的最原始且最自然的方式。所以,我们应该相信,产妇和婴儿都具有潜力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共同创造出生命的未来。

  对于母亲来说,这是一个在阵痛中与胎儿建立亲密联系的过程。母亲分娩时腹部的阵痛使孕妇大脑中产生内啡肽,这是一种比吗啡作用更强的化学物质,可给产妇带来强烈的欣快感。另外产妇的垂体还会分泌一种叫催产素的激素,这种激素不但能促进产程的进展,还能促进母亲产后乳汁的分泌,甚至在促进母儿感情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事实上,美国研究人员对产妇作脑扫描后发现,自然分娩的母亲对孩子的哭泣更为敏感,而剖宫产则可能致使产妇母性行为减少。

  研究结果显示,自然分娩刺激产妇子宫颈和阴道产生荷尔蒙,增强她们对婴儿的情感。脑部研究显示,自然分娩时产妇脑部的剧烈活动能调节产妇的情绪和日常行为,帮助她们日后成功照顾小孩。而剖宫产直接把孩子从子宫中取出,改变了分娩过程中的“神经和激素体验”,可能使母亲和孩子的亲密程度降低。

  对新生儿来说,这是一个在磨练中破蛹成蝶的过程。临床医学证明,分娩的过程中子宫有规律的收缩能使胎儿肺脏得到锻炼,肺泡扩张促进胎儿肺成熟,胎儿出生后很少发生肺透明膜病。不仅如此,经阴道分娩时,胎头因受子宫收缩和产道挤压,头部充血则可提高脑部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有利于新生儿出生后迅速建立正常呼吸。

  正如每一只美丽的蝴蝶,都要经过一个“破蛹成蝶”的过程——为挤破坚固的蛹,而费力地扭动着身体,从狭窄的通道里挤出来。人为地帮助蝴蝶破蛹,反而会使之成为一只不能飞翔的“废蝶”。自然分娩的胎儿也正是在挣脱母体的“系统磨练”中,成长为坚实的生命。比剖宫儿胜出一筹。

  根据产科专家田扬顺教授的解释,与剖宫产儿相比,自然分娩的胎儿更可能具备以下优势:更加聪明——其皮肤及末梢神经的敏感性均较剖宫产儿强;此外,子宫收缩对胎儿的挤压过程,也正是胎儿大脑的初级脑成熟的过程,对其日后脑组织及神经系统发育有很大帮助。不容易生病——由于接触到母体阴道和肠道的菌群,能够建立正常的菌群环境,因而能发挥较好的免疫调节功能;同时自然分娩儿较剖宫产儿易得到母体免疫球蛋白,并有选择性地使细胞介导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加,因而自然分娩儿具有更强的抵抗力,不易患传染性疾病。很少发生“感觉统合失调”——在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受到宫缩、产道物理张力改变的影响,使胎儿能以最佳的姿势、最小的径线、最小的阻力顺应产轴曲线而下降并娩出。因此,自然分娩儿很少发生“感觉统合失调”,更能茁壮成长。

  此外,医学研究还认为,自然分娩儿与剖宫产儿在智商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情商上却具有明显差异,自然分娩儿往往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由于自然分娩儿在分娩过程中还接受了母体分泌的许多激素,如缩宫素、泌乳素、儿茶酚胺等。这些激素又统称为“爱的激素”及“母爱激素”,在生长发育中就更容易获得“人类爱的本性的培养”。国外学者研究提示,如果缺少这些激素,则胎婴儿爱的本性便会受到损害,这种危险性可延迟至青少年期,甚至到成年后才能表现出来。有人深入调查青少年犯罪、自杀、孤独症及吸毒、精神性呕吐精神分裂症等均是“人类爱的本性受损”的不同表现。

  10级: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痛

  “分娩对于母亲和即将降生的婴儿来说,都是性命攸关的一道坎。女性如何才能闯过此道难关,竭尽全力将孩子生下,使得人类得以持久的存在下去呢?为此,造物主想到的就是,将担当分娩重任的女性创造的更为坚韧而强壮。”——渡边淳一?《钝感力》

  在医学上通行的疼痛主观评分表上,疼痛程度从0级到10级逐级加重,对最疼痛也就是10级疼痛的描述就是生产的疼痛,可见分娩疼痛之剧烈。我们说,一个优秀的民族离不开母亲的优秀与勇敢,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漠视母亲的痛苦。我们倡导自然分娩,就必须考虑如何减轻母亲在这一过程中付出的代价与痛苦。

  事实上,多少年来,社会对母亲在在分娩中承受的无以言表的痛苦总是显得有些爱莫能助,相对于产房内受难的母亲,产房外的人们只能怀着对新生者的渴望与对受难者担忧的心情压抑地祈祷、祈祷……而分娩镇痛技术的发展似乎总是不能完全跟上这些祈祷的迫切的恳求。

  在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后,分娩镇痛技术发展出了非药物性方法(主要包括通过对产妇进行呼吸训练和体操训练,以帮助其在产程中减轻痛苦)、阿片类制剂(即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或者衍生物为主要成分的镇痛药物)全身用药镇痛、吸入性麻醉镇痛(主要有吸入“笑气”镇痛。“笑气”是一种氧化剂,有轻微麻醉作用,并能致人发笑。)以及硬膜外麻醉镇痛(即麻药注射)等镇痛方式。但这些方法似乎都无避免地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例如,产程中产妇如果长时间用呼吸镇痛,可能引发产妇意识模糊眩晕呼吸性碱中毒抽搐,加重胎儿缺氧,引发或加剧胎儿窘迫;使用而药物镇痛则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药剂的副作用;麻药注射,似乎比前两者都更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但麻醉风险及其严重后果使人难以忽视,此外,对于产妇来说,还可能面临产后腰痛、顽固性头痛等长期副反应。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王东信教授等专家在今年的研究结果就显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但会延长产程,增加活跃期停滞发生率,还可能增加器械助产率。此外,麻醉注射对麻醉师和医疗条件都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我国,广大的人口都在农村,麻醉师稀缺,也不具备严密的麻醉监测条件,即便是北京,也不是产妇有麻醉镇痛的需求,就能有足够的医疗资源实现。

  分娩镇痛的里程碑:非药物仪器镇痛

  “科学不论现在和过去,是对一切事物存在的观察预见,虽然是渐进的,然而它是对即将发生事物的认识。”——列奥纳多·达芬奇

  当药物分娩镇痛面临各式的瓶颈,我们发现,在分娩镇痛的仪器研究者中却洋溢着振奋之情和明显的紧迫感。2000年,我国的研究人员第一次推出了一种非药物分娩镇痛设备:导乐分娩镇痛工作站(导乐仪),该设备成功用于人工流产,在对抗轻微疼痛上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事实上,这只是非药物分娩镇痛设备的开始。在历时12年之后的科技攻坚战后,整个导乐仪的技术才彻底成熟。整个仪器有A、B两个通道,其中A通道是通过微电波刺激脑垂体分泌对抗疼痛的内啡肽,B通道则是作用于腰部,通过将腰部的神经传到阻断(因为盆腔的感觉神经是从腰部发出)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由此,这种镇痛仪器可以将10级剧烈产痛迅速降至产妇可以忍受的轻微疼痛,并且持续镇痛,可以满足整个产程的需要。

  “我们从今年3月份便开始进行严格临床实践,来检验这种仪器的有效性。减轻产痛方面,可以肯定地说,导乐仪的效果是明显并且有效的。此外,使用了导乐仪的产妇,其产程平均缩短了2个小时以上。”马彦彦教授如是说。“同时,与药物麻醉相比,仪器的操作要求、环境要求就低很多,更便于操作,更易于推广。”

  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非药物分娩镇痛仪器的出现,看起来只是在克服传统镇痛方式的负面后果,实质透露的却是人类对于生命个体更负责任的爱护。

  爱母行动,我们晚了20年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著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冰心

  1987年,内罗毕国际母亲安全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母亲安全”的倡议,世界卫生组织、人口基金、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分娩中的母亲安全问题第一次以国际问题的面目示人。

  次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便是“母亲安全”。进入90年代,世界妇产科同盟开始倡导“爱母行动”,呼吁人们在关爱新生儿的同时,也要给予产妇足够的关怀。同盟针对‘爱母行动’提出了10条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导乐陪待产。这样,导乐作为一个与人性化的自然分娩相连的概念,开始走入我们的视线。

  “上个世纪西方国家推行“爱婴行动”的时候,我们国家跟上了这一步伐;但是人家在此之后还推行了“爱母行动”,这一次,我们就没能跟上。”马彦彦教授说。产妇不是机器:导乐分娩可能重塑我们的未来。虽然在爱母行动上,我们没能奔跑在人类文明的潮尖,但我们奔向文明的方向不会改变。社会理念的转变和非药物镇痛仪器技术的成熟正在使事情发生改变。

  2011年,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推广促进自然分娩事宜技术——导乐分娩”项目启动,虽然晚了20年,但我们毕竟真正迈出了关爱母亲的重要一步。

  在云集了国家数百位产科专家与临床工作者的启动仪式上,中国正式将自己的导乐分娩定义为“由实施导乐分娩服务的人员陪伴产妇走过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分娩全过程,从心理和生理上给予她们持续的支持,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知识,与此同时再辅以安全、有效的非药物镇痛手段,使她们有一个顺利和满意的分娩经历和结果。”

  这一次,我们没有照搬西方的概念,我们在立足现实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自己对于导乐的认识,明确了我们自己关爱母亲的重要标准。

  这一次,我们的关爱更为广博之处在于,除了精神上的支持,我们还强调用科技为母亲带来福祉。

  医学发展的真正动力是患者,是医生面对病患的良心触动。镇痛技术在产妇这里的特殊之处在于,可以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不是病人,更不是制造婴儿的机器,而是活生生的孕育新生命的人,因此,科技必须被寓于生命的自然规律。而这,也许更契合也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助产协会大力提倡的人性化分娩的基本含义。虽然我国导乐分娩推广运动刚刚起步,但是,只要顺着尊重人类生产规律、给予母亲人文关怀这样的思路走下去,我们就可以相信文明普适的那一天不会遥远。

  国际知名产科专家米歇尔?奥当博士曾经说:出生的方式对我们今后的生活都会带来影响。所以,当理念的进步、非药物镇痛仪器的迅猛发展给数百万不得不面对生产痛苦的母亲带来希望的时候,我们必须坚信,这种希望,将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责任编辑:赖静妮)



↑点击去参与测试 拜拜粗腰肥大腿↑

今日推荐

预约挂号

大家都在看

热搜推荐

诊疗

APP快速预约挂号
进入诊疗频道

问医生

我要问医生

找药品

药品通

常见病用药

进入药品频道
下载APP,每天都能看健康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