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仅能打电话发短信,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电脑,成为年轻人的“掌中宝”,大有“一机在手、万事不愁”的架势。
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好像不对劲了:常常担心手机电量不足,尽量随身携带充电设备,电量一低就会焦虑,随时随地都想充电……有人将此种种表现称之为“手机电量焦虑症”。
看到电源就想充电
本以为会因手机电量而焦虑的人不多,一打听却发现并不少。
80后市民罗小姐,就自称是手机电量焦虑症患者。罗小姐有一只苹果手机,一只三星手机,还有一台平板电脑。尽管还没有到随身携带充电设备的程度,但每次出门前都会习惯性地看看剩余电量。如果哪天出门前忘记充电,电量在50%以下了,就会整天惴惴不安。
到了晚上,罗小姐习惯玩一会儿平板或手机。“在玩平板的时候,会给手机充电,等平板电量低了,就改玩手机,又给平板充电。其实,两个都不会没电,但是,看着它们被充满电,心里好像才踏实。”罗小姐说。而同为80后的郑先生,他的焦虑表现就更“人尽皆知”一点。“就是随身带着一根数据线,走到哪里都跟人打听,你这能充电么?”郑先生的朋友邵小姐告诉记者,他的这个“毛病”已经被身边朋友熟知。
“主要是智能手机的电量太不经用了,有时候都坚持不了一整天,也怪不得有人要焦虑啊。”70后王先生说,他常常想,要是智能手机也能有个三五天的超长待机时间就好了。
由于智能手机拥有上网、听音乐、拍摄等多种功能,人们又越来越习惯用手机来填补碎片时间,自然加快了手机电量的消耗速度。而反过来,由于人们习惯于用手机,所以,担心电量低影响使用,因而出现焦虑情绪。
移动电源等充电产品热销
一方面是智能手机待机时间短,一方面是人们热衷于使用。为了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少人想出各种方法来解决电池充电的问题,而这也带火了充电宝等产品的销售。
近日,记者在衢州学院门口的小店和超市逛了一圈,很容易就找到了移动电源和分线器等智能手机的充电产品。“我这里卖得不算火,不过,也经常有学生光顾,听说网上卖得更好。”一家小店的老板告诉记者。
在淘宝网搜索充电宝,可以找到50多万件产品。其中销量最好的一款,显示最近30天已有10多万人购买。这些充电宝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号称最大容量已达15万毫安,可充20次。还出现了太阳能等新产品,自称“有光就有电”。
同时热销的,还有分线器,就是USB接口拓展器。一位卖家告诉记者,以前买分线器的顾客多是电脑用户,现在客户里手机用户越来越多。特别是住集体宿舍的学生或年轻人,要充电的时候,屋子里的插座会不够用。“卖得好的产品,月销量都在一万只以上。”这位卖家说。
根本原因还是手机依赖
就手机电量焦虑问题,记者联系了衢州市第三医院副院长、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胡伟明。
“这其实不算是新问题,只是手机依赖的一种表现。”胡伟明说,所谓手机电量焦虑症,只是网友冠以形象说法,归根结底,这都是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依赖手机的一种表现。
而说到手机依赖,很多问题又是老生常谈。例如对手、颈椎、视力等生理健康的危害,导致现实沟通障碍、人的社会性退缩等心理上的危害。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过犹不及。”胡伟明说,人们应该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便捷和乐趣,但是,如果依赖上瘾,就该引起注意。
近年来,“手机控”、“低头族”、“手机电量焦虑症”等新名词层出不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手机依赖这一问题的不断审视。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现象,毕竟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主任医师
四川省南充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精神科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