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症状 > 正文

直肠脱垂是怎么回事

39健康网举报/反馈

直肠脱垂可能是由排便困难、长期便秘、腹内压增高、盆底肌肉松弛、先天发育不全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排便困难

由于大便过硬或者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等原因导致粪便滞留于乙状结肠和直肠,增加了对肛门周围组织的压力,进而引起直肠黏膜下层脱出。可通过腹部按摩、高纤维饮食等方式缓解,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频率。

2.长期便秘

若患者存在长期便秘的情况,则会导致粪便干结而形成坚硬的粪块,当其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刺激并压迫直肠壁,从而诱发直肠脱垂的现象发生。可遵医嘱使用开塞露进行治疗,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起到通便的作用。

3.腹内压增高

腹内压增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持续增加的腹内压力会对盆腔脏器产生压迫作用,久之使直肠周围的组织变得薄弱,失去张力,容易造成直肠脱垂。针对腹内压增高的情况,可以考虑手术切除肥大的前列腺,比如经尿道膀胱镜下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剜除术等。

4.盆底肌肉松弛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女性产后,盆底肌肉群可能出现退行性变,导致其支撑力量下降,无法有效固定直肠位置,从而出现直肠脱垂的现象。建议患者平时多做提肛运动,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力量,有助于改善病情。

5.先天发育不全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先天性的直肠粘膜脱垂,主要是因为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直肠周围组织结构异常薄弱,不能有效地支持直肠,使其易于脱出肛门外。对于先天发育不全引起的直肠脱垂,通常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矫正,例如直肠悬吊固定术、肛门紧缩术等。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规律的大便习惯,以预防排便困难。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帮助排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