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补充维生素对身体有益无害,其实不恰当的摄入维生素,有可能会导致药物过敏。
2013-07-31研究显示,低于5岁的幼儿最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比例占总数的43%,其次为15岁至18岁的少年,比例为23%。青霉素和其他一些抗生素等处方药引发的副作用最多,包括皮疹、肚子疼、腹泻等。
2012-02-15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可以适当推迟添加固体食物的时间,6个月以后再逐步添加。在给孩子添加食物时,要一次只添加一种食物,观察几天,如果没有不良反应再添加另一种。
2012-02-07药物过敏反应不同于原有疾病的症状,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引起的哮喘,庆大霉素、链霉素导致的耳聋,青霉素、碘制剂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
2011-12-31据文献报道,常用的抗过敏药,包括传统的非那根、扑尔敏、苯海拉明以及新一代的息斯敏等,均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2011-12-23药物过敏反应常由药物的降解产物或杂质引起,通常与用药剂量无关,仅见于少数特异体质病人。特异体质病人即使是使用常规剂量或者极小剂量时同样会发生过敏反应。
2011-11-03现在,习惯于自己买药治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就产生了药物过敏自我判断的问题,了解一些药物过敏的基本知识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2011-09-16药物过敏也叫药物变态反应,是因用药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一类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异常,无论是过强或过弱,对身体都是不利的,会引起一系列的病变;由药物引起的这种情况就是药物过敏。
2011-09-14药物过敏也叫药物变态反应,是因用药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一类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 的异常,无论是过强或过弱,对身体都是不利的,会引起一系列的病变;由药物引起的这种情况就是药 物过敏。
2011-09-08在药物不良反应中,有相当数量属于过敏反应;国内的报告表明,因药物不良反需住院治疗者,几乎占所有皮肤科住院患者的1/3或更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些方面与患者对药物过敏反应的错误认识密切相关。
2011-09-06非处方药(OTC)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小儿。与成人相比小儿的机体各组织器官尚未成熟,更易发生用药的不良反应。
2011-08-16越来越多现代人为了缓解压力,喜欢到会所或者是美容院里面选择精油按摩来舒缓一下自己的身体,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精油按摩也可能引发过敏?
2011-08-05药物的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
2011-07-29“药物过敏”,市民对这个词并不陌生,因为它可能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发生。随着人们自我用药的几率增加,药物过敏的现象也相对增多。
2011-07-27核心提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容、化妆品作为时尚越来越普遍。同时,化妆品性皮肤病也随之增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接触性皮炎和接触过敏性皮炎。
2011-07-22非处方药(OTC)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小儿。与成人相比小儿的机体各组织器官尚未成熟,更易发生用药的不良反应……并非所有的人吃药后都会发生过敏反应,药疹会发生在有过敏体质的个体。一般的药疹是发病不是立刻显现,而是具有潜伏期。第一次用药往往不引起皮疹,但已使机体处于一种致病状态,平均期为7~10天,当第二次再用相同药物时,则24小时内会迅速出现反应。即使相隔很久也会引起复发。
2011-06-23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发生药物过敏的人也在呈增多的趋势。已经发生过一次药物过敏的人,如果不引起重视,很容易发生第二次药物过敏。第二次药物过敏的临床症状,不仅比第一次严重,而且还有可能发生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
2011-06-22在药物不良反应中,有相当数量属于过敏反应;国内的报告表明,因药物不良反需住院治疗者,几乎占所有皮肤科住院患者的1/3或更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方面与患者对药物过敏反应的错误认识有密切关系。
中药不会有过敏:其实有些中药也会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如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益母草等单味药,以及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复方柴胡注射液等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为多。
2011-04-30“出现药物过敏就是药品质量有问题”如果没有既往的某类药物过敏史,现有的医学水平很难预测药物过敏是否会发生。药物过敏绝大多数不是药品质量问题,因而发生药物过敏后盲目要求退药,实际上是不合理的要求。
2011-04-26“药物过敏”,市民对这个词并不陌生,因为它可能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发生。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黎奔说,“随着人们自我用药的几率增加,药物过敏的现象也相对增多。药物过敏本身不是药的问题,就好比吃海鲜过敏,并不是海鲜的问题,而是与人的过敏体质密切相关,某些人因遗传因素或特异体质特别容易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2011-04-25药物过敏反应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以及口服用药等途径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和(或)黏膜损害的不良反应。近年来,有关药物过敏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下面,列举几个最常见的认识误区,给大家提个醒:
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的也就变得更大,很多时候身体就会有些力不从心,而药物就成了大家“调养”身体的选择,那是不是所有的药都适合每个人服用呢?假如药物过敏的话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和处理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几种方法吧!
2011-03-10由于药物反应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严重者可致死亡,故重视预防有重要的意义,如医生不随便给药,病人不滥用药, 药物 反应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在药物不良反应中,有相当数量属于过敏反应;国内的报告表明,因药物不良反需住院治疗者,几乎占所有皮肤科住院患者的1/3或更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方面与患者对药物过敏反应的错误认识有密切关系。
1.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2.机体处于敏感状态下,再次接触过敏源后可在几分钟到24小时内发病,个别情况可延迟到几天后发生。
(1) 、如果有药物过敏史,本人和家属要牢牢记住。在以后无论是在药店买药还是去医院就诊都要告诉医务人员自己对哪些药物过敏,避免再次使用。
药疹和药物过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药疹,即药物性皮炎,是以皮肤粘膜的发疹为主要表现的药物反应,它是药物过敏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而药物过敏,除药疹外还包括以下几种全身性的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小儿,它与用药的剂量、给药的途径和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药物,无论口服、注射、外用或喷雾,皆可发生皮肤、粘膜以致全身的损害。
2010-09-15非处方药(OTC)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小儿。与成人相比小儿的机体各组织器官尚未成熟,更易发生用药的不良反应……
过敏性疾病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它影响的人群往往都是青壮年,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公众对过敏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但对于药物过敏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
当人体过敏时,通过服用一些抗过敏药可以对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所以,人们常常觉得过敏时不用去医院,自己到药店买点抗过敏药就可以了。可是,有些人在服用抗过敏药后不但无效,反而会更加过敏,如原先的皮肤瘙痒、风疹等症状会加剧,这是为什么呢?
在临床上使用的某些药物 ,如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等 ,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轻者可出现皮肤过敏反应 (如出现药物疹、荨麻疹等 )、消化道过敏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以及呼吸道的一些症状。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如不及时抢救 ,可危及生命。
药物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小儿,它与用药的剂量、给药的途径和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药物,无论口服、注射、外用或喷雾,皆可发生皮肤、粘膜以致全身的损害。
以往曾用过或经常用但从未引起过敏的药物也可能引起过敏。一些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才发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常见于治疗糖尿病、甲亢或痛风的药物。
建国以来,由于医药卫生事业的飞跃发展,新药品种不断增加,广大病人用药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因而, 药物 反应也有明显增多趋势。据我校皮肤科建国后10年的统计,难药疹一项就从1949年占皮肤科初诊病人的0.1%增加到1958年的1.2%,增加了12倍,上海市几个大医院的统计显示,药疹从1949~1954年占皮肤科20万初诊病人的0.5%增至1955~1958年28万病人的1.2%,与前者基本一致。
2010-09-08在药物不良反应中,有相当数量属于过敏反应,据美国的研究,约占25%;国内的报告表明,因药物的不良反应需住院治疗者,几乎占所有皮肤科住院患者的1/3或更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些方面与患者对药物过敏反应的错误认识有密切关系。
2010-09-01在临床上使用的某些药物 ,如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等 ,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轻者可出现皮肤过敏反应 (如出现药物疹、荨麻疹等 )、消化道过敏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以及呼吸道的一些症状。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如不及时抢救 ,可危及生命。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医生指导和自行服药治疗现象日趋普遍,加上新药上市成倍增加,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逐年增多。很多读者向本刊咨询如何及时鉴别药物过敏?笔者就此问题询问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于波博士。
2010-08-11这里所说的过敏反应,实质上也是一种免疫反应。在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当病菌或其他异物侵入身体以后,免疫系统就会产生免疫反应,把病菌等消灭,这是对人体有益的免疫反应。但是,有些孩子的这种防御功能过强,会对某些物质产生过强的反应,甚至引起组织损伤,造成病变,这就成为不利于人体的免疫反应,也就是过敏反应。比如,当孩子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时,可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或者荨麻疹,出现心慌、气短、哮喘、出冷汗、脸色苍白、嘴唇青紫、血压降低甚至休克,如果不及时抢救会造成生命危险。
2010-08-09建国以来,由于医药卫生事业的飞跃发展,新药品种不断增加,广大病人用药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因而, 药物 反应也有明显增多趋势。据我校皮肤科建国后10年的统计,难药疹一项就从1949年占皮肤科初诊病人的0.1%增加到1958年的1.2%,增加了12倍,上海市几个大医院的统计显示,药疹从1949~1954年占皮肤科20万初诊病人的0.5%增至1955~1958年28万病人的1.2%,与前者基本一致。
2010-08-09药物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小儿,它与用药的剂量、给药的途径和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药物,无论口服、注射、外用或喷雾,皆可发生皮肤、粘膜以致全身的损害。
夏日的阳光、蚊蝇、花粉等不失时机地“亲热”着细嫩的肌肤,令有着过敏体质的人防不胜防。
固定性红斑型:发于嘴周围皮肤,肛门处及外生殖器部位也很常见。皮疹形态特殊,易于识别。特点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阿斯匹林、APC、阿鲁片、复方新诺明等易引起此类约疹。
药物的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那么,怎样判断自己的过敏是不是药疹呢?
由于药物反应可累及到各个系统和器官,范围广,有全身的亦有局部的。本节只讨论部分典型的药疹和少数特殊类型的药物反应。
有些人感冒后服用感冒药,第一二次服用后并没有任何反应,而在多次服用后身上却起了不少皮疹与水疱,医生说是药物过敏引起的。
专家说,过敏是机体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夏季是皮肤过敏的高发季节,因为夏季过敏源较多,人们裸露在外面的皮肤也较多,容易与其接触而发病。由于皮肤过敏会引起搔痒、肿痛等症状,令人感觉非常痛苦,所以一遇到过敏,许多患者都会赶紧用药,以控制症状。刘琳琳医生提醒皮肤过敏患者,目前治疗过敏的药物很多,有以氯苯那敏(扑尔敏)、阿司咪唑(息思敏)为代表的抗组胺药,有以泼尼松(强地松)为代表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而且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药物作为非特异性脱敏药物也常常用来治疗皮肤过敏症。虽然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好,但
2010-08-04药疹和药物过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药疹,即药物性皮炎,是以皮肤粘膜的发疹为主要表现的药物反应,它是药物过敏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而药物过敏,除药疹外还包括以下几种全身性的过敏反应。
于药物反应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严重者可致死亡。故重视预防有重要的意义。如医生不随便给药。病人不滥用药。药物反应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治病用药就可能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然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患者对药物过敏的认识存在误区,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青霉素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在严重感染或危重病的抢救中,常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
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医生指导和自行服药治疗现象日趋普遍,加上新药上市成倍增加,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逐年增多。很多读者向本刊咨询如何及时鉴别药物过敏?记者就此问题询问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于波博士。
2010-08-02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发生药物过敏的人也在呈增多的趋势。已经发生过一次药物过敏的人,如果不引起重视,很容易发生第二次药物过敏。第二次药物过敏的临床症状,不仅比第一次严重,而且还有可能发生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
冬天喝杯热牛奶,是不是无比惬意呢?可近期医院竟出现了喝牛奶过敏的患者。
药物的过敏反应对人体危害大,且发生率高,轻则产生药疹,重则发生过敏性休克,稍有不慎,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有些人感冒后服用感冒药,第一二次服用后并没有任何反应,而在多次服用后身上却起了不少皮疹与水疱,医生说是药物过敏引起的。这是为什么呢?
2010-08-01临床资料与讨论
1.1 以眼眶发红,皮肤鸡皮样变为先兆,后致全身潮红,犹如醉汉,伴胸闷、气促、心悸等症状的过敏反应。
在药物不良反应中,有相当数量属于过敏反应,据美国的研究,约占25%;国内的报告表明,因药物的不良反应需住院治疗者,几乎占所有皮肤科住院患者的1/3或更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些方面与患者对药物过敏反应的错误认识有密切关系。
2010-07-20夏日的阳光、蚊蝇、花粉等不失时机地“亲热”着细嫩的肌肤,令有着过敏体质的人防不胜防。
2010-07-20青霉素是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它本身毒性很小,而较常见的却是药物的过敏,引起不良的反应以致死亡。霉素的抗菌作用是,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链球菌、肺炎双球等等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效果较好,对敏感的萄萄球菌也有作用,对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革兰氏染色阴性球菌, 以及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和螺旋体也有作用。
2010-07-02人们患病后避免不了要用药物治疗。药物虽然是人们用来同疾病作斗争的主要武器,但是有些药物除了应有的治病作用外,还要给人体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并且会导致很难处理的“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严重者还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患病后在选用药物的时候,要根据个人体质尽量避免应用那些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常用药物中的“四大家族”就是最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2010-06-28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器官和组织的反应,称为药物反应(drug reaction)。在药物副作用中,约1/3~1/4累及皮肤,故有人提出皮肤药物反应(cutaneous drug raciotns)一名。在所有皮肤和粘膜药物反应中,又以药疹(drug erupton)或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更为突出。因此,本文重点叙述药疹。
2010-06-23治病用药就可能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然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患者对药物过敏的认识存在误区,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2010-06-07建国以来,由于医药卫生事业的飞跃发展,新药品种不断增加,广大病人用药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因而, 药物 反应也有明显增多趋势。据我校皮肤科建国后10年的统计,难药疹一项就从1949年占皮肤科初诊病人的0.1%增加到1958年的1.2%,增加了12倍,上海市几个大医院的统计显示,药疹从1949~1954年占皮肤科20万初诊病人的0.5%增至1955~1958年28万病人的1.2%,与前者基本一致。
2010-05-19如果发现药物过敏反应,首先要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并要加强排泄,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2010-05-10青霉素是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它本身毒性很小,而较常见的却是药物的过敏,引起不良的反应以致死亡。霉素的抗菌作用是,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链球菌、肺炎双球等等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效果较好,对敏感的萄萄球菌也有作用,对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革兰氏染色阴性球菌, 以及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和螺旋体也有作用。
2010-05-06并非所有的人吃药后都会发生过敏反应,药疹会发生在有过敏体质的个体。一般的药疹是发病不是立刻显现,而是具有潜伏期。第一次用药往往不引起皮疹,但已使机体处于一种致病状态,平均期为7-10天,当第二次再用相同药物时,则24小时内迅速出现反应。即使相隔很久也会引起复发。
2010-05-06不少人认为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都是西药,因为西药都是化学合成的,而中药大多数都是“纯天然”的。
2010-05-04现在药物品种越来越多,随之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也层出不穷。然而许多患者甚则医生对药物过敏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本文介绍的几个方面。
2010-04-28菊花也是一种中药,不可滥用。菊花可以引起严重过敏性结膜炎,有过枯草热性过敏性结膜炎病史的人更需要特别注意,服用菊花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2010-04-28在药物不良反应中,有相当数量属于过敏反应,据美国的研究,约占25%;国内的报告表明,因药物的不良反应需住院治疗者,几乎占所有皮肤科住院患者的1/3或更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些方面与患者对药物过敏反应的错误认识有密切关系。
2010-04-26过敏体质的人用易致敏药物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应该慎用。
2010-04-26皮质类固醇激素也是应用广泛的抗过敏药物,疗效显著,但无论内用还是外用,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它的副作用会逐渐暴露出来。
2009-08-07据专家研究,随着化学合成物品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药物新品种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药物过敏反应的病例也会大大增加。
2009-08-06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 药物 反应的类型和表现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药物 大都是医生给予的,因此, 药物 反应主要是医源性疾病。
2009-08-05药物过敏反应分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前者在用药后瞬间出现,比如注射青霉素后,甚至皮试中即可发生胸闷、心慌、气短、面色发青、大汗淋漓、手足冰凉,甚至脉细弱以至休克。
2009-08-04理论上,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较常见的为抗生素、胰岛素、阿士匹灵及非类固醇类消炎止痛药。 过敏反应是身体免疫系统对身体以外的物质所作出的反应。
2009-08-03理论上,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较常见的为抗生素、胰岛素、阿士匹灵及非类固醇类消炎止痛药。 过敏反应是身体免疫系统对身体以外的物质所作出的反应。
2009-08-02发生药物过敏前常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过敏多在4~20天内发生。重复用药,则常在24小时内发生。尤其是以前未曾服用过的药物,服用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出现过敏则需高度怀疑。
第一次使用青霉素即产生过敏反应的人,以前可能饮用过注射过青霉素的乳牛的牛奶,接触过注射过青霉素病人的飞沫、尿液,或者外用过青霉素。
2009-07-31有不少人认为只有化学药物才会引起过敏,纯天然中药不会过敏。诚然临床引起过敏反应者以化学合成药物为多,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毒素与血清、镇静催眠药等。
2009-07-30是药物反应引起的发热,在很多情况下是唯一的全身症状。有时仅存发热而无皮疹表现,一时很难鉴别。
2009-07-29理论上,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较常见的为抗生素、胰岛素、阿士匹灵及非类固醇类消炎止痛药。 过敏反应是身体免疫系统对身体以外的物质所作出的反应。
2009-07-28理论上,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较常见的为抗生素、胰岛素、阿士匹灵及非类固醇类消炎止痛药。 过敏反应是身体免疫系统对身体以外的物质所作出的反应。
2009-07-27使用青霉素时,不应只单纯依赖皮试结果,因为皮试浓度较低,当时可能显示“没问题”,而当足量青霉素输入人体时,有人会因为个体差异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
2009-07-25不少人认为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都是西药,因为西药都是化学合成的,而中药大多数都是“纯天然”的。
2009-07-24所谓药物交叉过敏,是指患者已经对某一种药物发生了过敏反应,以后使用的另一种药物,虽然与首次发生过敏的药物不同,但是在化学结构上首次发生过敏的药物相似,同样会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这种有抗奶对人体有一定影响,有抗生素过敏的人饮用“有抗奶”后会产生过敏反应。即使没有过敏史的人饮用后也会在身体内沉淀多余的抗生素,使身体内某些菌株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在怀疑自己药物过敏而考虑过敏原时,不应将过去常用的药物排除在外,一旦确定了对某种药物过敏,则应防止再度接触。
2009-07-22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具有抗菌作用强、耐β-内酰胺酶、临床疗效高、毒性较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临床。
2009-07-22青霉素是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它本身毒性很小,而较常见的却是药物的过敏,引起不良的反应以致死亡。霉素的抗菌作用是,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链球菌、肺炎双球等等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效果较好,对敏感的萄萄球菌也有作用,对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革兰氏染色阴性球菌, 以及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和螺旋体也有作用。
2009-07-21有不少人认为只有化学药物才会引起过敏,纯天然中药不会过敏。诚然临床引起过敏反应者以化学合成药物为多,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毒素与血清、镇静催眠药等。
2009-07-21第一次用药往往不引起皮疹,但已使机体处于一种致病状态,平均期为7-10天,当第二次再用相同药物时,则24小时内迅速出现反应。
2009-07-20药物过敏反应分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前者在用药后瞬间出现,比如注射青霉素后,甚至皮试中即可发生胸闷、心慌、气短、面色发青、大汗淋漓、手足冰凉,甚至脉细弱以至休克。
2009-07-19除口服或注射外,其他途径用药也会过敏。而其他途径给药,诸如含服、雾化吸入、治疗牙病用的内塞药和充填剂,以及各种造影用的碘制剂,均可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
2009-07-18不少人喜欢使用以前用过的药物,认为以前用过的药物用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其实这是不对的。两次以上用药才能测出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2009-07-13轻症病例可以使用1~2种抗组胺药物口服;或静注1克维生素,每日1次;或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注,每日1~2日。
2009-07-12药物过敏反应的机理是十分复杂的。按照目前比较通俗的理解是,进入体内的药物可作为一种抗原物质,刺激人体产生相对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使人体处于潜在的致敏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即会引发过敏反应。
2009-07-11现在药物品种越来越多,随之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也层出不穷。然而许多患者甚则医生对药物过敏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本文介绍的几个方面。
2009-06-24 在青霉素皮试阴性后 ,用药也不可掉以轻心 ,一旦患者感觉异常和不适 ,应及时处理和抢救 ,以免出现严重后果。
在注射某些药物之前 ,必须先要做过敏试验 ,来测定病人是否对某种药物过敏。经过敏试验阴性者 ,才能使用此药物。做过敏试验时要注意几点。
菊花也是一种中药,不可滥用。菊花可以引起严重过敏性结膜炎,有过枯草热性过敏性结膜炎病史的人更需要特别注意,服用菊花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2009-06-02 各种抗过敏药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尤其以扑尔敏、苯海拉明最为常见,而在别的药物中,抗生素类、磺胺类以及喹诺酮等药物都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可使全身都发生过敏反应,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过敏体质的人用易致敏药物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应该慎用。
2009-06-02青霉素是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它本身毒性很小,而较常见的却是药物的过敏,引起不良的反应以致死亡。
200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