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警惕药物过敏八误区

  药物过敏反应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以及口服用药等途径进入机体,所引起的皮肤和(或)黏膜损害的不良反应。近年来,有关药物过敏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下面,列举几个最常见的认识误区,给大家提个醒:

  误区1: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有些中草药也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休克剥脱性皮炎等。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有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益母草等单味药,以及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复方柴胡注射液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最为常见。

  误区2: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这是将药物过敏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混为一谈。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剂量关。

  误区3:用过的药不会过敏

  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过敏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越大。再者所用药物的生产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

  误区4:皮试阴性者不会过敏

  皮试阴性者有时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误区5:抗过敏药不会引起过敏

  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包括传统的非那根、扑尔敏、苯海拉明以及新一代的西替利嗪、依匹斯汀依巴斯汀等,均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误区6:只有吃药打针才会引起过敏

  致敏药物通过任何途径进入人体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除口服和注射外,点药、滴药、滴药、雾化吸入药、外用药、灌肠药、治疗病用的内塞药和充填剂,以及各种造影用的制剂,均可能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

  误区7:过敏反应都发生在用药时

  有些药物过敏反应是有潜伏期的,如一些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才发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

  误区8:出现过敏反应停药就

  发生过敏反应后停止用药只是首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观察,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并应多饮水,以利于患者从小便中迅速排出残存药物,必要时还需要大量输液。以加速药物排出。

(实习编辑:李贺)

2011-04-21 05:45:00浏览1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