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精神病量表有哪些

临床上常用的几种精神科量表包括自评量表和他评量表。其中自评量表主要包括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躁狂评定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以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CGI)等;他评量表主要包括临床总体印象诊断量表(CGIC)、阳态阴质表(PSQ)、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Hachinski缺血性脑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法(GDS)等。

一、自评量表

1.HAMD:由哈弗医学院的精神病学教授霍瑟博士于1960年设计并应用于研究,目前修订版本为第三版,共21个项目,通过对患者症状的观察来判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该量表在轻度抑郁症中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在重度以上时则下降较快,而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一直较高。

2.HAM-D:由美国精神病学家哈默林所编制的一种用于量化躁狂发作患者处于何种严重程度的工具,其分为4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计分方法。根据得分结果可以大致估计出患者病情的程度,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3.MoCA:是一种初筛痴呆的测试,中文名为简易智力测验(MMSE),适用于正常老年人及各种类型痴呆的筛查与早期识别,是阿尔茨海默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检测手段之一。

4.CGI:是由一组经过专门训练的精神科医师使用标准化访谈工具,对住院或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精神状况评定的方法,CGI常被用来评价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可用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二、他评量表

1.CGIC:由一组经过专门训练的精神科医师使用标准化访谈工具,对住院或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精神状况评定的方法,CGI常被用来评价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可用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2.GDS:由美国心理学家Hachinski教授提出,通过询问患者的10项日常生活能力来进行综合评定,总分达到3条及以上可初步判定存在神经血管性问题。

此外,还有阳态阴质表(PSQ)、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等。上述所有量表均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解读,建议出现异常表现后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3-12-15 00:54:56浏览3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孩突然晕倒、嘴唇发白是怎么回事
小孩突然晕倒、嘴唇发白,可能与中暑、贫血、低血糖等原因有关。1.中暑首先,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可能会因机体产热持续堆积而引起体温升高,最终导致中暑的发生。该病患儿常表现为大汗淋漓、头晕目眩、耳鸣眼花、嘴唇发白等不适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因病情较重,而出现血压下降、手脚湿冷、突然晕倒等异常表现。2.贫血其次,红细胞生成不足或红细胞破坏过多,往往会引发贫血的问题。该病也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皮肤苍白、嘴唇发白、全身无力、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突然晕厥等异常表现。3.低血糖最后,葡萄糖是维持机体运转的主要能量,因此当血糖浓度过低时,患儿常会进入低血糖的异常状态。此时,患儿常会有大量出汗、头晕目眩、心跳加快、嘴唇发白等不适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儿还可能会出现全身抽搐、意识模糊、突然晕倒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患儿出现突然晕倒、嘴唇发白的情况时,应当立即将其抱起,使其处于平躺姿势。同时,建议保持周围环境通风,来减少患儿发生窒息的风险,家长还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皮肤颜色的变化。必要时,建议家长立即带患儿到医院就诊医治,以免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郝宝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头晕、嘴唇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现头晕、嘴唇紫的症状,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心力衰竭等原因有关。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首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该病患者常会出现胸骨后绞痛、胸部压迫感、呼吸短促等不适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因病情较重,而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牙齿酸痛、两眼黑曚、心跳紊乱等异常表现。2.法洛四联症其次,法洛四联症属于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由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四个解剖异常组成。该病的主要症状有皮肤、嘴唇、指甲等部位呈现青紫色,活动后呼吸急促以及频繁出现蹲踞动作。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伴随出现头晕乏力、意识模糊、四肢抽搐、突然晕厥等异常表现。3.心力衰竭最后,心肌病变、心脏负荷过重、心室前负荷不足等因素引发的心力衰竭,也可能会导致头晕、嘴唇紫的症状出现。该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头晕目眩、尿量减少、食欲减退等异常表现。此外,严重贫血、一氧化碳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原因,也可能会引发上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具体致病原因后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养成清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戒烟戒酒的良好生活习惯,对缓解上述症状也常有一定的帮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