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 陈仁辉 副教授
李伯(化名)是一位退休教师,曾用谆谆言语春风化雨的李伯,4年前不幸患上喉癌并接受了放射治疗,但去年肿瘤复发,只能接受全喉切除的治疗,从此不能再发出声音。
日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黄晓明教授团队为李伯植入了一枚“发音钮”,在发音钮的辅助下,李伯终于再次发出了熟悉的嗓音。
图片来源:锐景视觉
重新说话是全喉切除的他“难圆的梦”
作为一位退休教师,李伯在退休后仍非常热爱与人交流,首次治疗时因为担心喉癌手术会对发音质量的影响,李伯与治疗团队讨论后决定先接受放疗。虽然经过了积极的治疗,但喉癌还是不幸复发,这让李伯面临更大的危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团队为李伯进行了挽救性全喉切除术,和李伯并肩打保卫生命之战。
尽管手术非常成功,肿瘤得到了根治,但全喉切除术后无喉不能发音、丧失言语功能让李伯闷闷不乐,想要重新开口说话成了李伯最大的心愿。李伯的主诊医生陈仁辉副教授一直保持着对李伯病情的随访,也不断为恢复其言语功能讨论各种治疗方案。为了能恢复嗓音,李伯尝试过学用电子喉,但电子喉产生的机械音不够清晰,且声音失真会和交流对象带来距离感。后来李伯也尝试通过自学食道音,在他的努力之下可以发出简短而细微的词组,但日常交流仍然难于辨认。
“可以植入一枚发音钮试试!”详细地评估李伯的情况后,陈仁辉副教授提出,可以通过发音钮植入术为李伯找回“遗失的声音”。
发音钮助他再次经口发声
黄晓明教授介绍,发音钮植入术是医生通过在患者气管食管共同壁之间穿刺,植入纽扣状的单向阀门,利用原有的发音器官,发音时由肺部-气管产生气流,经发音钮进入食道咽腔产生振动,并经过口腔的构音,产生原声。通过训练,植入发音钮的无喉患者能用亲友们熟悉的声音与人交流,重新回归正常社交。“发音钮较之食道音、电子喉等全喉术后无喉患者的康复手段,具有易学易用、声音高度保真等优点。”黄晓明教授指出。
术后第一天,李伯在专业言语治疗师的指导下,可以发出“a o e”等元音及1到10的阿拉伯数字。再次听到经口发出的声音,让李伯和家人激动不已:“这些清晰而洪亮的声音,才让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重获新生后,又重获新‘声’了!”李伯激动地说道。
目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梁发雅教授、陈仁辉副教授团队还对手术技术进行了改良,首次在国内采用静脉全麻,避免气管插管对气管食管穿刺和发音钮植入过程的干扰。同时,穿刺过程全程内镜可视化操作,达成植入过程的精准和微创。
术后优化饮食管理,避免留置胃管带来的不适,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同时,言语嗓音治疗师团队针对发音钮植入这一新技术配置了专业的嗓音康复教程及随访跟踪治疗,确保无喉患者发音钮植入术后“用得快、用得好、用得久”。
(通讯员:黄睿、刘文琴、林栩琪 )
主任医师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
主治医师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
主任医师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耳鼻喉科
主任医师
贵州省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副主任医师
水城矿业集团总医院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