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诊疗 > 2015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

吴开春:IBD遗传学东西方有差异性

举报/反馈
2015-07-05 18:28:0039健康网

  2015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于7月3-5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在第二天的学术报告分会场中,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医院常务副院长吴开春教授指出,在IBD的遗传流行病学中,外国研究学者发现,地域和种族的不同存在发病的差异性,家族聚集及亲属的易感性,家族中IBD表型相似。

1

  分子遗传学:GWAS揭示IBD发病新机制

  吴开春教授分享了众多IBD遗传学东西方差异的研究数据,在分子遗传学中,也有早期连锁研究(IBD1座位)、易感基因NOD2定向克隆和功能分析、GWAS研究等。在2012年164例的IBD loci病例研究中发现,70%为CD和UC共有,UC特异位点23个,CD特异位点30个,仅29个IBD位点与错义改变连锁,64个IBD位点与基因表达调节区域连锁。易感基因信号通路中,UC和CD无特异性的通路富集。

  GWAS揭示IBD发病新机制,IL-23/IL17通路研究中,细菌配体与TLR结合诱导APC产生IL-23,IL-23与IL-23R结合诱导Th-17细胞,Th-17细胞分泌IL-17诱导内皮细胞、成纤维母细胞等分泌促炎症因子,趋化炎症细胞聚集。

  基因多态性:东西方存重叠及差异

  在基因在家族聚集中,西方CD患病率高于UC,而亚洲则相反,UC患病率高于CD。东西方IBD易感基因及位点差异显著,如NOD2变异,在中国汉族、韩国、日本和印度不存在。新的NOD2位点SNP5和JW1与东方人群CD相关,JW1与早期发病及狭窄形成有关。同时,IL23R、自噬基因、TNFSF15、细胞因子、MHC也存在东西方差异。

  “西方人群中发现的NOD2、IL23通路及自噬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多数东方人群IBD易感性无关,亚洲人群IBD易感基因主要与细菌清除和炎症因子相关。”吴开春教授认为,亚洲人群IBD易感基因与西方人群存在差异,提示不同通路在东西方人群IBD发病中的作用不同。TNFSF15、MHC类抗原多态性被重复证实与亚洲IBD相关,亚洲人群存在与西方不同的新易感基因,但易感位点功能尚不清楚。

  研究IBD易感位点与功能有助诊疗

  不同易感位点在疾病发病中的机制和作用,东西方可能不同。易感位点对与疾病表型、预后及治疗反应的预测作用,东西方也可能不同。

  已确定的163个位点中92个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区域,提示亚洲IBD相关位点可能也参与了基因表达的调控。多数易感位点可能与影响基因表达的SNP紧密连锁,这些位点可能与基因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东方人群IBD易感位点功能研究尚无报道,分析IBD易感位点是否影响基因表达是可行的策略。深入分析eQTL位点及精细定位有可能确定致病性SNP位点,可为临床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基础。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