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抑郁症喜欢向4种人“打招呼”,若你身边有,请给点关爱

前段时间,天后李玟因抑郁症自杀,抢救无效去世的消息令无数人震惊和惋惜。在荧幕里她是一个传递快乐的人,看着明明那么阳光快乐,为什么却得了抑郁症呢?

其实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开心不起来”,它是一种情绪障碍。近年来,因为被抑郁纠缠而选择结束生命的人不在少数。

  • 2023年,江西少年胡鑫宇失踪100多天,最终被发现自缢身亡。事后官方推断可能是受困于抑郁。

  • 2022年10月20日,曾经和杨丽萍共同表演央视春晚节目《雀之恋》的青年舞蹈家王迪,因为抑郁症离世,年仅44岁

  • 2020年9月27日,日本著名女演员竹内结子疑似产后抑郁,在家中自缢身亡。

有抑郁倾向的人,嘴里常说这5句话,若你身边有,别以为是玩笑

对于这些因为抑郁症去世的人,大部分人觉得很惋惜,但也有一些诸如“不就是不开心,用得着自杀吗?”“抑郁就是矫情,想太多”“抑郁自杀真不负责任,自私得要死”这类的话。

但其实抑郁跟单纯的不开心完全不一样,他们只是病了,并不是矫情也不是自私不负责任。他们需要的是理解,需要的是别人伸出援手拉他们一把,而不是恶意揣测的言语攻击。

一、抑郁不是矫情,他们只是病了

抑郁症并不是很多人认知中的不开心、矫情,而是一种情绪障碍,患者会有弥漫且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发展到后期还会影响到正常的感觉、思维和行动,影响全身健康。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我国抑郁症患者12个月的患病率为3.6%、终生患病率为6.8%,目前约有9500万抑郁症患者。

该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青睐人群”,包括家族内有抑郁症病史、经历了超出应对范围的创伤事件、完美主义者、经常陷入负性思维反刍以及内倾性人格的人等,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均会增加。

有抑郁倾向的人,嘴里常说这5句话,若你身边有,别以为是玩笑

罹患抑郁症后,会让患者的大脑结构发生变化,他们会长时间陷在消极自责的情绪里,还会产生强烈的无意义感。一些抑郁症病程严重的患者,由于大脑结构变化导致了情绪缺失,面对生活没有任何的恐惧感,对待死亡也是如此。

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存在对于社会、家人来说都是负担,只要自己消失了就可以让一切变好。再加上大脑结构变化让他们感受不到恐惧感,最终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结果。

所以说,抑郁症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是一种疾病,需要大家的关爱。

有抑郁倾向的人,嘴里常说这5句话,若你身边有,别以为是玩笑

二、有抑郁倾向的人,嘴里常说这5句话,多关心

抑郁并非是矫情、心灵脆弱,而是一种让全世界医学专家们都为之困惑的疾病。它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负面情绪得不到宣泄的积累。患有抑郁症的人,经常会说这4句口头禅,如果你也经常这样说话,那一定要想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了。如果是身边人常说这些话,请给她/他多点关爱。

1、“我真的好没用啊”

抑郁症患者对自我的评价十分消极,觉得自己是个无用之人,长期处于自我否定的状态下,最终形成习惯。

2、“人生真没意思,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抑郁症会让患者拒绝社交,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都觉得很负面,一切事物都在和自己作对,觉得活着特别没意思,难熬又漫长。

有抑郁倾向的人,嘴里常说这5句话,若你身边有,别以为是玩笑

3、“我好累啊”

明明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但是还是觉得很累,即便是刚睡醒,也觉得睁不开眼睛、浑身没有力气。甚至醒来之后需要给自己做很久的心理建设,才会鼓起勇气起身。

4、“我总是睡不好”

抑郁症还会让患者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勉强睡着后也会频繁醒来,经常在夜间醒来看着房间、街道的路灯难以入睡,头痛欲裂。

5、“我要是死了,你们就能轻松了”

罹患抑郁症后,患者对自我的评价只剩下负面的,觉得自己活着是拖累了别人,如果自己死了就可以获得解脱,会产生极端想法。

有抑郁倾向的人,嘴里常说这5句话,若你身边有,别以为是玩笑

三、患上抑郁症,别自己硬抗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三科主任李献云表示,判断是否罹患抑郁症,不能单靠外在或职业表现。而是要通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来判断。如持续2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对于原先感兴趣的东西,完全失去了兴趣。同时还可能有乏力、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迟钝等症状。

在感觉自己有抑郁症倾向后,一定要做好这几件事。

  • 不要感觉到羞耻

不少人觉得患抑郁症很丢人,会被人耻笑说矫情等。但得抑郁症并不是你的问题,不要有病耻感,要及时与家人、医生诉说,你只是病了而已。

  • 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抑郁症是一个常见的精神疾病,在怀疑自己有抑郁症时,一定要及时去专业的医院寻求医生帮助。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或进行心理指导,接受系统性治疗的痊愈平均时间为20周,拖得越久治疗难度会越大。

有抑郁倾向的人,嘴里常说这5句话,若你身边有,别以为是玩笑
  • 寻求亲人好友帮助

感觉自己情绪不对的时候,也可以试着与亲近的家人、朋友倾诉,寻求他们的帮助。不同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家人和朋友可以在你钻牛角尖的时候拉你一把,避免你陷入死胡同里。

  • 自我调节也很关键

抑郁症固然需要专业的干预措施,但患者自身也要学会自我调节。生活中可多进行有氧运动,不仅可以让免疫力加强,还能让大脑释放多巴胺等,帮助调节情绪。

有抑郁倾向的人,嘴里常说这5句话,若你身边有,别以为是玩笑

抑郁症在现在已经成为了常见病,感觉自己有异常的人一定不要讳疾忌医,要及时去医院进行专业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资料:

[1]《总感到不开心,是得了抑郁症吗?这份“抑郁自助指南”,希望能帮到你》.科普中国 2023-07-06

[2]《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到底发生了什么?》.科普中国.2023-07-06

[3]《轻度抑郁症的人,多半有这7句“口头禅”,希望你一句也没说过!》.学习报.2023-03-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2025-04-09 13:58:12浏览13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孟庆丰
精选
孟庆丰主任医师精神心理科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去咨询
擅长焦虑症、抑郁症、心理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症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药物、心理及物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治疗各类难治性精神心理疾病。
高小宁
精选
高小宁副主任医师精神心理科
南京脑科医院
去咨询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失眠症、强迫症、青少年抑郁症、网瘾、精神障碍、微笑抑郁症、植物神经紊乱、酒精成瘾、神经官能症、妄想症、神经衰弱、人格障碍、睡眠障碍、恐惧症、心理发育障碍、恋物癖、躁狂症、神经性厌食症、恐艾心理、广泛性焦虑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多重人格、性心理障碍、焦虑抑郁症、躁狂抑郁症、顽固性失眠、应激障碍其它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王学红
精选
王学红副主任医师心身疾病科
十堰市中医院
去咨询
诊疗范围:1、各类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惧症、疑病症等)、心因性精神障碍及睡眠障碍。2、脑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身心障碍),以及躯体疾病与精神病共病(多病并存);3、癫痫性精神病;4、酒精及药物依赖性精神障碍。5、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重症精神病。6、老年及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7、长期的社会心理压力导致的反复“逛医”,多医院、多种检查“无异常”的全身多处躯体不适症状(心身障碍或疾病)。8、为综合医院非精神科提供相关精神障碍患者的会诊-联络服务。
查看更多心理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肺气肿与肺大泡的区别是什么
肺气肿与肺大泡的区别在于病因不同、症状不同、影像学表现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效果不同等。1、病因不同肺气肿通常是由于肺部组织受到损伤,或者是长期吸烟等原因所引起的。而肺大泡通常是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或者是长期接触有害的粉尘等原因所引起的。2、症状不同肺气肿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而肺大泡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3、影像学表现不同肺气肿在进行X线检查时,通常会表现为肺部透光度增加,并且还会伴有膈肌下移的现象。而肺大泡在进行X线检查时,通常会表现为肺部透光度增加,并且还会伴有膈肌上抬的现象。4、治疗方式不同肺气肿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硫酸沙丁胺醇片、硫酸特布他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吸氧的方式进行治疗。肺大泡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5、预后效果不同一般来说,肺气肿患者如果能够及时接受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而肺大泡患者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可能会引起气胸、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患者还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左下肺胸膜下小肺大泡影怎么回事,怎么办
左下肺胸膜下小肺大泡影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因素、肺炎、肺气肿、肺囊肿、肺结核原因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1、先天性因素如果患者先天性发育异常,可能会导致肺泡壁弹性减弱,引起肺泡腔内压力升高,从而出现左下肺胸膜下小肺大泡影的情况。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2、肺炎肺炎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病变。由于炎症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检查时会出现左下肺胸膜下小肺大泡影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如使用生理盐水、氨溴索等药物。3、肺气肿肺气肿主要是由于吸烟、吸入有害粉尘颗粒等因素引起的肺部疾病。由于肺泡腔内压力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检查时会出现左下肺胸膜下小肺大泡影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4、肺囊肿肺囊肿是指由于先天性因素或者后天性因素,如炎症、创伤等因素引起肺组织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囊性病变,在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可能会出现左下肺胸膜下小肺大泡影的情况。对于体积较小的肺囊肿,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而对于体积较大的肺囊肿,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5、肺结核肺结核主要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会对肺部造成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检查时会出现左下肺胸膜下小肺大泡影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福平片、异烟肼片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如使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等。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睡眠,减少熬夜。同时,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烤鸭等。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胸膜固定后又长肺大泡怎么回事,怎么办
胸膜固定后又长肺大泡可能是由于剧烈运动、肺炎、肺部感染、肺结核、肺部囊肿等因素导致,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1、剧烈运动如果患者平时长期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从而引起肺大泡。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以免加重病情。2、肺炎如果患者在胸膜固定术后,没有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导致肺部受到细菌感染,可能会引起肺炎,从而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增大,引起肺大泡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3、肺部感染如果患者在胸膜固定术后,身体免疫力下降,受到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肺部感染的情况,从而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增大,引起肺大泡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利巴韦林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4、肺结核肺结核主要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会对肺部造成损伤,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胸膜固定术后又长肺大泡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福平片、异烟肼片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5、肺部囊肿肺部囊肿是指肺内大小不一的气体或液体囊性病变,可能与先天性因素、肺部炎症等因素有关,检查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如果患者体积较小,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如果患者体积较大,并且出现了胸闷的症状,可以考虑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气胸都是肺大泡破裂引起的吗
气胸不一定都是肺大疱破裂引起的,也可能是剧烈运动、用力排便、肺炎、外伤等原因引起的。 1、肺大疱破裂 肺大泡通常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如果肺大疱破裂,相邻的肺泡可能会相互融合,在肺组织内形成含气囊腔,从而可能会导致气胸。 2、剧烈运动 如果患者进行了跑步、爬山、游泳等剧烈运动,也可能会导致胸膜腔内压力升高,从而出现气胸。如果患者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适当休息后一般可以缓解。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还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3、用力排便 如果患者长时间便秘,在排便时过于用力,可能会导致腹内压力升高,也可导致肺泡破裂,从而形成气胸。如果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氨茶碱片、盐酸莫西沙星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肺炎 肺炎是指发生在肺泡、远端气道和肺间质的感染性炎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肺大疱破裂,从而引起气胸。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进行治疗。 5、外伤 如果患者胸部受到外力撞击,可能会导致胸腔内的压力增大,从而引起气胸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胸腔穿刺抽气法进行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则需要通过胸腔镜手术、开胸手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