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成长路上的心理危机

  很多人都说上濒是个话痨培训班,孩子们在上濒都变得特别能说,而且说的绝对是心里话。

  张安(静静)(18岁),现就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

  这篇文章我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我用孩子的口气说一说我们那时候的感受,18岁的我,还没有完全忘记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的内心世界;后半部分则是在体谅家长的前提下讲一讲我对教育的认识。

  亲爱的家长,你们不是老说要和我们做朋友吗?你们是不是很羡慕我的朋友,他们知道我所有的心事和秘密,我们在家打电话用的暗语你们很想弄清楚代表什么内容吧。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我的日记本里写了什么?嫉妒兰海吗?我的事情她都知道,快乐、悲伤都和她分享,可你们费尽千辛万苦可就是怎么也得不到半点风声。你们一定怨我们不信任你们,生我们的气,拿我们没办法。现在我来告诉你们为什么我们宁愿和你们的同事聊天,也无法和你们沟通吧。

  在我们上小学甚至更小的时候,我们是很愿意和你们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我们愿意把在学校里发生的好玩的事情讲给你们听,可是我们得到的回应实在是太打击我们了。你们经常根本没有在听我们说,而是假惺惺地敷衍:“恩,恩。”在不该笑的进修勉强挤出两声“呵呵”。是不是觉得我们好糊弄啊?还是我们的事情不重要可以完全被忽略?你试试对你的朋友这样一次,看他下次还找不找你聊天,还把你当朋友吗?有时候我们跟你们说我们的想法,或者我们的玩笑和恶作剧,你们不但没笑而且还会批评我们,说我们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你们是这样对朋友的吗?你们会尊重朋友的想法,即使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是仅供参考。如果我告诉你们我讨厌谁,你们会支持我吗?会陪我一起骂他到爽吗?好像每次又是相反的吧?我们被一次次地打击,却又勇敢地再给你们一次又一次的机会,然而你们却不懂得抓住,亲手把我们的真心和耐心葬送。终于,我们暗下决心,再也不告诉你们任何事情了。明白了吗?在遥远的过去,你们就跟我们不是一拨的了。不是我们没给你们机会,是你们自己不站在我们的朋友圈子里。朋友之间是平等的,而你们在扮演朋友这个角色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和我们平等地对待,你们总是有个前提,我们是小孩子,不懂事,你们是管我们的。既然前提错了,又怎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呢?还是当你的父母吧。

  初二,放学,一张又细又长的小纸条决定了那时的天空是灰色的。上面都是我的月考成绩和排名,前者的数字有所减少,后者的数字比上月同期有所增加。可不要小看这几个阿拉伯数字,他们给我带来了一系列让我现在想起来觉得恶心,而当时却让我难过至极的可怕后果。首先是我们的排名被公布于年级黑板,学校的这一举动我至今都没想通。老师开始无厘头地找原因“帮助我”,是不是我又对自己松懈了?又不够努力了?和谁走得近被影响了?是不是早恋了?他们着急地给家长打电话“关心”一下我们,其实就是告状,生怕家长们不够生气,生怕他们轻饶了我们。好像考不好我们就是下等人、差等生,抬不起头,这辈子没希望了。

  以上是我们在回家路上的心情,我们幼小的心灵在学校承受了不小的打击与伤害,已经够难受的了,我们需要的是雪中送炭,是温暖,是鼓励和肯定,是有人告诉我虽然考不好还是个好孩子,还应该积极块乐地生活,而不是落井下石。但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等来的是家里的另一场暴风雨,把我们的心直接达到了谷底深渊。

  考好了,你们说我还能考得更好,就算班里第一了,还有年级第一、区第一、市第一……这就算不错了,我要是没考好呢?你们脸一青,眉头一皱,开始对我们进行惩罚式教育。虽然每个家长的方式不同,有打有骂,但是目的都是让我们心理或身体上感到难受,让我们记住教训,让我们知道考不好的下场如此可怕,然后我们就不敢了,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醒醒吧,别做梦了!是谁教给你们这些的?也许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你们利用我们幼小的恐惧得逞了几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这个方法还管用吗?成功了吗?好像没有吧?好像反作用更多吧?这样做有一种结果是我亲眼见到的,孩子的心麻木了,他们学会保护自己的心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还会自嘲地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我认为,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基本的是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其次才是有一颗勇敢、坚强的心,最后才是学习成绩。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保证了他们正常的生活,现在孩子的压力如此之大,你们应该想办法给他们减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快乐地生活,而不是急需伤害他们。

  成绩不好没关系,只要努力了就应该表扬。孩子没考好家长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批评,因为它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相反,鼓励、开导与帮助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问题出来了,我们想办法解决就是了,大家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然后一起想解决的办法,这比批评有用得多。我们这12年学到的知识以后又能用到多少呢?真正有用的是我们从努力中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并且胜它,就算失败了还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就算以后遇到再多的挫折也能挺过去。成绩好只能说明一个人考试能力很强而已,但也许这个人根本经不起一点小小的打击。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处没用那处用。我们蓄积了勇气和决心,当我们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时,这些内在的素质就会真正成为我们成功的奠基石。

  至于和孩子们的有效沟通,我想说的是,既然你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是不是说明自己走错路、用错了方法呢?是不是应该改一改、换一换呢?如果不知道该怎么改的话,你们是不是应该谦虚地承认自己在这方面的短缺,赶快去学习、了解一下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中国人大多习惯于按照传统做事情,你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也说不出理由。你承认吗?我爸爸就承认,他是我见过比较开明的父亲。他会在中考前一天带我去郊区爬山,减轻我的压力;他会在我不想重复做复习卷子的时候帮我写假条说我手坏了写不了作业;他会在我不想上学觉得自己学效率更高的那几天替我请假;他会在看到我成绩下降的时候鼓励我,带着我分析原因;他不会完全相信老师告状的话,而是会问我事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会认真地看《家有儿女》,因为他说夏东海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他的教育模式很象外国人的方法,他经常说他自己明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可是一到实践上还是会脑子一热就发火了。我知道他努力了,尽量把对我的伤害减到最小。

  起码我的爸爸努力过,你们呢?还不快去问问兰海,问问书本,自己当个父母能及格吗?也许还不到20分吧,你没这份考卷答不好,孩子们没有责怪你们,而是选择了沉默。

  我在成长道路中出现过心理危机,我的爸爸妈妈清楚自己能力有限,找到了兰海。她先是我的成长顾问,后来我们成了朋友。除了一般心理专家所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外,她对别人还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我想这就是她告诉我一个人要对别人有的价值吧。她最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喜欢,因为她可以接受你的所有想法,即使再荒谬、再幼稚、再不可思议。她会先肯定你有这种想法是合情合理、可以理解的,她甚至可以和你一起疯狂,同时自己保持头脑的清醒,把你慢慢带入正轨,让你心服口服地去正确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如果你在黑暗中挣扎,她能把你带到有光的地方;她能在你心里种下希望,让你相信你不敢相信的东西,而事实往往她是对的;她不会直接把美好给你,她会告诉你如何看到美好、创造美好,并给别人带来美好。他教会我欣赏生命中的美,疼痛的美,泪水的美,失败的美,平凡的美,遗憾的美。我会不自觉地跟着她感到幸福。认识她是我的幸运。现在知道她也是你的幸运。

(实习编辑:张一鸣)

2009-09-10 09:43:00浏览9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