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校园暴力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近段时间,“校园暴力”这个词已经几次刺痛了公众敏感的神经。先是某副县长之女率众对同校女生施暴,又来了个初二学生被十余中学生群殴当场昏迷,接着网上又开始轰轰烈烈地诉说着“布鞋门”。而“布鞋门”事件更是被拍成视频上传网络,使更多的人“欣赏”到了这场赤裸裸的校园版暴力电影。

  本是一方净土的校园,为何会成为斗殴行凶的集散地?原为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又为什么变得青面獠牙?为此,中国青年报记者(以下简称“记”)采访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彭熠(以下简称“彭”),以“布鞋门”事件为例,探讨了校园暴力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记:近一段时间不断有关于校园暴力的新闻传入耳中,暴力行为缘何频频在校园出现?

  彭:由于未成年人身心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他们的行为很明显地带有模仿性和习得性,也就是说,他们本身的一些行为很可能是通过模仿、比照学来的。之所以产生暴力行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其模仿性在作怪。这种模仿首先可能来源于家庭,例如父母打骂孩子、夫妻吵架等家庭暴力。长此以往,孩子们很可能会不把暴力当回事,完全出于好玩的心理而见怪不怪。

  另外,网络游戏也是造成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网络游戏中有很多暴力元素,其中杀人、抢劫、打斗等情景很常见。青少年由于心理并未成熟,经常受网络暴力游戏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养成习惯,并慢慢开始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习以为常。

  记:作为“布鞋门”事件的施暴者,她们并没有把“布鞋妹妹”打伤,而是采用了赤裸裸的人格侮辱方式,对此该如何看待?

  彭: “布鞋门”事件中施暴的女孩,其实都有一种扭曲的心理,她们并不以致受害人鲜血淋漓为目标,而是采取人格侮辱的方式,由此可见,她们的心理是非常扭曲的。这种心理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内心当中存在很大的愤怒,进而把“布鞋妹妹”当成了宣泄对象。受了欺负,就会找一个更弱小的对象去欺负,以解心头之恨。

  这种心理的产生很可能是因为她们在家庭中缺少关爱,在学校里缺乏老师、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这种长期缺乏支持鼓励的孩子,其负面情绪积累后,就会产生愤怒感,于是,她们很可能会找一个宣泄物进行发泄。

  她们本身和“布鞋妹妹”并没有深仇大恨,如果把“布鞋妹妹”打伤,很可能受到法律制裁。采用人格侮辱这一“外表不见伤”的暴力行为,既能发泄自己的愤怒,同时又能避免受到严厉的惩罚。

  记:其中一个女孩对于外界针对自己的谩骂,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她说:“是我做错了,骂我是对的,我没什么可难过的。”

  彭:现在的教育无疑缺少了平等、尊重这一课。作为家长、老师,可能很少去尊重孩子们的意愿。一些孩子犯错误了,家长就会让孩子下跪认错;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有可能就对孩子打骂,而这些完全是人格侮辱。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渐渐习惯,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让人下跪、对人打骂是一种侮辱,反而会认为这很正常。

  记:这些孩子在围攻“布鞋妹妹”的同时,还有人用手机进行拍摄,并且传到了网上,怎么理解这种行为?

  彭:作为成年人都知道,打架是不对的,但这些女孩很可能是出于游戏心理,把打人当成了游戏。在拍摄视频的时候,她们也许会把这段视频当成一种可以炫耀的资本,这段视频在女孩手机中存了两个月,最后传到了网上。她之所以保存这段视频,可能就是想拿出来炫耀。从这点可以看出,她们平时可能很少有值得炫耀的东西,如学习成绩、老师的表扬等。

  在她们的内心,其实是非常希望被别人赏识、看重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她们的成绩不好,老师可能就会把她们评为差等生,家人也可能不喜欢她们。所以,她们也只好用这一点儿自认为可以炫耀的东西让别人对自己高看一眼,因为别人做不到、拍不到的东西,自己能办到。

  记:在“布鞋门”事件中,还有一些孩子完全是出于一种“凑热闹”的心理来参与的,这种心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彭:孩子们都有自我保护的心理,这不难理解。在她们的心中可能有两种想法:首先,如果我不打她,别人会不会怀疑是我偷了东西;其次,如果我不动手,是不是就会被大家看不起,被孤立起来。

  记:这样的事情发生后,我们的家庭、学校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反思?

  彭:作为学校,必须提高教师和学生们的法制意识。在这次事件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的法制意识非常淡薄,并没有把学生打架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去认识。所以,学校应该多对老师和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在心里形成一种平衡机制,从而控制好自己的行为,避免给他人造成伤害。

  家长、学校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还应更多地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们的心理很脆弱,需要老师、家长的引导帮助,这一点如果重视不够,可能导致孩子们产生扭曲心理。现在,出现了很多高智商、低情商的学生,就说明我们的教育确实出了问题,所以,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应该多关注孩子们的人格培养,关心孩子们的情商教育。

  拍视频的孩子可能仅仅把这当成了游戏,主观上并不存在很大的恶意。这种行为的悲哀之处,就在于她不懂得尊重人,自身也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平等、尊重的观念,是一个人的人格中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如果我们的教育不重视对孩子人格、情商的培养,那么,在这种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孩子们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有的问题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下一代。由此可见,其实“布鞋门”事件中打人的孩子,本身也是受害者。

(实习编辑:张一鸣)

2009-09-09 06:14:00浏览6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保华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三甲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通常老年人常见心理疾病有老年痴呆症、抑郁症、疑病症等。老年性精神病是指老年期产生精神障碍,很多是因为老年人发生了脑器质性变化,如脑梗死、脑出血或由于脑动脉硬化、脑缺血、缺氧及代谢障碍,引起脑组织萎缩,发生智能减退、性格改变的发生的一类精神障碍。 1、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可能是由于老化、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共同导致,可能会出现记忆力衰退、计算能力衰退和理解能力衰退。患者还会无法正常控制自己的身体,很难做一些简单的抓握动作。早期可遵医嘱给予多奈哌齐片、盐酸美金刚等,伴有焦虑、紧张者,可给予舍曲林、好帕罗斯汀等缓解症状。也可给予高蛋白饮食和多种维生素,如地中海饮食等,以及更多的心理陪伴和护理。 2、抑郁症 抑郁症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饮食、睡眠差,记忆力减退,出现自杀念头及行为。可遵医嘱使用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改善症状。也可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有自伤自杀倾向者,可在医生的建议下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3、疑病症 疑病症一般以怀疑自己患病为主要特征,从怀疑自己有病发展为对疾病的恐惧、甚至是对死亡的恐惧,即所谓的老年恐惧症,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将会产生更严重的不利后果。通常采用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以缓解患者伴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另外,森田疗法对消除疑病可有一定作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可提供新的信息,帮助患者改变对症状的看法,从而使患者能认识到引起躯体反应的真实原因。 除了以上常见疾病外,也可能会有妄想症、睡眠障碍等心理疾病。建议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要擅自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出现不良反应。
李则挚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三甲
饮食障碍是心理问题吗
饮食障碍是指饮食行为异常。饮食行为异常是一种心理问题,可能是由于压力过大、内分泌紊乱、焦虑症、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厌食症等原因所引起的。1、压力过大如果患者平时生活中工作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精神过度紧张,从而引起饮食行为异常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慢跑、游泳等体育锻炼,排解压力。必要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疏导治疗。2、内分泌紊乱如果患者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引起食欲不振、暴饮暴食、失眠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必要时,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焦虑症焦虑症主要是由于遗传、心理等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出现食欲减退、失眠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饮食行为异常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盐酸丁螺环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4、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原因引起的心理疾病。由于患者长期节食,可能会导致体内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引起神经性厌食症的情况。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饮食行为异常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营养重建、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盐酸舍曲林片等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5、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原因引起的心理疾病。由于患者长期节食,可能会导致体内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引起神经性贪食症的情况。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暴食,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方式进行心理治疗。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初中生不吃饭心理问题及疏导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初中生不吃饭心理问题及疏导,主要包括缺乏安全感、压力过大、消化不良、焦虑症、抑郁症等,需要及时去医院通过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进行疏导。1、缺乏安全感如果患者处于比较孤独的状态,可能会使心情过度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食欲,甚至会出现不吃饭的情况。建议患者多与朋友家人进行沟通,也可以通过心理暗示疗法的方式进行处理。2、压力过大如果患者在平时经常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可能会使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食欲。建议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跑步、游泳等,也可以通过心理暗示疗法的方式进行处理。3、消化不良若患者有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的情况。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腹胀、腹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食欲不振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促进胃肠道蠕动,也可以遵医嘱使用乳酸菌素片、健胃消食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焦虑症焦虑症主要是由于遗传、心理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还可能会导致食欲下降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丁螺环酮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5、抑郁症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不吃饭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一般有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等。 1、焦虑症 焦虑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可在几分钟之内达到顶峰。这种症状会干扰日常活动,难以控制,同时可能伴有心悸、手抖、出汗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丁螺环酮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来治疗。 2、抑郁症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缺乏等。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等药物来治疗。 3、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种以过分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认为自己患了严重的躯体疾病为特点的神经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认为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心理行为异常,如焦虑、抑郁、恐惧等。患者可以配合心理治疗,比如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进行治疗。 4、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是由于年龄增大而引起的认知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脑神经会发生退行性病变,从而诱发老年性痴呆,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美金刚片、盐酸多奈哌齐片等药物来治疗。 5、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奥氮平片、利培酮片等药物来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老年人出现上述心理问题,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喜欢闻被子是心理问题吗
喜欢闻被子可能是个人习惯等生理性原因引起的,但也可能是异食癖、焦虑症、妄想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导致的。1、个人习惯如果患者平时比较喜欢闻被子,可能会养成闻被子的习惯,从而出现上述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改善。2、异食癖异食癖是因为机体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等,出现以进食各种物品的异常行为。如果患者患有异食癖,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硫酸锌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3、焦虑症焦虑症主要是由于遗传、心理等因素引起的。一般会表现为紧张、恐惧、坐立不安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丁螺环酮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妄想症妄想症主要是遗传、心理、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错觉、思维紊乱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培酮片、奥氮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抑郁症抑郁症主要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的。一般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患者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