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做一个快乐的失业族

  经济不景气,企业裁员的消息频传。很多员工是到了被裁员那一天,才知道自己没有工作。失业,真的是一件令人忧愁的事吗?一些主动选择失业的人,告诉我们如何在失业时仍然活得很快乐。

  教会里的餐桌上,作家江儿和太太秀秀兴奋地和教友们分享他们昨天发现的新大陆。“我们昨天去爬山,发现了一条新的路线,真的很棒耶!有田埂、有鹭鸶,路的另一边就是山壁,”江儿边说,还边比手划脚。快乐无法假装,全写在江儿夫妇眉飞舞的脸上。

  另一天,坐在自家阳台顶楼的“前”心理医师兼作家游干桂,悠闲地回味,自己在住家附近的山中荡秋千的经验。“我觉得自己好幸运,大家都在上班,我却可以一个人在山中荡秋千,”游干桂微笑说。他们的快乐轻松,来自于“不务正业”。

  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务正业”,只是在为薪水卖命十几年以后,他们决定为自己活。他们不是赚了万贯家财,可以宣布退休去也,也不是有计划地退出职场;他们也有家庭子女要养,也有房贷要付。只是失去全职薪水后,他们在工作、生活、兴趣中挪移出平衡点,更懂得享受不以世俗价值观计价的快乐。

  拥有两万多名订户、易达网《上班族酸甜记事报》电子报报主Mimiko,曾为了追求自己长久以来的兴趣与梦想,放弃了当时近90万元的年薪。

  Mimiko工作9年后转换到完全不同的领域,甘愿领只有从前一半的薪水;现在,她连固定薪水也没有了,选择当个在家工作的SOHO族。虽然是主动求去,但刚开始仍免不了焦虑。“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怎么活?”他们担心。

  没有收入,怎么活?

  如果知道薪水当中很多部分常常是被浪费掉的,就知道自己没那么容易饿死。 不上班以后,交通费、应酬费、置装费,以及各种发泄工作情绪式的费用,不是全免就是可以大大减少。没钱,吃阳春面、御饭团也会饱。同样道理,衬衫并非3千元才能穿,西装也非两、三万元一套的才体面,3百元的衬衫、3千元的西装一样可以穿。

  心理医师游干桂则认为,首先要转换想法化解失业的焦虑。“如果喝酒、烦恼都试过了,问题还在那,就表示这是很烂的方法,”游干桂说。他建议,何不把失业想成是一种福气,工作了那么久,是老天要让你身体休息。 追求简单而甘之如饴的这些人,初期失业的焦虑过后,发现自己其实赚到更多生活,已经卖命给工作一段时间的他们,也才真正觉得开始“为自己活”。

  Mimiko对薪水现在有另一番解读,她觉得,为什么会有人领这么高薪,是公司用来补偿那个人因工作造成的不快乐。所以,收入高,消费水平也高,有时为了发泄在职场上遭遇的不快,花钱血拼、吃大餐似乎成为最频繁便捷的解决方法。

  现在没有固定收入的她,想上哪就上哪,也不必每天关在扼杀创意的缺氧办公室。“虽然物质上很贫穷,但心灵上一直都很快乐,”Mimiko说。另一项明显的收获,就是健康情形好转。长期被工作磨耗的身躯,在自然放松下,因得到更多休息而恢复体能。像心理医师游干桂,因为健康出现警讯,才放弃全职工作。在家实践平衡工作与生活已有五年多,游干桂现在更珍惜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在家庭关系、个人快乐程度等方面,也获得无法以金钱购得的增长。作家江儿就是在辞去全职工作后,重行整理自己的夫妻、亲子关系,让家庭生活满意度更高。

  以旅行为终身兴趣的丘引,放弃全职工作后,更大方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使旅行“领不到薪水又花钱”,丘引还是高兴把它当正职。在大环境不景气、失业潮阴霾笼罩下,许多人因为失去了工作而忧愁。你愿意听听他们不汲汲于金钱快乐的故事吗?

  江儿夫妇:两段式生涯规划

  江儿夫妇两人原本都在报社上班,从江儿妻子怀孕开始,两人就曾经思考“家中多了一位陌生人”的问题。当时虽然江儿夫妇都讨论过,是否该为了这个小陌生人把工作辞掉、谁辞掉的问题,不过总没有定论。

  孩子出生后,当时在报社分别上早晚班的江儿与太太,在家中也过着交班带孩子的日子。不过那段时间,两人总在“不能出岔”的压力下交棒,夫妻间沟通多少也出问题。

  没多久,江儿在报社的职务从主编一路被降为行政编辑,才使江儿醒悟,或许这正是“上帝要他回家”的讯息。有共同信仰的夫妻两人,透过祷告,得到共识,终于决定由江儿辞去在报社的全职工作,全心在家带儿子啯啯。江儿回家以后,夫妻两人才发现,其实他是其中比较适合带小孩、比较有理家天分的那一方。

  “刚开始他也会郁卒,因为突然间工作没有了,”江儿的太太秀秀回忆。只是看到现在充满热情、笑容满面的江儿,实在很难想象“忧郁”的江儿长得什么样。

  “辞职后,没有钱怎么办?”这是江儿辞职以后不断问自己的问题。江儿回家后,仍零星兼些写稿的差事,不过这些兼职收入并不固定,总比不上当初满满两份的薪水。可是几年下来,江儿与太太发现,虽然收入减少,不过剩的钱和从前双薪时期差不了太多,也没有不够用的情形。

  剩下多少比较重要

  “赚多少不重要,剩多少比较重要”是这些年来江儿回家带小孩最深的体认。 夫妻俩工作已有一段时间,江儿辞职时,房贷差不多缴了大半;江儿也从不买车,因为他们计算过,即使出门都坐出租车,也会比养车便宜。理家有方的江儿,还知道什么时候上菜市场买菜比较便宜。

  虽然有时孩子也会缠着大人买新玩具,但江儿并不有求必应,反而试着让儿子了解“爸爸陪你玩更有趣”。他觉得,现代很多父母亲用金钱来满足孩子的要求,实在都是因为没时间陪小孩,才用这种速成的方式。

  “除了经济收入下降外,家庭中其它各方面都上升,”江儿说。辞职在家后,健康、夫妻间沟通、亲子关系等,都更臻圆满,是再多薪水也换不来的。

  刚辞职在家的江儿,描述自己几乎昏睡了半年,才逐渐恢复体力。这是被工作磨耗这么多年来的身躯,第一次获得自然放松与休息的机会。 儿子小时候,江儿享受被Baby完全信任的依赖;等到他长大些,江儿就时常带着儿子出门探险、串门子,有时沿路摘采瓜果叶菜,东捡西捡,到了傍晚拖着满车战利品去接妈妈下班。

  太太秀秀还记得,江儿把啯啯放在脚踏车前,到车站送她去上班的景象。秀秀形容“那是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有时候回到家,秀秀听到江儿与当时还不会说话的儿子在家录的录音带,“我能感受到他们真的很快乐,”秀秀也承认自己当时很羡慕江儿。

  这些年来,江儿不但鼓吹有孩子的家庭“夫妻至少一人回家”,最近他更鼓励“两段式生涯规划”的观念。他觉得,现代人应该调整“人一上班,就要到60岁才退休”的想法。他指出,大部分人在35岁以前从事的工作,往往不是最喜欢的,而35岁到45岁,应该寻找能将兴趣与工作合而为一的职业。

  他建议,年轻时好好准备,把大问题(如房贷)解决了,等到中年以后想认真经营自己的兴趣,才能游刃有余。

  江儿在回家以后,才慢慢发现自己有沟通、辅导的专长与兴趣。现在江儿在教会上班,负责家庭辅导工作。“社会其实需要像我们这样松动的人口,去修补社会上的问题,”江儿很高兴现在能发挥自己的辅导长才。

  太太秀秀也在一年多前辞去全职工作。“现在我们好像又回到刚结婚那样,想去哪就去哪,”儿子已上小学,辞职后又多出许多自己时间的秀秀满足地说。

  游干桂:从思考上转弯

  5年多前的游干桂,因为健康出现警讯,长了肿瘤,让他决定将两份全职工作都辞掉。当时的游干桂除了上午在医院担任心理医师工作外,晚间也在报社负责主编的工作。此外,不定期也有演讲、写稿等工作邀约。

  “我很想去活得像‘人',活得更有质、能够说出自己一天的感受,”游干桂说。他并不是完全不要工作,只是希望自己能有工作、有生活、有自我、有家人,活得更平衡。

  刚失去全职工作后,类似的焦虑症状也发生在游干桂身上。自己从以工作为主的生活,变成每天有大把时间在家,刚开始总是重心不稳。游干桂回忆,刚辞掉工作的第一个月很慌,在家没事干,到处打电话给朋友,“朋友大概都觉得我很奇怪,大家都那么忙,怎么我这么闲,”游干桂笑着说。

  “钱会不会不够用”也是必然的担心。要消灭这种焦虑,从每月可有一、二十万元收入到全靠演讲、写作等不固定收入为生的游干桂,认为要从“思考上转弯”做起。不过,当他逐渐摸索出自己生活的哲学以后,他发现“最好的投资就是节省”。他也身体力行以“更好的生活质量”化解老婆的担心,并取得信任与支持。 辞职后,显着的改变也反映在健康情况上。从前容易疲倦、经常感冒的游干桂在演讲中发现,这不只是他个人的症状,而是每一个人的症状。

  “现在很难找到因饿着而死的人,多半是因为累着,”因为健康出现警讯才休息的游干桂感慨地说道。从前游干桂是个晚睡的人,通常要磨到清晨四点才上床,醒来后又得灌一杯咖啡,才觉得自己能清醒。不过现在的游干桂可不一样,晚上约十点半就寝,早上六点起床,帮儿女弄完早点、送他们上学后,就泡壶茶,钻入自家顶楼的小花园里,弄弄花草园艺。心血来潮时,也常到住家附近去爬爬山,奢侈地享受一般人享受不到的清静。

  游干桂现在也时常带着儿女一块运动。“有健康有一切、没健康没一切”是游干桂经过这些年休养生息的深刻体会。

  丘引:工作是为了旅行

  很多人追求金钱,是因为金钱象征着财富与地位。不过对旅行作家丘引而言,金钱最大的意义,大约就是能带着她到处去旅行。

  丘引年轻时从事多年的贸易工作,为的就是能在那个还没完全开放观光的年代,有“出国考察”的机会。后来在《台湾新生报》任职主笔,虽然工作弹性,不过爱旅行的丘引当时就时常向老板请个把月的长假,“请到最后我都不好意思了,”丘引眯着眼睛笑道。

  辞去全职工作,每个人有不同的目标与理由。丘引辞职是为了旅行。十年来就时常写作、投稿的丘引,终于把工作辞掉,现在,“旅行”似乎变成她的正职,工作赚的钱,大都也做为旅费支出。“不是我计划,而是如果真的自己很想,就会慢慢走上这条路,”正为下个月去秘鲁的旅行而密集演讲、写稿存钱的丘引说。

  觉得自己大部分的成长都透过旅行的丘引,最近还鼓励一位失业的朋友,趁这段大好机会陪家人旅行一趟,因为以往大多数的时间都给了工作,反而没时间分给比工作更重要的家人。

  丘引认为,失业没有那么悲观,反而可以趁这段时间出去旅行。她说,旅行可以很省钱,旅行也不一定要出国。最重要的是,趁旅行放空自己的脑袋,摸索自己的方向,等到找到工作以后,又可以全心投入。不过,心态转换也很重要,否则“自己不自在,去旅行也不会自在,”丘引说。就像日剧《长假》所指,工作上的不如意,是老天给我们放的一场长假。

  “想想看,自己有多久没回乡下老家了,”Mimiko说。她自己在辞去全职工作以后,有一次回台南老家,骑着脚踏车在既熟悉又陌生的街上穿梭,心中特别有感触。失业真的是一件忧愁的事吗?如果能好好安排、转换价值观来享受这段“长假”,也许你会看到从前赚再多钱也看不到的风景。

(实习编辑:张一鸣)

 

63
2009-08-30 10:50:00浏览7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