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毕业生应聘的几个“要不得”

  随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大幕的开启,各显神通的毕业生又纷纷忙活了起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在人才交流市场遭遇尴尬,一些毕业生在连连碰壁之后始终不明白,自己到底“不好”在哪儿?记者日前就此专门采访了部分高校毕业生分配办公室的教师和企事业人事部门的人员,他们帮助毕业生“会诊”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

  ●华而不实的“包装”要不得

  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在走上人才市场之前,都要在个人简历上费尽心思。毕业生的简历虽然做得非常精美,但面对这些“花枝招展”的“求职画册”,多数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兴趣不大。相反还会引起一些用人单位的反感。据青岛大学毕业生分配办公室的李云海主任介绍,从面试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更注意学生的内在素质,比如言行举止等一些基本要求,而学生们各式各样的“求职画册”则在面试中遭到用人单位的冷遇。光靠一些富丽堂皇的自我表白和自我包装很难真正打动别人,学生花费时间,努力包装自己大可不必,而且绝不能人为夸大或是“克隆”造假

  ●谈钱变的“尴尬”要不得

  “学生找工作千万不要谈工资,一说到钱就会给用人单位留下坏印象”。绝大多数找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都抱有类似想法。一些大中专毕业生自荐时侃侃而谈,一旦被问及到单位上班后想拿多少工资时,许多毕业生不知如何开口,有的竟面红耳赤不知所措起来。一名毕业生难为情地说,现在这个年代,用人单位对所招人才越来越挑剔,能找到一份薪水差不多的工作就很好了,应聘时过多考虑工资问题,会给用人单位造成工作没干就讲条件的错觉,从而给找工作带来麻烦。事实真是如此?青岛海信计算机公司的人事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薪水的多少已成为一个人工作能力及业绩的证明。目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中专毕业生依然如此看待薪水,一方面说明了他们的意识落后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缺乏自信心和诚心,从一个侧面来说,这个人很虚伪,不实在。没有高追求的人,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应该用工作实绩去创造高质的生活,这才是较为完美的。

  ●集体荣誉缺乏的“散漫”要不得

  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在人们的眼中留下了自由散漫的印象,这些大中专毕业生往往过分强调了个性的发展,而集体意识在他们的眼中却变得越来越淡薄。一些毕业生因此在人才交流市场上连连碰壁。在几次大型的高校人才交流洽谈会上,记者不止一次见到类似情形。特别是一些社会形象较好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大中专毕业生时总会问及诸如愿不愿意参加单位聚会、能不能积极代表单位参与系统内一些重要活动等一些涉及单位集体观念的问题时,许多毕业生都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对此,青岛电信公司人事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的员工连自己单位的荣誉都不能维护,如此差的集体观念,怎能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单位?一个集体观念、参与意识淡薄的员工,又怎么能与同事密切合作,又怎么能处处为集体着想呢?

(实习编辑:杨玉龙)

2009-08-12 01:59:00浏览9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