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婆媳交往要互相尊重

  陈凯莉与丈夫结婚前,婆婆曾反对过他们的交往。结婚后,只要陈凯莉与婆婆发生冲突,婆婆便觉得凯莉是为了她曾反对他们结婚的事而记恨她,于是常找儿子诉苦。为了息事宁人,丈夫总劝凯莉对母亲要忍让。时间长了,凯莉觉得丈夫总是站在婆婆一边,令她觉得要维系这样的生活实在太难,于是她对丈夫摊牌说,要么让你妈搬出去,要么咱们搬出去,要么我走。

  在心理门诊中,像这样因婆媳关系紧张而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很多。许多婆婆都认为自家的女儿比媳妇好,而多数媳妇则认为自己的妈妈比婆婆好。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婆媳关系是属于隔代非血缘关系,是家庭中一种较难处理关系。这种关系除存在代沟外,还存在其它的各种隔阂,如两者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家庭中夫妻、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有矛盾等等。她们容易为哪怕是一点点的小事而发生分歧,如双方互不相让,往往会促使矛盾加剧,步步升级。

  要协调婆媳关系,最重要的是婆媳之间要相互尊重和宽容。一般人际交往的原则是想让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人际关系中,对他人的喜欢和尊重能获得他人的对等回报,即人们普遍具有这样一种倾向:尊重那些尊重自己的人,接近那些接近自己的人,反之,疏远那些疏远自己的人,轻视那些轻视自己的人,这是人际关系的对等吸引律。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凡是交往的双方感到自然、轻松、舒适时,就必定是处于对等的平衡交往心态之中。如果感到别别扭扭或话不投机甚至心情压抑或受到侮辱,那一定是交往心态发生了失衡与错位,双方没有站在一个平行沟通的位置上。

  怎样才能站在平行沟通的位置上?国外交往关系学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推出了“A-A式平行沟通法”。这种沟通法就是将人们通常的交往表现分为3种状态。第一种是父母状态,处在此状态下的人多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其语言行为往往是支配、命令式的。第二种是儿童状态,这种状态常出自一时的感情冲动,其语言与行为多为任性、无理智的。第三种是成人状态,以理智、稳重为标志,不受“父母”、“儿童”心理状态的干扰。一般情况下,成人与成人、父母与父母、儿童与儿童之间会处于对等交往状态,有利于产生平行沟通的环境。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受某种情绪变化的影响,往往会造成平行沟通的错位,以至于使交往心态失衡,给人造成难以接受的不舒服感觉。

  凯莉的婆婆的心态就属于第一类,她总认为自己是长辈,小辈理所当然得尊重她,按她的意志行事。凯莉和丈夫都属于第二类心态,在遇到事情后,夫妻间没有及时沟通思想,或是受感情影响而行事不分原则。因此,在处理婆媳关系时,双方都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校正自己的心态,矛盾才可能被化解。

  总之,要改善婆媳关系,关键是要设法消除双方的成见和敌意,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善于发现对方的长处,谅解和宽容对方的过错,尽量多想一下婆婆或媳妇的好处,这样一来,就能消解双方的许多误会。婆媳双方以平等的心态相处才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因为两人毕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肯定有不同之处,不能强求一致。但只要双方均能从心理上接受对方,给对方提供方便,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双方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将不断加深,家庭的关系自然也会逐步地融洽起来。

(实习编辑:杨玉龙)

2009-08-18 00:13:00浏览5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