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职场友谊 优势还是负担

  有个故事,直接形象地描述了职场人际关系的微妙:两只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取暖。但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靠得太近就会被对方扎到,离得太远,又会冷得受不了。几经折腾,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不会太痛,也不会太冷。 职场里,处理与上司、同事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找到这个“ 温暖又不至于被扎”的距离。

  职场友谊,优势还是负担?

  玛丽和她的上司一直像朋友一样亲近,一起去餐厅吃饭,去酒吧聊天,她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家事,谈论自己的感情问题,过节的时候互相交换礼物, 一切看上去更像同事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但突然有一天玛丽告诉我她决定换工作,因为她和上司的关系已经成了她工作发展的障碍。虽然上司经常说支持她在职场里晋升,但每次当她提交自己关于工作的想法时,她都会说那些想法还不够完善而婉转地否决。渐地她意识到上司和她处在一种微妙的竞争关系中。相似的性格让她们成为了朋友,但也成了她无法发展的原因。同时由于她跟上司关系紧密,还受到来自公司其他同事的误解和疏远。

  与老板或上司

  莫谈友谊雇员跟上司要保持的是友好。而不是友谊。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关系从本质上就不是平等的,又何谈友谊?

  与上司适当地分享个人生活中的问题,会对建立一种信任感和彼此友好的气氛有所帮助,至少在你因个人问题而暂时影响到工作表现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上司的理解而不是直接的误解。但这种个人的信息一定要经过筛选,而且分享的程度和方式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曾经有个把上司当“ 哥们” 看待的朋友,非常自豪地将上司请到自己刚购置的“ 豪宅”参观,还略带炫耀地介绍着自己的买房经验,结果据说他从那之后两年都没加过薪,虽然他的上司显得有些心眼儿过小,但也忍不住要说他一句:自找!和上司做朋友的另一个弊端,是来自其他同事的猜疑和偏见。还是因为等级本质上的不平等,和上司“ 称兄道弟”的亲密,无论本意如何,看上去必然是“ 往上爬的刻意” 。在公司里,就算是在大到占据一整层的办公室,就算有格子间的挡板半遮着视线,房间里每个人都会注意到那个经常单独出入上司办公室,有时还会关门讲话的人。当你在公司的会议上,与上司谈论着只有你们俩个人了解的话题时,不是在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而是在孤立自己。在如今的这个竞争激烈的 职场里,不管是天真纯情,还是虚伪做作地坚持自己和上司之间只是“ 纯洁的” 友谊的行为,都只会让人觉得可笑得没有必要。

  所以既然两边都是费力不讨好,“ 何必同志,你又何必呢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曾经一个前辈对我说 : 在同一个行业里竞争,利益冲突下,建立在那点儿基础上的友谊又算什么 ?” 在职场,这个你死我活的江湖里,谁又敢说自己不会“挨刀”呢?

  其实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午餐地点选择的局限和团队活动的增多,在公司里没有任何朋友基本已经成为不可能事件。和同事做朋友在很多方面会对你的事业发展会有很大帮助。他们可以在工作上对你的表现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提供支持。他们让你在工作中保持愉快心情,甚至提高工作效率。总之,在 职场里,好的朋友圈子会给你的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遇到投缘的同事时,是否要把这种默契变成更深层次的友谊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信任是考的先决条件。

  随着友谊的加深,你自然而然地会把自己心底对工作,对上司和其他同事的真实想法倾诉出来。然后你就要希望这些想法不会被你的朋友有意无意地泄露给不该听到的人,这时需要的就是信任。

  同时,作为倾听的一方,如果也同样珍惜这份友谊,也就要保持对朋友的忠诚,因为信任只给予值得信任的人。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这种友谊的脆弱性做好心理准备。当工作关系下的友谊走错了方向时,你所付出的代价是和你投入的情感成正比的。归根结底,工作是人经济上的依赖,如果逼着某个人在自己的经济来源和友谊之间二选一,大概多数人都会选择保住工作为先吧。

  所以,当你决定在 职场里交密友时,你一定要清楚,或是为人两肋插刀,或是被人背后捅刀,反正这“刀”是挨定了。

  与客户私交的围城

  职场中另一个非常微妙的人际关系,就是和客户私交。那句“ 办事靠关系”的心诀,让很多人陷入了客户关系的围城。城外的人想尽办法拉“ 关系” 以便展开工作,城内的人面对工作被“ 关系”束缚得左右为难。如何能够保持城门大开,出入自如呢 ?

  与客户建立私交的第一条法则,就是不能强求。你可以主动地迈出第一步,发出聚会的邀请,但是不要“ 狂轰滥炸”地频繁相约,顺其自然是建立关系的起点。

  接下来,在与客户的私交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独立和客观。感情的投入很容易让人失去客观,也容易让人受制于关系,造成很多你不知如何开口,他不知如何拒绝的尴尬局面。同时过于亲密的私交还会对双方在生意场里的信任度有所损害。双方的老板、同事会或多或少的认为你们在交易时对公司利益做出了牺牲。所以,尽管与客户的私人关系可以对工作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但如果自觉无法把握其中的尺度,在我个人看来,还不如保持距离。毕竟,好的工作成果才是一切职场关系的根本。

  情感的收支平衡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中,非常形象地把 职场的人际关系比作感情账户,人与人的每一次交往被比作存款和提款。日常尽量多存些交情, 万不得已或一不留神提了款之后,也一定要尽快补回去。收支平衡的重要,对于像我这样看到过透支忘还的银行账单的人来说,都是从“血”的教训里学到的。

(实习编辑:张一鸣)

 

2009-08-05 07:13:00浏览4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支气管肺炎和肺炎是一个病吗
支气管肺炎和肺炎并非同一种疾病,两者在定义、临床表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患者在就医时,应详细描述自己的症状,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一种主要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疾病,主要影响支气管和肺部的小气道,导致局部区域的炎症。而肺炎则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其涵盖了肺部的各种炎症性疾病,不仅包括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肺炎,如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还包括由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肺炎,如吸入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等。肺炎可能涉及肺实质的多个部分,包括肺泡、肺间质等。在临床表现上,支气管肺炎和肺炎也有一些差异。支气管肺炎通常起病较急,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呼吸急促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痛。而肺炎的症状则更为多样,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外,还可能伴有气促、乏力、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休克、低氧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建议患者密切关注体温、咳嗽、咳痰、呼吸等症状的变化。如果体温持续不降或再次升高、咳嗽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确保治疗的有效性。此外,还要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防止再次感染。如果必须外出,应佩戴口罩。家中如有其他人员患病,要特别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大叶性肺炎不包含哪个阶段的病变呢
大叶性肺炎不包含机化期的病变。传统上,大叶性肺炎的病理过程主要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这四个典型阶段,机化期并不属于大叶性肺炎本身常规病程中的病变阶段。大叶性肺炎通常由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在疾病初期的充血水肿期,肺叶会出现充血、水肿,大量浆液性渗出物充斥在肺泡腔内。随着病情进展,进入红色肝样变期,此时肺泡腔内充满红细胞、纤维素及少量中性粒细胞。之后到灰色肝样变期,渗出物中纤维素显著增多,红细胞相对减少,肺叶颜色转为灰白色。最后是溶解消散期,在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水解酶作用下,纤维素等渗出物逐渐溶解,肺组织重新恢复通气功能。而机化期并非大叶性肺炎自然病程的一部分。机化通常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比如当大叶性肺炎患者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或治疗不及时、不恰当,导致肺泡腔内的渗出物不能及时被溶解吸收,由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进而形成机化性肺炎。对于大叶性肺炎,主要的处理方法是抗感染治疗。明确病原体后,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足量、足疗程应用。例如针对肺炎链球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通常有良好疗效。同时,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发热时给予退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时使用止咳祛痰药物,以缓解不适。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能需要吸氧等支持治疗,维持机体的氧供。若患有大叶性肺炎,建议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确保治疗效果。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利于身体恢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摄入水分,稀释痰液,促进排出。饮食上,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若治疗期间症状未缓解或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加重等新症状,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的区别是
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在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上存在区别。若怀疑患有肺炎,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X光、胸部CT、血常规、痰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诊断。1、病因:吸入性肺炎主要因吸入异物,如食物、呕吐物、口咽分泌物等进入肺部,引发肺部炎症反应。该疾病常见于吞咽功能障碍者,如老年人、脑血管疾病患者等。而感染性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肺部所致。2、临床表现:吸入性肺炎患者在吸入异物后短时间内可能突然出现剧烈咳嗽、喘息,严重时可伴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但体温升高程度不一。感染性肺炎中,细菌感染所致高热较为常见,体温可达38℃甚至更高,伴有咳嗽、咳黄痰,严重时可出现胸痛、咯血等症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咳嗽多为干咳,发热程度因病毒种类而异,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支原体肺炎则以咳嗽较为突出,多为刺激性干咳,发热可持续2-3周。3、治疗方法:吸入性肺炎治疗时应尽快清除吸入物,可在专业人士的操作下采用体位引流。感染性肺炎治疗则根据病原体不同而有差异。细菌感染时,根据病原菌种类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类药物阿莫西林。流感病毒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支原体肺炎治疗,常按医嘱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日常要注意预防,对于吞咽功能障碍者,进食时要注意体位,避免呛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预防病原体感染。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基础疾病,降低肺炎发生风险。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吸入性肺炎会有什么症状
吸入性肺炎的症状多样,主要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发热以及胸痛等。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X线、CT以及血常规等检查。1、呼吸困难:吸入性肺炎发生时,异物或分泌物进入肺部,会导致气道阻塞或肺部炎症,影响气体交换,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等。治疗时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能会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咳嗽咳痰:肺部受到刺激后,会引发咳嗽反射,以试图排出异物或分泌物。痰液的性状可能因吸入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吸入食物残渣可能导致白色或黄色黏痰,吸入胃液则可能出现泡沫样痰。可遵医嘱使用氨溴索、溴己新等药物来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症状。3、发热:吸入性肺炎常伴有炎症反应,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从而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甚至更高。一般可采用物理降温或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发热症状。4、胸痛:炎症刺激胸膜或肺部组织,可能会引起胸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隐痛,在深呼吸、咳嗽时疼痛可能会加剧。治疗上需积极控制炎症,当疼痛较为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如双氯芬酸钠。日常要注意避免误吸,进食时细嚼慢咽,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对于意识不清或存在吞咽障碍的人群,要特别关注其进食安全,必要时可采取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