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HR管理:奖励的艺术

  无效奖励不如不奖

  作为Mindbridge软件公司的首席运营官,特斯塔(ScottTesta)对自己所制定的员工激励计划颇为自豪。该计划旨在激励销售队伍勇攀新的业绩高峰。公司许诺,业绩出者可以去他想去的任何一个地方度过一个大周末,公司将为其支付最高达3,000美金的机票及住宿费用。

  “作为一家快速成长的公司,我们一直都在寻找有效的激励措施,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特斯塔还记得,当他向15位销售人员宣布这一奖励计划时,自己心里在想:“这肯定是万无一失的。”

  不幸的是,这一看似“万无一失”的奖励计划却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最终以大挫员工士气而收场。特斯塔这才意识到他所设立的获奖门槛太高了。尽管一个普通的销售人员一个月能为公司带来20万美金的销售收入,但是特斯塔所制定的获奖标准是:销售人员要想赢得豪华之旅的机会,必须一个月创下50万美金以上的业务

  特斯塔承认,这个数字只是他拍脑袋想到的,事先没有问过员工或手下的经理们的意见。“我总是在会议上听到人们对它的低声嘲讽,最后,有个销售经理跟我说了实话,他说这些销售目标太高了。”这个奖励计划在开始实施的第一个季度就被取消了,并最终成为销售人员口口相传的一个笑话。

  奖励方式要人性化

  盖洛普公司的考夫曼建议企业抛弃过去常用的那些奖励方式。他说:“我们发现,诸如年度销售人员、年度经理这类荣誉称号对员工所起的激励作用并不大,虽然获奖人当时会很高兴。这种奖励方式会演变成轮流坐庄。怎么才能获奖?怎样才算优秀?现在大多数的员工激励计划都无法就此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考夫曼提到,另一个大问题是,这种奖励常常不够人性化,公司总是在员工取得骄人的成绩之后很久才会对他做出奖励,有的时候甚至长达一年。他认为,对员工的表扬应该一周进行一次,不管你是说“干得很好”,还是说“我注意到你是怎么应对那个顾客的”,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让员工干劲更足。

  考夫曼说,领导者当面对员工做出表扬是最佳的奖励方式。这意味着公司在制定奖励计划的时候,必须应用亲身体验的方法,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而没必要每年花上50万美金,雇用外部的员工激励公司为你寻找最佳的内部激励机制。这样做可能比你想象得更容易、更经济。考夫曼承认他甚至从自己犯的错误中得到了不少教训。例如,他手下有一名对工作非常专心的出色员工,经常和客户通电话而且关上办公室门。因此考夫曼常常把自己给他写的表扬便条从门缝里塞进去。但是有一次,这名员工从他的办公室里冲出来,对考夫曼说:“难道你就没有勇气把门推开,当面把它交给我吗?”

  提供职业拓展良机

  多年以来,NationwideProvident保险公司一直在全公司范围内实行这样一种奖励计划:一流的员工可以获得接受教育、拓展职业前景的机会。这个计划对该公司休斯顿分公司的管理合伙人克罗伊佐特手下的员工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激励。每年,员工达到了特定年度销售目标,就有机会参加一个在度假胜地举行的领导力研讨会。绩效越高的员工在那儿呆的天数越长,享受的服务也越多。但是,他们每天早上都必须参加从八点开始的有关激励、销售技巧以及职业发展方面的会议,晚上还要参加社交活动,结识公司的其他销售人员。

  除了阳光和享乐之外,员工还可能获取拓展职业前景的机会。韬睿咨询公司最近进行了一个名为“奖励与绩效管理的挑战:将员工与绩效结果联系起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员工绩效最高的公司中,有60%的公司声称,他们奖励最佳员工的方式是给予员工培训与发展的机会。

(实习编辑:杨玉龙)

2009-08-04 00:44:00浏览4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