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为什么抗抑郁药对一些患者没效果?困扰抗抑郁治疗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全球发病率不断增加的精神疾病,它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作,如果不加以治疗,会持续恶化。

对于许多抑郁症患者来说,某些抗抑郁药物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但这些药物可能伴有让人困扰的副作用。但更让人无奈的是,对许多人来说,它们可能根本不起作用。

为什么抗抑郁药对一些患者没效果?困扰抗抑郁治疗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原因为何?

近日一项新研究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说明:虽然抗抑郁药属于常用处方,但抑郁症是种高度个性化疾病,致病因素复杂,需要更个性化地定制治疗方案。

这一发现基于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率急剧上升的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是继癌症之后人类第二大死亡原因,首要致残原因。估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是全球最大的疾病负担。

十多年来,抑郁症发病率一直在上升。2019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团队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Lancet Psychiatry)的研究首次报告了中国心理健康调查的患病率数据。结果表明,我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9%,年患病率为3.6%。

但我国由于病耻感以及对抑郁症的认识程度不够等因素导致抑郁症患者就诊率低,可能真正接受抗抑郁治疗的患者比例不足10%。

而新冠大流行导致其进一步激增。新冠期间,受抑郁症困扰的美国成年人达四分之一。在新冠暴发之前,已有超过13%的美国人正在服用抗抑郁药,而在大流行期间,处方量激增了6%。

在《自然·转化精神病学》(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杂志6月9日在线发表的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可穿戴设备对抑郁情绪进行了个性化分析。

具体来说,就是将受试者脑电图 (EEG) 结果与智能手表收集的其他健康标志物,以及其自我报告的情绪和生活方式因素的信息结合起来,以监测抑郁症情况。

众所周知,抑郁症的预测因素大约有40%-50%可通过遗传因素判断。而这项研究发现,除了合并焦虑对抑郁情绪有高度的预测作用外(86%案例的首要预测因素),不同个体的抑郁状态确实有不同的预测因素,包括:

过去一天的锻炼情况是57%案例的首要预测因素;

饮食,包括糖、脂肪和咖啡因的摄入是71%案例的首要预测因素;

压力是43%案例的首要预测因素;

睡眠时间是21%案例的首要预测因素;

神经认知功能在29%的参与者中很重要。

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设计出能够在考虑到个人行为多个方面的同时,促进 N-of-1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个性化闭环抑郁症治疗的算法。

而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数字驱动的方法来对多种个体功能模式进行采样,这些模式可用于开发个性化的抑郁症个性化模型,为结合多种治疗方式的个性化干预提供理由。

它提示我们,通过不断提供强化的积极反馈,可以让医生根据个别患者的表现调整治疗方法,并且原则上还可以扩展用来增强对其他心理/身体健康变量的预测。

该研究的高级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精神病学助理教授Jyoti Mishra博士说:“目前的抑郁症医疗保健标准大多只是询问人们的感受,然后开出药物处方。然而大型试验结果显示,这些一线治疗效果十分有限”。

去年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Lancet Psychiatry)杂志上的研究与Mishra等人的发现一致。

这项研究对以往的抑郁症治疗研究进行了广泛回顾,得出的数据显示,当前的抗抑郁药物疗效十分具有争议性。

研究发现:

54%的成年人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后,症状会有所减轻。

然而,35%-40%的人在服用安慰剂后有类似的改善。

同时,62%的人在接受心理治疗后看到症状减轻。

这说明,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有可能出现不好的结果,他们要么不经治疗(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就会康复,要么经治疗后症状可能不会改善。

药物治疗和谈话疗法作为抗抑郁一线治疗方法被列入大多数指南。虽然这些治疗方法已经改变了全世界无数患者的生活,并且在未来几十年依然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对一大群人来说,抗抑郁治疗但仍需很大的改进空间。

德国联邦机构、医疗质量和效率研究所的分析结果显示,抗抑郁药物目前主要对中度、重度和慢性抑郁症有效,但对轻度病例可能无效。

另外,像所有药物一样,抗抑郁药物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痛和腹泻,同时也包括一些抑郁症本身的常见症状:失眠、焦虑和疲惫。

并且抗抑郁药也会随时间推移而失去效力。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报道曾指出,大约三分之一服用抗抑郁药的人会在某个时刻复发。

这些关于当前抗抑郁药物的弊端都提示我们,在当下全球抑郁泛滥的背景下,我们不应该用一刀切的形式对待心理健康的治疗。应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方法来治疗抑郁症,无论是心理疗法、生活方式的干预,还是各种方法的结合,临床医生和患者在做出决定前都需掌握更多关潜在原因的信息,以方便个性化疗法的定制。

附:

全国免费心理危机干预热线:800-810-1117

北京热线:010-82951332

希望24热线:4001619995

上海热线:021-51719995

深圳热线:0755-25629459

广州热线:020-81899120

2021-07-29 10:08:12浏览3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精神科心理治疗有哪些
精神科心理治疗的常见方法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家庭治疗等。 1、支持性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倾听、安慰、解释、指导、鼓励等方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的疾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2、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正确的认知,达到治疗的目的。认知行为治疗的常用方法有暴露疗法、行为作业疗法等。 3、精神动力学治疗 精神动力学治疗主要是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矛盾,并进行深入的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并积极地进行调整,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4、人际心理治疗 人际心理治疗主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使患者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5、婚姻家庭治疗 婚姻家庭治疗主要是通过帮助夫妻双方改善婚姻关系,使患者的家庭关系得到改善,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心理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可以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长期看小说对精神有什么危害
长期看小说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头痛等危害。1、精神萎靡如果患者长期看小说,可能会导致大脑过度疲劳,从而引起精神萎靡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期看书,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适当运动,如游泳、爬山等方式,缓解精神萎靡的情况。2、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患者长期看小说,可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适当运动等方式排解压力,缓解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3、记忆力减退如果患者长期看小说,可能会导致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引起记忆力减退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适当休息的方式,缓解记忆力减退的情况。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艾灸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4、失眠如果患者看小说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失眠。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以免引起失眠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5、头痛如果患者长期看小说,可能会出现头痛的情况。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看小说,适当休息。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可以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长期浑身无力、四肢酸软、没精神怎么回事
长期浑身无力、四肢酸软、没精神可能是由于过度劳累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钾血症、糖尿病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性治疗。 1.过度劳累:如果患者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剧烈运动,可能会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伴有肌肉疼痛的情况。建议患者多注意休息,避免做比较剧烈的运动,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缓解不适现象。 2.贫血:存在该疾病的人群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耳鸣、四肢无力等症状,甚至也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颗粒等药物改善病情,同时还可以多吃补血的食物,比如阿胶、红枣等。 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通常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的,通常会使体内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引起上述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低钾血症:低钾血症通常是指血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可由多种原因所致,主要表现为肌力减弱、腹胀、厌食、恶心呕吐及便秘或腹泻等消化系统表现,严重者还可有呼吸困难的表现。对于轻度缺钾可通过食物补充如香蕉、橘子等富含钾元素的食物,而对于重度缺钾则需静脉滴注氯化钾溶液以纠正电解质平衡失调。 5.糖尿病:该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与胰岛细胞受损等因素有关,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从而使体内的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影响到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导致机体疲惫、无力。此时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以及适当锻炼等方式来控制体重增长的速度,必要时还需要配合降糖类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比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胶囊、格列齐特缓释片等。 如果患者的症状持续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