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理常识

为什么抗抑郁药对一些患者没效果?困扰抗抑郁治疗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举报/反馈
2021-07-29 10:08:12梅斯医学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全球发病率不断增加的精神疾病,它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作,如果不加以治疗,会持续恶化。

对于许多抑郁症患者来说,某些抗抑郁药物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但这些药物可能伴有让人困扰的副作用。但更让人无奈的是,对许多人来说,它们可能根本不起作用。

原因为何?

近日一项新研究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说明:虽然抗抑郁药属于常用处方,但抑郁症是种高度个性化疾病,致病因素复杂,需要更个性化地定制治疗方案。

这一发现基于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率急剧上升的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是继癌症之后人类第二大死亡原因,首要致残原因。估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是全球最大的疾病负担。

十多年来,抑郁症发病率一直在上升。2019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团队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Lancet Psychiatry)的研究首次报告了中国心理健康调查的患病率数据。结果表明,我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9%,年患病率为3.6%。

但我国由于病耻感以及对抑郁症的认识程度不够等因素导致抑郁症患者就诊率低,可能真正接受抗抑郁治疗的患者比例不足10%。

而新冠大流行导致其进一步激增。新冠期间,受抑郁症困扰的美国成年人达四分之一。在新冠暴发之前,已有超过13%的美国人正在服用抗抑郁药,而在大流行期间,处方量激增了6%。

在《自然·转化精神病学》(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杂志6月9日在线发表的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可穿戴设备对抑郁情绪进行了个性化分析。

具体来说,就是将受试者脑电图 (EEG) 结果与智能手表收集的其他健康标志物,以及其自我报告的情绪和生活方式因素的信息结合起来,以监测抑郁症情况。

众所周知,抑郁症的预测因素大约有40%-50%可通过遗传因素判断。而这项研究发现,除了合并焦虑对抑郁情绪有高度的预测作用外(86%案例的首要预测因素),不同个体的抑郁状态确实有不同的预测因素,包括:

过去一天的锻炼情况是57%案例的首要预测因素;

饮食,包括糖、脂肪和咖啡因的摄入是71%案例的首要预测因素;

压力是43%案例的首要预测因素;

睡眠时间是21%案例的首要预测因素;

神经认知功能在29%的参与者中很重要。

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设计出能够在考虑到个人行为多个方面的同时,促进 N-of-1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个性化闭环抑郁症治疗的算法。

而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数字驱动的方法来对多种个体功能模式进行采样,这些模式可用于开发个性化的抑郁症个性化模型,为结合多种治疗方式的个性化干预提供理由。

它提示我们,通过不断提供强化的积极反馈,可以让医生根据个别患者的表现调整治疗方法,并且原则上还可以扩展用来增强对其他心理/身体健康变量的预测。

该研究的高级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精神病学助理教授Jyoti Mishra博士说:“目前的抑郁症医疗保健标准大多只是询问人们的感受,然后开出药物处方。然而大型试验结果显示,这些一线治疗效果十分有限”。

去年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Lancet Psychiatry)杂志上的研究与Mishra等人的发现一致。

这项研究对以往的抑郁症治疗研究进行了广泛回顾,得出的数据显示,当前的抗抑郁药物疗效十分具有争议性。

研究发现:

54%的成年人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后,症状会有所减轻。

然而,35%-40%的人在服用安慰剂后有类似的改善。

同时,62%的人在接受心理治疗后看到症状减轻。

这说明,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有可能出现不好的结果,他们要么不经治疗(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就会康复,要么经治疗后症状可能不会改善。

药物治疗和谈话疗法作为抗抑郁一线治疗方法被列入大多数指南。虽然这些治疗方法已经改变了全世界无数患者的生活,并且在未来几十年依然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对一大群人来说,抗抑郁治疗但仍需很大的改进空间。

德国联邦机构、医疗质量和效率研究所的分析结果显示,抗抑郁药物目前主要对中度、重度和慢性抑郁症有效,但对轻度病例可能无效。

另外,像所有药物一样,抗抑郁药物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痛和腹泻,同时也包括一些抑郁症本身的常见症状:失眠、焦虑和疲惫。

并且抗抑郁药也会随时间推移而失去效力。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报道曾指出,大约三分之一服用抗抑郁药的人会在某个时刻复发。

这些关于当前抗抑郁药物的弊端都提示我们,在当下全球抑郁泛滥的背景下,我们不应该用一刀切的形式对待心理健康的治疗。应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方法来治疗抑郁症,无论是心理疗法、生活方式的干预,还是各种方法的结合,临床医生和患者在做出决定前都需掌握更多关潜在原因的信息,以方便个性化疗法的定制。

附:

全国免费心理危机干预热线:800-810-1117

北京热线:010-82951332

希望24热线:4001619995

上海热线:021-51719995

深圳热线:0755-25629459

广州热线:020-81899120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