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你最不愿在朋友圈看到什么内容?
是五花八门的代购,或是父母一辈疯传的毒心灵鸡汤?
虽然它们都颇具杀伤力,但依不少网友之见,最让人反感的,还属每天都会见到的各种花式炫耀:从房子、车子、票子,到伴侣、长相、身材。再从数码产品、化妆品、奢侈品,到餐饮、旅游、学习、工作……
“秀!秀!秀!有什么好秀的!”
炫耀者们好像也感受到了这种反感情绪,但他们还是忍不住,不秀一下心里就痒得难受。于是,一种不那么直白的炫耀方式开始流行,并最终形成了一门学问——“凡尔赛文学”。
近期,科学家们还对这些“凡尔赛人”的行为进行了研究。
令人意料之外的是,原来,他们不止自恋那么简单!
一、凡尔赛文学是什么?
小编举个例子:“我好烦公司的同事介绍我时,都叫我‘公司颜值担当’。”
凡尔赛话题讨论/图源:微博截图
“凡尔赛文学”发迹于网络,网友从日本少女漫画《凡尔赛玫瑰》之中(讲述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殿里富贵奢靡的贵族故事)找到了灵感,“凡尔赛”便被用来嘲讽那些喜欢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来表达高人一等的人。
我们不难发现,身边的这些“凡尔赛”人们通常都有这些特质:拥有老板父母、有一些“英文名”好友、奢侈品永远不合身、光吃不胖……
不光如此,“凡尔赛人”们的自恋无处不在,万事皆可凡尔赛。在朋友圈等社交软件炫耀自己,对于他们来说早也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
但是,这种凡尔赛行为实际上是自恋型人格特征的一种表现,同时,执着于凡尔赛的背后,是一种对身份的焦虑:通过这种形式美化自己的生活,希望让别人看得起自己。
二、凡尔赛行为:过于自恋是一种病!
虽然日常生活中凡尔赛行为越发普遍,人们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但是,过于自恋是一种病!
作为成人人格行为障碍之一,自恋一直被精神病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列为重点关注课题。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中, 自恋型人格障碍被列入第十三章“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的第八节中。【1】
三、凡尔赛,其实是更缺乏安全感
近期,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人格与个体差异)上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自恋可能从根本上被误解了,它并不是完全与导致精神疾病相同的因素所驱动的,而是更缺乏安全感的表现。【2】
研究考察了270位中位年龄为20岁的对象,并评估每个参与者的不同特质,包括自恋、自尊和精神病态。结果发现,自恋,是一种掩盖低自我价值的补偿性适应,那些“凡尔赛”行为跟高内疚感与极度缺乏安全感有关。
自恋者没有安全感,他们通过炫耀来应对这些不安全感。长期而言,这种“凡尔赛”行为容易使得别人不太喜欢他们,进一步使他们降低安全感,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而且大部分热衷于凡尔赛的自恋者非常善于使用社交媒体,如通过微博、朋友圈等平台,晒自拍、晒美食、晒旅行照片、秀恩爱等。
2008年11月,学者Zywica和Danowski发表的研究就发现,那些自尊心较弱的人,经常会在社交软件上展示更多的个人信息,同时还会夸大其词,进行“凡言凡语”。【3】而纽约大学的这项研究也发现了,这种社交网络媒体的炫耀,反而会使不安全感扩大。
四、凡尔赛这种“谦虚炫耀法”会减少别人的反感吗?
“凡尔赛人”们想要炫耀自己,但又不想让别人反感,于是便选择用假装谦虚的方式表达自我、炫耀自己,想要以此赢得更多的鼓励与赞美而非嫉妒或嘲讽。但是,事实真能如此吗?
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这种“谦虚炫耀法”反而会适得其反。研究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并设计了相关实验,来探究抱怨式的谦虚、自我贬低式的谦虚和直接炫耀这三种自我呈现策略哪种更令人反感。【4】
经过多次实验,研究人员发现抱怨式的谦虚是最令他人厌恶的,其次是自我贬低式的谦虚。显然,当谦虚变成“虚伪”的呈现时,会比直接炫耀更令人反感,凡尔赛人还是失策了……
五、自恋,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
说到底,“凡尔赛人”也并非大奸大恶,只是在这个花花世界迷失了自我,妄图讨巧来获得自我价值肯定。
况且,自恋并非一无是处:虽然自恋者的极度敏感会让人更缺乏安全感,更容易焦虑、抑郁;但另一方面,自恋者的自我欣赏、优越感等也可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积极情绪,因此个人幸福感也会上升。
所以,如果你身边自恋的朋友总在“凡言凡语”时,可能不是发自内心的自大,而是在自欺欺人、自我保护。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就不要再拆穿啦,不如把凡尔赛当作一股积极向上的动力,先凡带动后凡,实现共同“凡”荣吧。
参考文献:
【1】国家卫健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
【2】Narcissism through the lens of performative self-elevation 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1886921001550?via%3Dihub
【3】The Faces of Facebookers: Investigating Social Enhancement and Social Compensation Hypotheses; Predicting Facebook™ and Offline Popularity from Sociability and Self-Esteem, and Mapping the Meanings of Popularity with Semantic Networks 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jcmc/article/14/1/1/4582954
【4】Why People Hate Humblebragging 链接: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fulfillment-any-age/201803/why-people-hate-humblebragging
杭州天目山医院精神科 心理科
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牡丹江南山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