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用好三“心” 化解考生焦虑

  中、高考即将来临,如何帮助考生化解焦虑,在考试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是广大考生和家长都共同关心的话题。

  目前许多孩子在中、高考中不是输在知识、智力和能力的角逐上,而是败在意志和心态的较量中。在考试时,一些平时学习和复习都不错的孩子,因心理问题而大失水准的例子比比皆是。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只要拿出自己平时训练状态的20%,就能拿到不错的成绩。考试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于考生来说,最大的遗憾不是学习水平的高低,而是水平发挥的高低,而最大的影响就是考生的心理状态。

  专家指出:考生中目前普遍存在的不良心态有六种:一是烦——即心烦意乱、浮躁不安和烦躁易怒;二是怕——即害怕考试、焦虑紧张和顾虑重重;三是急—— 即急于求成、急躁易怒和急功近利;四是乱——即忙乱无章、慌张无序和昏昏沉沉;五是气——即怨天尤人、患得患失和斗志涣散;六是悔——即后悔抱怨、失落压抑和灰心丧气。

  专家提醒:大考当头,人人都会产生焦虑心态。这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但要适度。优化复习迎考的关键是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要做到有三“心”。

  一是爱心。家长和老师不能只爱分数不爱孩子,不能只爱学习优秀的学生不爱“一般生”。家长对孩子有深切的期盼,这很正常,但要有爱心,要切合实际,消除自己不必要的烦恼和焦虑,保持家中愉快和宽松的氛围。

  每年中、高考以后,一些脑科医院都会接诊一批考生。这些考生的父母们考后开导他们说,考不上好大学没关系,成才的路有很多条……可正是这些家长在儿女考前不断对孩子加压:“考不上好学校,你一辈子就完了”等等。

  有些家长和老师怕打扰孩子,考前极少与孩子交谈,这样做很不好。有一项调查发现,孩子在高考前的极度沉默不语,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表现。父母和老师在考前都应适当与孩子聊聊,多聊一些考试以外的内容。

  二是宽心。考生的烦恼是难免的,适度的焦虑也是正常的。所以考生要减轻压力,排除自卑感和无助感,做到自勉自强,笑对考试。要学会关紧“昨天”和“明天”这两扇门,过好每一个“今天”。既不对昨天耿耿于怀,也不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忧心忡忡。

  学会计算自己的幸福,越算越幸福;算自己做对的题,越算越有信心。不要对模拟考试中的失误过度懊悔,因为在复习迎考中及早发现问题反而是一件好事,可以查遗补漏。还要学会“舍得”,抓西瓜,丢芝麻。

  三是定心。考生要把升学考试看作是人生的一次好机会,但不是人生的全部机会。考生应学会自我暗示:“我能行!”不管自己考得怎样,你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就无怨无悔了。不健康的心理来源于不健康的环境,对环境要有定心,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全力以赴。同时,要及时化解自己的心理纠葛,跨越障碍,排遣压力。心里有烦恼,不妨说出来或写下来,及时与他人交流。

(实习编辑:林翠坤)

2009-04-16 00:38:00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