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

  在20世纪中期拓展了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心理学家中,有一些就是由于对象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而出名的。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梅拉涅·克莱因(Melanie Klein)、唐纳德·温尼科特(Donald Winnicott)、马格丽特·马勒(Margaret Mahler)和海因兹·考特(Hdeinz Kohut)。他们对对象关系理论的解释有不同,但这些不同观点的大部分都贯穿着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像其它新弗洛伊德主义学者一样,对象关系理论家强调早期经历的作用。但他们并不关注弗洛伊德所描述的内部冲突和驱力,而对婴儿与他身边的重要人物的关系感兴趣。这只要指孩子与父母、尤其是与母亲的关系。

  第二,顾名思义,对象关系理论家假定:孩子对他的环境中重要的对象会产生无意识的表象。当父母不在,这种对父母发无意识表象不只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有关的对象。孩子内化父母形象的方式影响到孩子对要进一步在将来建立关系的其它人的考虑。换句话说,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状况影响到孩子与周边重要人物建立有价值的依恋关系的能力。

  对象关系理论成了依恋理论的出发点。对这个理论贡献最大的应该是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1969,1973,1980,1988)和玛丽·爱因斯沃斯(Mary Ainsworth,1989,Ainsworth Blehar,Waters &Wall,1978)。这些心理学家开始是考查婴儿和养育者(通常是母亲)的情感依恋。鲍尔比称之为依恋关系,这种关系能够满足人依附于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他人的需要。鲍尔比尤其感兴趣的是婴儿与养育者分离时的行为表现。有的孩子很会应付分离,他们似乎明白,妈妈只是离开一会儿,马上就会回来,他们所需要的爱和照料不会失去。但是,另一些孩子以哭来反抗分离。还有另一些孩子在妈妈离开后陷入绝望,有些孩子在妈妈回来后甚至不理她。

  爱因斯沃斯和她的同时在对婴儿和母亲的研究中做了类似的观察。她们界定了亲子关系的三种基本类型(Ainsworth et al.,1978)。

  第一种叫做安全型关系,妈妈在这种关系中对孩子关心、负责。体验到这种依恋的婴儿知道妈妈的负责和亲切,甚至妈妈不在时也这样想。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

  第二种叫做焦虑—矛盾型关系,妈妈在这种关系中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关心和敏感。婴儿在妈妈离开后很焦虑,一分离就大哭。别的大人不易让他们安静下来,这些孩子还害怕陌生环境。

  第三种叫做回避型关系。这种关系中的妈妈对孩子也不很负责。孩子则对妈妈疏远、冷漠。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不焦虑,母亲回来也不特别高兴。

  依恋理论家就不同的依恋类型做了进一步的观察。和对象关系理论家一样,他们指出,这种不同的亲子关系从长远看影响到孩子以后人际关系的建立。鲍尔比认为婴儿会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工作模式”。如果孩子在早期的关系中体验到爱和信任,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值得信赖的。然而,如果孩子的依恋需要没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不好的印象。鲍尔比(1973)是这样解释的,“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不只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被任何人欢迎。相反,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且相信别人也觉得他可爱”。

  这样,人际关系的早期经验就成为我们处理以后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如果父母从小对我们关心、注意和敏感,我们就会把同他人的关系视为爱和支持的源泉。如果我们的依恋和被关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我们会变得怀疑和不信任。和精神分析理论一样,对象关系理论家认为,这些依恋关系的心理模式主要是无意识的。

  如果依恋理论学者是对的,那幺在婴儿身上发现的不同依恋类型也会适用于成人。即,爱因斯沃斯及其同事将孩子分成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并建立人际关系时,这些特点仍会显露出来。我们能鉴别出安全型的成人,他们很容易与人相处及信赖对方。另外,我们也能发现回避型的成人,他们怀疑那些说爱他的人,害怕离他们太近会受到伤害。他们也因分离不可避免而害怕付出情感。最后,我们也能发现焦虑—矛盾型的成人,他们对同伴的爱缺少安全感,以致过于苛求对方。他们太希望受到注意以致于吓跑了潜在的浪漫同伴。

  有趣的是,首先尝试查明和测量这三种成人依恋类型的是刊登在《落基山新闻》上的一项调查(Hazan & Shaver,1987)。有一千多个读者从科罗拉多州这份报纸的生活版上看到了这个小测验并寄来了他们的答案。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要求答题的人标明下面三种描述中哪一种与他们最接近。

  ——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心的事。我不怎幺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

  ——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

  ——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离我而去。我想和他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

2009-04-15 06:11:00浏览2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吃烤土豆减肥还是增肥
吃烤土豆是减肥还是增肥通常取决于食用量和烹饪方式,适量食用,且烹饪方式健康,烤土豆低脂肪、高纤维,能增强饱腹感,有助于减肥;但食用过量或添加高热量配料,加之活动量不足,就可能增肥。烤土豆在适量食用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一种有助于减肥的食物选择。土豆本身是低脂肪、高纤维、含有较低淀粉和高水分的食物,而烤土豆作为一种健康的烹饪方式,相较于油炸等高热量的烹饪方式,能够保留土豆的营养成分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热量摄入。此外,烤土豆富含膳食纤维,这种纤维能增强饱腹感,帮助控制饮食量,减少对炸鸡等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从而有助于控制体重。然而,如果烤土豆的食用量过大,或者烹饪过程中添加了过多的油脂、调料等高热量配料,那么就有可能成为导致增肥的食物。过量食用烤土豆后,过多的能量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进而增加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此时,如果个人的活动量不足,无法消耗掉摄入的烤土豆所提供的热量,那么也会导致热量过剩,转化为脂肪堆积。对于希望通过饮食控制来减肥或保持体重的人群,建议适量食用烤土豆,避免过量食用和添加高热量配料。同时,结合适量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提高身体的代谢率,有助于更好地控制体重。此外,要注意优先挑选表皮光滑、无发芽、无腐烂、无绿色部分的土豆。发芽或变绿的土豆中含有龙葵素,食用后可能会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酸奶的作用与功效,能增肥吗
酸奶具有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消化等作用与功效,一般情况下适量饮用酸奶不会增肥。建议选择低糖、低脂的酸奶,并注意适量饮用。一般每天饮用1-2杯为宜。首先,酸奶富含蛋白质、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B2等营养物质,这些成分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身体组织的修复和生长;钙和磷是构建和维持骨骼、牙齿健康的关键元素。同时,酸奶中的乳酸菌能够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为乳酸,使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也更易于消化吸收,尤其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其次,酸奶中的乳酸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改善肠道功能,预防便秘和腹泻等肠道疾病。此外,酸奶还具有一定的饱腹感,在饭前适量饮用可以减少正餐的摄入量,有助于控制体重。而且,酸奶中的营养成分在提供能量的同时,并不会导致能量过剩而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所以正常饮用酸奶通常不会引起增肥。如果是在减肥期间,也可以将酸奶作为健康零食的选择,但不要过度依赖酸奶来控制体重,还需综合考虑整体的饮食结构和能量摄入。对于有特殊健康状况或饮食限制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对乳制品过敏者等,在饮用酸奶前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