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别跟自己长相过不去

  人一到了青春期,就开始喜欢琢磨自己的长相,对自己品头论足起来。可这一“品”一“论”,便引出许多少男少女的无限烦恼。

  刘婷今年刚满15岁,恐怕现在跟她最亲密的要算她那面小镜子。每天只要一有空,准把小镜子拿出来仔细端详一番。刘婷长得并不难看,起先她也是抱着一种自我欣赏的态度来照镜子的。不过日子一久,她开始对自己的相貌“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她发现自己的五官都“不甚理想”:眼睛过小了,而嘴巴又太大……这样每日照镜子不是孤“相”自赏而是自怜了。她埋怨父母把不良的基因遗传给了自己,让自己无“脸”见人。为此,心中总升起一阵阵的惆怅……

别跟自己长相过不去


  刘婷这样的事例在青少年中并不少见。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人认识自我并急于肯定自我的人生阶段,而自己的外部形象更是他们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这一点常常被成人所忽视。他们觉得自己的外貌几乎就是自我的全部象征,直接关系着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与尊严,因此容不得半点“差错”。于是,他们开始“吹毛求疵”地研究起自己的外貌,女孩倍加关注自己的长相、身材和皮肤,她们特别爱照镜子,不是嫌自己鼻梁太低,就是嫌自己额头太窄,对于发胖更是有一种病态的感受。而男孩经常忧虑不安的,是他们认为自己的身材不够高大,脸上长疱及体重超重等。尤其是他们把身材高大与男子汉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所以身材矮小的男孩常常有着强烈的自卑感。这一切都是青春期所特有的“体态意识”的烦恼,它几乎都是秘而不宣的。

  美国20世纪初着名的心理学家马尔兹曾指出:青少年对外表所产生的烦恼,其心理障碍大都是在脑子里存在着一种“幻想式的丑陋”。据他对美国中学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约有90%的人对于自己的外表有所不满。这说明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外貌的“期望值”较高。特别是一部分青少年,总以一种极度挑剔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外貌,把自己身上的一点“丑”加以无限地夸大。

  人在相貌的问题上,极易受自我暗示的影响。如果你以挑剔的目光先假定了某一部位有点不对劲,以后就会越看越不对劲,如此将形成不良的自我暗示。李芳是个上高三的女孩,刚上初中时她隐隐地觉得自己的鼻子有点“扁”(实际上相当正常),从此她的鼻子就开始不得安宁了。每天一有空就要照照鼻子,越照越觉得自己的鼻子有“问题”。于是她自我发明了简易的“隆鼻术”——用手反复地捏鼻子,她是上课捏、下课也捏,就这样整整捏了6年。结果本来一个挺美的小姑娘被捏得鼻子不是“鼻子”——捏得发肿发炎了。

  确立良好的“自我意向”,是拥有健康心理和快乐生活的关键。因此对外貌不妨坦然地自我悦纳,即以积极、赞赏的态度来接受自己的外在形象,并设法消除各种附加于上的“不良信息”,做到不听、不信、不制造。一句话,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只有在心理上承认和接受了自己的“自然条件”,才能进一步地美化自己、喜欢自己,让自己透出生机勃勃的青春美来。每一个正为自己的外貌而苦恼的少男少女,都请记住本文的标题:“别跟自己的长相过不去!”

(实习编辑:林翠坤)

2009-03-18 00:01:00浏览6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脚气病为什么叫脚气病毒
脚气病并非由病毒引起,被称为脚气病毒是一种错误认知。脚气病通常指维生素B1缺乏症。而日常所说的脚气多是由真菌感染导致的足癣,两种疾病各不相同。从病因症状来看,维生素B1缺乏症主要是因饮食中维生素B1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需求增加等引起。初期可能表现为疲乏、烦躁、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病情发展会出现下肢水肿、感觉异常、肌力下降等。而足癣是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感染足部皮肤所致。症状多为足部皮肤出现水疱、脱屑、瘙痒、糜烂等,尤其是脚趾间、足底等部位。通常情况下,针对维生素B1缺乏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补充维生素B1,可遵医嘱口服维生素B1片,严重者可能需使用甲硫氨酸维B1。对于足癣,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外用药物能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抑制真菌生长。病情严重或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时,可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口服药物需严格遵医嘱,因其可能有一定副作用。为预防相关问题,日常饮食应注重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豆类、肉类等,避免长期食用精米白面。对于足癣预防,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减少真菌感染机会。若出现足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切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足癣和脚气有什么区别
足癣和脚气没有区别,两者指的是同一种由皮肤癣菌感染足部皮肤所引起的常见真菌性皮肤病。了解这一情况,有助于患者准确认识病症,从而积极有效地开展治疗。该疾病无论是被称作足癣还是脚气,其病因都是皮肤癣菌入侵足部皮肤。这些真菌喜好温暖、潮湿的环境,足部的生理特点恰好为真菌创造了理想的生存条件。当皮肤癣菌接触到足部皮肤后,会在角质层生长繁殖,分解角质蛋白获取营养,进而引发皮肤炎症反应。足癣(脚气)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各类型症状表现不一。水疱型,表现为足部皮肤出现米粒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澈,不易破裂,周围皮肤正常,常伴有瘙痒;糜烂型,多发生在趾间,尤其是第3、4及4、5趾间,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及渗液,有明显瘙痒,且容易继发细菌感染;鳞屑角化型,主要症状是足部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冬季易发生皲裂,伴有疼痛。一旦确诊为足癣(脚气),患者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涂抹于患处,坚持按疗程使用,一般需持续用药2-4周,症状消失后再巩固治疗1-2周,以防止复发。若病情严重,外用药物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脚气脚痒脚丫烂用什么药治疗中医
脚气通常是指足癣。中医常用苦参、黄柏、蛇床子、土槿皮等药物治疗足癣引起的脚痒脚丫烂症状,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等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真菌感染及具体菌种。1、苦参: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其含有的苦参碱等成分,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在治疗足癣时,苦参可通过抑制真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脚痒症状。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煎汤外洗,能有效改善脚丫烂的情况。2、黄柏:黄柏同样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其抗菌谱较广,对引起足癣的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黄柏可减轻脚部因真菌感染导致的红肿、瘙痒和溃烂症状。在临床应用中,常将黄柏制成药膏外用,以增强疗效,促进脚部皮肤的修复。3、蛇床子:蛇床子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的作用,对于足癣引起的脚痒、脚丫烂,蛇床子可改善局部症状,缓解瘙痒感,促进皮肤愈合。常被用于中药泡脚方中,让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发挥治疗作用。4、土槿皮:土槿皮具有杀虫、止痒的功效,对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治疗足癣时,土槿皮能直接作用于真菌,破坏其结构,阻止其生长繁殖,从而减轻脚痒和脚丫烂的症状。常制成酊剂外用,可使药物更好地渗透到皮肤深层,发挥抗菌作用。日常应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勤洗脚,勤换鞋袜,避免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不给真菌滋生创造条件。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和吸汗性强的袜子。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若脚部出汗较多,可适当使用一些具有吸汗功能的鞋垫。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