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儿童怎么会得焦虑症

  大夫,我儿子今年上小学6年级,以往他天真活泼,可近一年经常见他愁眉苦脸,似有满腹心事,到医院检查并无器质性疾病,医生诊断为“焦虑症”。请问,儿童怎么会有这种病呢?

  云南晓蒙

  近来,医学心理专家进行了近10万名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发现有32%的学生存在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症”最多。儿童期焦虑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儿童怎么会得焦虑症


  1、由于学习任务过重,课外作业太多,娱乐及睡眠时间少,压抑了儿童好玩的天性,日久就会产生焦虑。

  2、家长期望值过高,把孩子的考分看得太重,时间一长,孩子怕考不好就会滋生焦虑情绪。

  3、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无幸福感可言,孩子心灵受到创伤,变得失望与焦虑。

  4、升学的压力以及学生之间竞争增强,造成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孤僻、厌学、焦虑。

  5、孩子考得好,家长在生活上加倍关怀,考得差,生活上给以惩罚,甚至嘲讽挖苦,使孩子加重焦虑。

  6、个别教师及少数家长以严厉的惩罚手段教育孩子,易使儿童产生心理障碍。

  当以上的一种或几种情况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时,就会导致儿童焦虑症的发生。防治儿童焦虑症要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庭成员要和睦、民主、互敬、互助。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要按实际情况而定,要指导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多与孩子沟通,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师与家长要经常给孩子鼓励,绝不能施压过大与过度惩罚。

(实习编辑:林翠坤)

2009-03-17 02:30:00浏览10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冠心病和焦虑症的最大区别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焦虑症的最大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危害不同、预后不同等方面。 1、病因不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能与长期吸烟、不健康饮食、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焦虑症可能与遗传、威胁性事件、生活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 2、症状不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胸部压迫、呼吸急促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心律失常、头晕、出汗等症状。焦虑症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 3、治疗方式不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肠溶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治疗。焦虑症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盐酸丁螺环酮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治疗,同时还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4、危害不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可能会引起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焦虑症患者可能会出现窒息感、濒死感等症状。 5、预后不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焦虑症患者如果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出现抑郁、自杀倾向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焦虑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紧张、焦虑。同时,患者还需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等。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焦虑症会引起脚发抖吗
一般情况下,焦虑症可能会引起脚发抖,但脚发抖也可能是由于过度劳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帕金森病、癫痫等因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治。1、焦虑症焦虑症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持续性担忧和恐惧,可在几分钟之内达到顶峰,患者会出现心悸、出汗等症状,还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肢体发抖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丁螺环酮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心理方式进行治疗。2、过度劳累如果患者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脚部肌肉过度劳损,从而引起脚发抖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不适症状。另外,患者也可以适当休息,缓解脚发抖的情况。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是由于机体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内分泌疾病。由于甲状腺素可以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心悸、手抖等症状,患者也可能会表现为脚发抖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饮食上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4、帕金森病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遗传、神经系统老化等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等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脚发抖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旋多巴片、盐酸金刚烷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癫痫癫痫主要是由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疾病。由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也可能会表现为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膳食,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苹果、芹菜、鸡蛋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分离焦虑症怎么回事,怎么办
分离焦虑症一般是指分离性焦虑。儿童出现分离性焦虑的原因较多,可能是遗传因素、父母长期分离、缺乏安全感、新环境不适应、心理压力过大等导致。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遗传因素:分离性焦虑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具有焦虑症或抑郁障碍、惊恐障碍的父母所生子女分离性焦虑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所生的子女。平时注意观察即可,一般无需特殊治疗。2.父母长期分离:若父母经常分开居住或者工作时间较长,可能会使儿童感到孤独和无助,并且也会增加对离别的恐惧感,从而引发分离性焦虑。此时需要加强与儿童的沟通交流,多陪伴儿童,以缓解症状。3.缺乏安全感: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而言,如果身边一直没有可以陪伴的人,很容易缺乏安全感,从而会出现此疾病,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哭闹不止等症状。对此应尽量给儿童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并在家中放置一些熟悉的东西来帮助其建立安全感。4.新环境不适应:若是刚上幼儿园的儿童则更容易发生上述疾病,因为儿童需要面对新的环境以及新的小伙伴。因此家长应该提前为孩子做好准备,比如带儿童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里的生活情况等,这样可以减少孩子的不安情绪。5.心理压力过大:部分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面临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时,则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诱发此疾病。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注意培养儿童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放松心情,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关注。如果儿童出现不适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就诊。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焦虑症严重会怎样
儿童焦虑症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食欲不振、睡眠障碍、身体不适、药物不良反应等症状。1、情绪不稳定儿童焦虑症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情绪不稳定,会出现情绪过度紧张、焦虑、恐惧等,而且可能会经常哭闹,也可能会出现易激惹的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儿童服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氟西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2、食欲不振儿童焦虑症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食欲不振,会出现不想吃饭的情况,而且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儿童服用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睡眠障碍儿童焦虑症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睡眠障碍,会出现失眠、入睡困难、睡后易醒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儿童服用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身体不适儿童焦虑症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会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气短等症状,而且还可能会伴有心慌、心悸等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儿童服用盐酸丁螺环酮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药物不良反应儿童焦虑症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嗜睡等症状,而且还可能会出现皮疹、荨麻疹等。建议家长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儿童服用盐酸苯海拉明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带儿童到户外进行运动,如打羽毛球、打篮球等,有助于缓解儿童焦虑的情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焦虑症早期的症状
儿童焦虑症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情绪症状、身体症状以及认知功能障碍。1、情绪症状情绪症状表现为儿童感到紧张不安、提心吊胆和恐惧,这是焦虑症常见的早期症状。在疾病进展过程中,通常伴有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尿频、心跳和呼吸频率增加以及全身乏力。建议家长为焦虑症儿童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让儿童尽可能放松,鼓励儿童表达负面情绪。2、身体症状身体症状常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亢进,伴有心前不适或疼痛、心悸、胸闷、口干、出汗、颤抖、脸红等一系列症状。当儿童出现身体症状时,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服用枸橼酸坦度螺酮片、盐酸舍曲林片等,可有效缓解不适。3、认知功能障碍焦虑症儿童常有认知方面的障碍,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建议家长对儿童进行指导和劝说,有助于改善病情,逐渐缓解焦虑症状,可遵医嘱服用维生素B12片、维生素B6片等药物辅助治疗。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行为异常等,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出现焦虑症后,应根据医嘱服药,并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通常,注意清淡饮食和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儿童的康复。若不适症状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