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昨天上午9时,由东南早报、鲤城区妇女联合会、鲤城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鲤城区教育局等相关机构共同举办的“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家教专家现场咨询活动准时开始,六位来自市区各中小学老师及心理专家“坐诊”芳草园,为家长们解答各种家庭教育问题及孩子们身上出现的“疑难杂症”。     “我的女儿不听话……”“我的孩子不爱吃饭……”“我的儿子特别好动……”昨天一大早,专家们刚刚来到现场,早已等候多时的家长们迫不及待地围坐在专家们周围,把往日生活和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通通抛了出来。专家们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耐心地作出了解答,并分别传授了一些教育孩子的高招及正确方法。

  现场咨询的火热气氛还吸引了许多过往的市民。“我的儿子小时候很听话,可大一点变得特别叛逆,家长怎么说都不听”。家住新门街的王女士经过芳草园时,看到这边正在开展有关家庭教育的咨询活动,还有许多教育方面的专家,就说要马上回家把儿子带过来,和专家们面对面聊聊天。

  两个多小时的现场咨询活动吸引了千名市民参与。活动现场还派发了许多有关家庭教育、沟通、营养等方面的宣传资料,如“亲子教育十大法宝”、“处罚孩子的五个原则”等,实用性的资料深受市民的喜爱。

  6岁孩子太反叛爱和家长对着干

  昨天上午,现场咨询活动还没开始,年轻的曾妈妈、何妈妈、黄妈妈就都领着小孩子来了。曾妈妈说,三个小孩是同班同学,上幼儿园中班,一大早三家人结伴过来咨询了。 >>>打电话心灵感应真的存在

  三位妈妈遇到了相同的难题,她们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我们家的孩子!我好说歹说,他都一概不理,事事都和我们对着干,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真是个十足的反叛者。”

  专家解答:父母为这种反叛者的未来而忧心忡忡,其实这种担心有点多余,因为三岁至六岁的孩子,本来就处于反抗阶段,无论你多么有权威,只要不合他胃口,他就会反抗到底。

  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若只一味要求孩子服从你,那么他的判断力自然就难以发展。

  有时候也可换个方式与孩子交流,看孩子喜欢什么童话人物,将童话语言加入到事情中,如“蓝猫要起床穿衣服了,宝宝要和蓝猫比赛看谁更厉害”。应该多对孩子说“应该如何”,少说“不要如何”,有时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应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好动没耐性做作业时太拖拉

  “儿子学习坐不住,爱磨蹭。写1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大概有10回,一会儿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打开电视,看看动画片开始没有;一会儿站在窗前,看看谁在外面玩。这样做作业,学习成绩能好吗?”何妈妈说。

  专家解答:孩子做作业爱磨蹭,主要原因是孩子缺乏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也有的孩子是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能拖就拖。因此,家长应采取鼓励的方法,让小孩形成自制能力来改变这一不良的学习习惯。

  可以采取以内在奖励为主,外在的物质奖励为辅的手段来对孩子进行鼓励。内在的奖励,比如用真诚赞赏的语气对孩子说:“如果你坚持下来的话,你一定会成功的!”尤其是那些平时很少跟孩子交流的家长,家长的关注会让孩子更加坚定上进的信心。

  外在的物质奖励不要过于频繁,而且最好用于结果而不是过程。比如,当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并有了实质性的成绩,你可以对他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像全家一起去动物园啊,或者买一个他喜爱的玩具等。

  留守儿童忌溺爱外出家长多联系

  昨天上午9点,家住新门街的李奶奶和北门街的刘奶奶都来到现场,两人不约而同都坐在同一位专家面前。

  “我也有个问题,我女儿、女婿长期在外面工作,外孙女由我带大,暑假父母把孩子接回去,特别不听妈妈的话,处处顶嘴。”刘奶奶说。“对对对,我那外孙也是一个样,我真是被气得没办法。”一旁的李奶奶连声应和。

  专家解答:亲情对留守孩子更重要,在泉州,留守孩子的现象并不少见,家长过多地将时间放在事业上,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理解,以后的沟通就会产生问题”。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比较溺爱小孩子,他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都由着他们的性子,大人成了“保护伞”。久而久之,孩子心里就没有亲子观念。“还是要让他们多与父母相处,形成母子依赖,在生活中,不要当着众人的面去批评他们”。

  有条件的情况下,家长应增加与孩子见面的机会,还可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保持和加强亲子之间的情感,与受托者联系,了解孩子情况,共同教育好孩子。

  孩子青春期叛逆切忌指责和打骂

  老屈是重庆人,在新门菜市场做猪肉生意。老屈有个儿子,今年15岁,在泉州三中上初二。老屈说,从周一到周五,儿子都会准时去学校上课,表现还可以,可是一到周末,跑得比谁都快,不是去网吧上网,就是去同学家玩,每次都玩到晚上8点多才回家。“我是又打又骂,他还是不改,我现在是恨不得把他关在家里,让他哪里都去不了”。

  专家解答:父母要冷静处理,正面教育。不要因为孩子爱玩就过分指责,责罚不仅无济于事,而且也容易导致不良后果。打骂教育只会激发他的反叛情绪,尊重孩子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慢慢把孩子当成朋友,让孩子感觉自己长大了,并学会独立。

  可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节假日家长可以陪孩子去玩个够,游戏、爬山、打球、下棋等等。在玩的过程中,找机会讲些古今中外名人用功读书的故事,要孩子向名人学习。这时候还可以告诉孩子,父母节假日可以去玩,但上班时间不能玩;好孩子课余时间可以玩,但上课时间不能玩。在玩得高兴时,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教育。这样寓教于乐,容易使孩子明白学习和做作业的意义。父母再想办法加强督促检查,让孩子课堂上专心听讲。有能力的家长课后可以陪同孩子复习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并指导孩子认真完成作业。

  幼儿园里尿裤子重在培养自信心

  “我的女儿四岁了,刚进幼儿园十多天,可她不爱去幼儿园,既怕老师,又怕和其他小朋友玩。”吴女士一家带着四岁的小女儿来咨询,她说,不知什么原因,原本活泼的女儿每天在幼儿园都会尿裤子,以前在家里从来不会,而且在幼儿园也不睡午觉。

  专家解答:尿裤子可能是由于太紧张,孩子年龄太小,刚上幼儿园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不适应,平时在家里都是一个人,到了幼儿园突然见到这么多人就会害怕。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太心急,主动和老师多交流联系,让老师给她布置一两件小任务,让她独立完成,平时也要多鼓励表扬她,逐步建立她的自信心,等她适应环境后,自然就会和小朋友打成一片了。

(实习编辑:林翠坤)

2009-03-15 00:02:00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受惊吓心脏不舒服怎么办
受惊吓后出现心脏不舒服,通常见于精神过度紧张、心脏神经症、心房颤动等,对患者自身状态产生影响,可以通过一般治疗、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方法改善,但需要根据引起原因进行。1、精神过度紧张如果患者突然受到惊吓,造成颅脑神经递质传递紊乱,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发生心脏不舒服、面色苍白等症状。可以通过沟通交流调节自身情绪,也可以适当慢跑,辅助改善症状。2、心脏神经症可能是自身性格特质、家族遗传病变、工作压力过大等因素影响,造成颅脑神经组织活动紊乱,影响心肌细胞正常活动引起的一类疾病,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建议患者配合医生使用普萘洛尔片、酒石酸美托洛尔胶囊等药物改善。用药治疗阶段,建议患者保持平稳情绪状态。3、心房颤动可能是患者经常吸烟喝酒、剧烈运动、激素分泌紊乱等因素影响,造成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出现胸口部位发闷、心慌等症状,可以按医嘱使用替格瑞洛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治疗。用药治疗阶段,不可出现吸烟酗酒等行为。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发作导致。若病情无法缓解,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为什么受惊吓后会发冷
受惊吓后会发冷多与患者情绪因素、交感神经紊乱等有关,但也可能是由于低血糖等引起的。 1、情绪因素 患者在受惊吓后出现发冷的情况,考虑是日常心理压力过大所致。一般属于心理反应的正常现象,通常休息片刻即可缓解,无需特殊治疗。 2、交感神经紊乱 交感神经紊乱属于神经官能症,是长时间焦虑、压力过大、睡眠缺乏等因素引起的。当患者受惊吓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跳加快、汗腺分泌增加等症状,待汗液蒸发后,患者自觉皮肤较冷。此时应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出现感冒症状。同时,尽早远离受惊吓的环境,在安全环境允许情绪宣泄,也可以通过跑步、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若受惊吓严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行为异常的情况,建议进行专业的临床心理干预,也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艾司唑仑等药物,帮助患者改善焦虑状态。 3、低血糖 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对低血糖的反应,引起多量肾上腺素的释放,出现心悸、饥饿、手足颤抖、出冷汗、皮肤苍白和轻度血压升高。一旦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应及时给予糖水或含糖食物,如果症状不见好转或明显加重,出现了意识障碍、昏迷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规范治疗。 除以上常见因素外,胃溃疡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这种情况,建议患者身体出现不舒服的症状,需立刻去医院就医。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受惊吓之后不受控制的哭和笑
受惊吓之后不受控制地哭和笑,一般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精神压力大、神经衰弱、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正常现象如果患者受到惊吓,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哭泣、笑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谷维素、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2、精神压力大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引起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散步,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3、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主要是由于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兴奋、脑力疲劳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盐酸帕罗西汀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治疗。4、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主要是由于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情绪高涨、易激惹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拉莫三嗪、利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属应加强陪伴,理解患者。5、狂躁症狂躁症主要是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锂、卡马西平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改良电抽搐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婴儿容易受惊吓怎么办
婴儿容易受惊吓,可以通过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适当安抚、减少刺激、增加安全感、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 1、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如果婴儿在睡觉时,环境过于嘈杂,可能会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容易出现受惊吓的情况。建议家长给婴儿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且家长要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 2、适当安抚 由于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如果在睡觉时,出现了做噩梦的情况,可能会使婴儿受到惊吓。建议家长可以适当进行安抚,可以轻拍婴儿的背部,也可以适当进行肢体接触,能够增加婴儿的安全感,缓解受惊吓的情况。 3、转移注意力 如果婴儿出现受惊吓的情况,可以通过玩具、声音等方式转移婴儿的注意力,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4、多进行户外活动 可以让婴儿多到户外晒太阳,能够促进钙吸收,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也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5、药物治疗 如果婴儿受到惊吓后,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哭闹、食欲不振等,可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婴儿使用维生素D滴剂、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婴儿适当补充钙元素,如碳酸钙D3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 如果婴儿的不适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