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幸福感来源于哪里?小心4种情绪魔鬼,剥夺了你的幸福感

  美国芝加哥大学曾有一项民意研究,这项研究历时30多年,在1972年至2004年期间,每年对1500人至3000人进行有关幸福感的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18岁的美国人中有15%至33%的人称自己非常幸福,并且女性的幸福感高于男性。年龄越大的人幸福指数越高,80多岁的受访者中有半数以上的人称他们非常幸福。

幸福感来源于哪里?小心4种情绪魔鬼,剥夺了你的幸福感

  为何年龄越大幸福感越强?

  1.他们有更强的自主选择能力

  年龄越大的人,在社会打拼的时间相对较长,积累的财富较多,对自己的生活可以有较强的控制力。尤其表现在消费中,如购物、就医等,他们拥有较大的选择权,容易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幸福感也就越强。

  2.他们面临的压力更小

  年龄越大的人,在社会上基本站稳了脚跟,工作、家庭相对比较稳定。不像年轻一代,事业刚起步,面临着事业、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退休人士,没有了经济上的压力,主观满意度感高,因此幸福感也就越强。

幸福感来源于哪里?小心4种情绪魔鬼,剥夺了你的幸福感

  3.担忧的事情更少了

  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大部分老年人已达到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可享受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福利,确保自己可以老有所养、困有所助、居有所屋、病有所医。更不用担心衣食住行问题,因此幸福感就越强。

  小心这些不良情绪会剥夺你的幸福感!

  缺乏信念

  缺乏信念的人,心灵空洞,没有目标感,往往不知道知道在做什么,想做什么,如行尸走肉般,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幸福感也因此低下。

  爱比较

  爱比较的人,攀比欲较强,他们的主要精力投入在与他人的攀比和竞争中。内心的幸福感随着竞争结果的变化而变化,若在攀比中输了,幸福感也一并失去。这种人是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感来源于哪里?小心4种情绪魔鬼,剥夺了你的幸福感

  不知足

  不知足的人,内心欲望如无底洞般无法填满,无休止在追逐,很难得到满足,幸福感对他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及。

  不信任

  不信任他人的人,内心常处于紧张、怀疑的状态。过分的理性思维,不管对待何人、何事都抱有一种不放心的态度。他们的周围就像形成一个真空带,隔绝了各种情感的进入,包括幸福感。

  焦虑

  长期处于焦虑情绪当中的人,为人比较敏感,容易因为小事而影响情绪,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情感,放大问题给自己带来的压力,使自己困于一个烦躁不安的状态中,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幸福感的来自于哪里?

  1、有自我选择能力

  对于可以掌控自己生活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当人们对自己的事情越有自主决定权,不用受他人控制,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幸福感自然就高。

  2.帮助他人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更感到幸福!人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即使是很小的一件事,在为他人提供方便的同时,内心也会为自己帮助他人而感到生活有意义。而这种意义感会使人的内心充盈,幸福感上升。

幸福感来源于哪里?小心4种情绪魔鬼,剥夺了你的幸福感

  3、控制情绪,做一个温暖的人

  人都有脾气,都有任性的时候,但要学会自己排解情绪,别把气撒在别人身上。坏脾气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当你越是变得成熟、温柔,你就越能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善意。

  总的来说,幸福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就很容易收获身边的小确幸~

  参考资料:

  [1]《幸福感从哪里来?原来简单到让你惊讶》.新华网.2019-01-04

  [2]《幸福感随着年纪变大而增加7种心理会损害幸福》.中国网.2016-02-24

2019-11-14 10:20:36浏览2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曹普生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转移性肝癌好治吗
转移性肝癌通常是比较难治的。对于转移性肝癌患者,建议优先通过基因检测、影像学评估等手段全面了解肿瘤特性,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首先,转移性肝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不同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癌细胞在肝脏内的生长往往不受单一局部微环境限制,而是继承了原发肿瘤的复杂基因变异,对常规治疗手段的敏感性显著降低。此外,肝脏血供丰富,转移性癌细胞容易通过门静脉系统或肝动脉发生远处转移,即便局部病灶得到控制,也极易出现新的转移灶,使得治疗难以实现根治效果。其次,转移性肝癌患者通常经历了原发肿瘤的长期消耗与治疗,身体机能和免疫功能显著下降。多数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无法耐受高强度的手术、化疗或放疗,限制了治疗方案的选择。同时,原发肿瘤可能导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肺癌肝转移患者常伴有肺部功能障碍,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可能因长期内分泌治疗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这些基础疾病不仅增加了治疗过程中的风险,还可能与肿瘤治疗产生不良反应叠加,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此外,部分患者确诊转移性肝癌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多器官功能出现衰竭,使得姑息性治疗也难以实施,预后极差。患者及家属应保持理性认知,在追求有效治疗的同时,关注生活质量的改善,必要时可结合姑息治疗手段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
曹普生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转移性肝癌的影像学表现
转移性肝癌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CT、MRI等检查,其典型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或肿块,病灶大小不一分布不均,不同检查方法下呈现不同密度回声或信号特点,且影像学表现与原发肿瘤类型及血供特点密切相关。超声检查中转移性肝癌多表现为肝内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晰或较清晰,内部回声多样;来源于胃肠道乳腺等的腺癌转移灶多呈低回声,肾脏甲状腺等来源的病灶可呈高回声或混合回声,牛眼征、靶环征为较特征性表现即病灶中心与周边回声呈环状差异。CT平扫时病灶多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可轻度至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部分病灶中央可见无强化坏死区。血供丰富的转移灶如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可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MRI检查中病灶在T1WI多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可显示高信号,肝胆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扫描时转移灶多无摄取表现为低信号。除上述常见表现外转移性肝癌的影像学特征还与原发肿瘤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如黏液腺癌转移灶内可因含黏液成分出现囊性变或不规则无回声/低密度区,淋巴瘤转移灶常表现为肝内多发均匀低回声结节且边界清晰。PET-CT检查可同时显示肝内及全身其他部位转移灶,有助于评估肿瘤全身播散情况。此外部分转移灶可压迫肝内血管或胆管引起相应继发征象如血管推移、胆管扩张等。需注意少数转移性肝癌可单发或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此时与原发性肝癌鉴别难度较大。临床中若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尤其是合并原发恶性肿瘤病史者,需综合多种检查手段进行评估。建议结合超声、CT、MRI等多模态影像学表现,分析病灶数目形态血供特点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同时参考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及原发肿瘤病史。对于鉴别困难的病例,可通过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获取病理诊断。
张家兴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转移性肝癌症状有哪些
转移性肝癌的症状主要包括肝区疼痛、消化道症状、黄疸等。建议患者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1、肝区疼痛:转移性肝癌导致肝区疼痛的机制主要是肿瘤生长使肝包膜紧张,刺激神经末梢所致。疼痛可为钝痛、胀痛,且疼痛可随病情进展而加重。当肿瘤侵犯肝内血管或肝门区神经组织时,疼痛更为剧烈,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此外,若肿瘤破裂出血,血液刺激腹膜,会引起突发性右上腹剧痛,并伴有腹膜刺激征。2、消化道症状: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肿瘤转移后破坏肝细胞,影响胆汁分泌与排泄,导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等症状。同时,肿瘤导致肝脏门静脉压力升高,引起胃肠道淤血水肿,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患者可出现腹胀、腹泻等表现。长期的消化道症状还会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下降。3、黄疸:肿瘤增大可压迫肝内胆管,使其狭窄甚至闭塞,胆汁无法正常流入十二指肠,反流入血,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皮肤、巩膜黄染,同时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样,粪便颜色变浅呈白陶土色。此外,肝内广泛转移使肝细胞受损严重,影响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也会加重黄疸症状。建议若存在原发肿瘤病史且出现转移性肝癌症状,需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以免加重病情。若出现疼痛加剧、呕血、黑便等严重症状,立即就医处理,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曹普生主任医师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原发性肝癌多大能手术
一般来说,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在10厘米以下且满足其他手术指征时,通常可以考虑手术切除,但具体能否手术还需结合肿瘤数量、位置、患者肝功能及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该疾病是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重要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精准评估手术可行性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若出现肝区疼痛、腹胀、黄疸、消瘦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通过肝脏超声、CT、磁共振成像及甲胎蛋白检测等明确诊断。肿瘤大小影响手术可行性主要基于对肝脏功能的保护和手术操作的可行性。直径10厘米以下的肿瘤,若为单发且未侵犯重要血管、胆管等结构,手术切除过程中就有更大可能保留足够的正常肝组织,维持肝脏基本代谢、解毒等功能,降低术后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风险,手术切除后患者恢复相对较好,预后更佳。而当肿瘤直径超过10厘米,往往体积较大、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复杂,侵犯肝内重要血管(如肝静脉、门静脉)或胆管的可能性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显著升高,且切除后剩余肝脏难以满足机体代谢需求,此时需谨慎评估手术价值。除肿瘤大小外,肿瘤数量、位置、患者肝功能分级和全身状况也是决定能否手术的关键因素。对于多发肿瘤,若数量较少且分布较局限,仍可考虑手术切除;但肿瘤弥漫分布于肝脏多叶,则不适合手术。肿瘤位于肝脏边缘相对容易切除,若靠近肝门等重要部位,手术操作空间小,风险大。肝功能良好的患者,手术耐受性强,而肝功能差的患者,手术可能加重肝脏负担,需先进行保肝治疗或考虑肝移植。手术方式主要有肝叶切除术、肝段切除术等,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可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等局部治疗,或联合靶向治疗(遵医嘱使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甲磺酸仑伐替尼等药物)、免疫治疗等综合手段。有慢性肝病基础的高危人群需严格戒酒,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减少肝脏损伤。确诊原发性肝癌后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全面评估以确定治疗方案。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及肝脏影像学检查,监测肿瘤复发情况;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也需按医嘱定期评估病情,调整治疗策略。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