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慢性子、胆小、不合群、脾气暴躁、上课捣乱……很多父母被孩子诸多的行为问题困扰着。他们不仅想改变孩子的现状,更想探究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实际上,在焦虑之余,我们想到过没有,“问题”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所以,着名教育专家钟思嘉在他的《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一书中说道:“做父母的,首要之务即是停止忧虑孩子是否正常,重要的是了解到底哪一些事情在困扰孩子。放轻松点,了解只是第一步而已。最大的挑战是了解之后的行动。不管我们提供什么样的解决之道,解决方法是否有效,首先要看父母能否因孩子的改变而改变自己。”

  对待“小磨蹭”:首先要学会接纳

  王勤:我有两个儿子。他们的性格反差比较大。老大的性格比较内向,而且有点胆小,做事也比较磨蹭。他现在已经上小学4年级了,但是写作业还必须要让我盯着,否则的话,他1个小时也写不了多少。每天早上起来,我还需要盯着他穿衣服,吃饭也是一样。所以,即使我早上5点半就起床,做好饭以后6点钟把他们叫起来,早上上学还总是迟到。我爱人经常出差,我白天还要上班,晚上回来还要带他们两个,感觉确实很累。这时候,看着他干什么都这么慢,我心里特别着急,甚至就想冲他发火。

  鲁杰:作为母亲,我们往往因为自己与孩子生理上的特殊关系,就会想象我们的其他方面,比如性格、爱好、意志品质等等,都会统统地在他的身上延续下来。实际上,教育孩子不光是父母与子女的矛盾关系,还包括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的相处关系。当宝宝出生以后,我们就要开始和另一个人打交道了。而这个人的性格有可能与我们完全不同。我们不仅仅是发现和解读孩子,还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拥有比较宽的视野,去容纳所有和你个性不一样的人。

  另外,我觉得孩子的慢性子也有你的原因,就是你管得太多太细了,所以很多本应该是孩子的任务就变成了你的任务。这时候,孩子做事就比较被动,他的效率高低与你是否在场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你在的话,他可以很快地完成作业,这说明他的能力没有问题。所以,你不妨采取一些游戏的方法。比如拿一个闹钟,和孩子协商,问他多长时间可以将作业完成,然后上好闹铃。如果孩子在此之前完成了作业,要积极地鼓励他。慢慢地让孩子形成自我约束。

  另外,还要发现慢性子的优势所在:他可能做事更仔细一些,考虑得更周到一些等等。要首先表扬孩子的优点,再提出你的期望,比如:“儿子,你做事真认真,只是如果再能快一点点就更好了。”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对待“胆小鬼”:不断强化自信心

  李胜英:我女儿独立性比较强,但是她比较胆小。有一次外教来讲英语课,让小朋友到讲台前认一些英文单词。她其实都会,但就是不敢去。别的小朋友不会她还在下边着急。老师感觉她很不错,问她愿不愿意当班长。她实际上愿意,但是也不敢跟老师说。现在,对这个问题我比较苦恼,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的胆子大一些。

  鲁杰:现代社会,孩子的身体空间和心灵空间太小了。一个不常和人群在一起的心灵是会感到恐惧和寒冷的。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多创造一些机会,比如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聚会,或者周末的时候多带她去公园,多接触小朋友。

  其次,爱会让她建立起安全感,让她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也会让她拥有自信。今天在座的都是很用心的妈妈。我们可以逐渐地把自己的爱和关怀以及优秀品质传递给孩子。而且,对孩子来说,我们就是很好的榜样。关键是自己首先要自信、要有主见。

  还有,不要总是很严厉地责备孩子:你怎么这么胆小呀,连这都不敢去,你看看人家!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很胆小,以后就更不敢做事情了。

  对待“小暴君”:理解正常的情绪发泄

  孙进伟:我儿子有时候爱发脾气。有一次我们带他去商场购物,他和一位售货员玩得很好。后来,我告诉他该走了。售货员就跟他开了一句玩笑说:“你别走了,就留在这儿吧。”他就生气了,跟个小牛似的冲着人家就过去了,嘴里还喊着:“我要发脾气了!”有时候他自己就说:“我脾气可大了!”

  李胜英:我女儿脾气也很大。有时候,我觉得她做得不对,便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看到我这样,她会比我先发火。我看她生气了就没办法了,于是就找别的话题来岔开。慢慢地她就乐了。

  王勤:我小儿子脾气也特别大。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惹恼他了,他就会连哭带闹,也不说什么原因。我还要跟他猜谜,说对了他就点点头,说不对他就接着闹。这时候你要是不理他,他就能哭3个小时。必须要给他说好听的才行。

  鲁杰:首先,我们要先纠正一种错误的认识:孩子是不应该发脾气的。实际上,和成人一样,当孩子遇到某件让他很愤怒的事时,他需要有一条宣泄情绪的通道。而且,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信息越少,人就越容易焦虑。相对于我们,孩子的信息要少得多。尤其是在孩子六七岁之前,他的大脑发育不全,包括智力、判断能力、社会经验还很缺乏的情况下,他的负面情绪往往找不到出路。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他发脾气也是正常的。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的反应特别重要。我们不需要在这个时候教他某件事你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或者应不应该做,因为此时他的思维是关闭的。这时候孩子只需要你陪他一起难过,或者给他冷静的时间让他自己调整。 另外,有时候孩子可能会有点耍赖。如果是这种情形,我们可以说出一些严厉的话。比如,“不行,这事没得商量!”“这件事情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不想再重复了。”父母严肃的语调,会让孩子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威慑。不过,我们要尽量平静,不要情绪特别激烈。不要让孩子有天塌地陷的感觉。

  对待“小淘气":先让自己变成孩子

  焦荷青:前一段时间,老师反映说我儿子这段时间又开始淘气了。上课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发出怪声,他就跟着哈哈大笑。其实以前我告诉过他,别的小朋友上课捣乱,你不能跟着乱叫,那样你就等于帮助了那个小朋友。原来他做得也很好,但是这段时间又有点反复。

  鲁杰:我特别理解你儿子的反应。别的小朋友发出怪声,他笑一下是很正常的,不笑反而有可能是被压抑了。因为你儿子仅仅是小朋友,他不是老师助理。觉得影响老师上课仅仅是从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一个人的角色决定了他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这件事你已经给他打了板子,实际上“不对”是从我们的视角上来说的。包括我们通常用在孩子身上的其他一些词,叛逆、幼稚,都是用我们的标准去衡量的。

(实习编辑:邓碧琴)

2008-10-10 00:55:00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受惊吓心脏不舒服怎么办
受惊吓后出现心脏不舒服,通常见于精神过度紧张、心脏神经症、心房颤动等,对患者自身状态产生影响,可以通过一般治疗、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方法改善,但需要根据引起原因进行。1、精神过度紧张如果患者突然受到惊吓,造成颅脑神经递质传递紊乱,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发生心脏不舒服、面色苍白等症状。可以通过沟通交流调节自身情绪,也可以适当慢跑,辅助改善症状。2、心脏神经症可能是自身性格特质、家族遗传病变、工作压力过大等因素影响,造成颅脑神经组织活动紊乱,影响心肌细胞正常活动引起的一类疾病,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建议患者配合医生使用普萘洛尔片、酒石酸美托洛尔胶囊等药物改善。用药治疗阶段,建议患者保持平稳情绪状态。3、心房颤动可能是患者经常吸烟喝酒、剧烈运动、激素分泌紊乱等因素影响,造成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出现胸口部位发闷、心慌等症状,可以按医嘱使用替格瑞洛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治疗。用药治疗阶段,不可出现吸烟酗酒等行为。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发作导致。若病情无法缓解,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为什么受惊吓后会发冷
受惊吓后会发冷多与患者情绪因素、交感神经紊乱等有关,但也可能是由于低血糖等引起的。 1、情绪因素 患者在受惊吓后出现发冷的情况,考虑是日常心理压力过大所致。一般属于心理反应的正常现象,通常休息片刻即可缓解,无需特殊治疗。 2、交感神经紊乱 交感神经紊乱属于神经官能症,是长时间焦虑、压力过大、睡眠缺乏等因素引起的。当患者受惊吓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跳加快、汗腺分泌增加等症状,待汗液蒸发后,患者自觉皮肤较冷。此时应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出现感冒症状。同时,尽早远离受惊吓的环境,在安全环境允许情绪宣泄,也可以通过跑步、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若受惊吓严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行为异常的情况,建议进行专业的临床心理干预,也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艾司唑仑等药物,帮助患者改善焦虑状态。 3、低血糖 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对低血糖的反应,引起多量肾上腺素的释放,出现心悸、饥饿、手足颤抖、出冷汗、皮肤苍白和轻度血压升高。一旦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应及时给予糖水或含糖食物,如果症状不见好转或明显加重,出现了意识障碍、昏迷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规范治疗。 除以上常见因素外,胃溃疡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这种情况,建议患者身体出现不舒服的症状,需立刻去医院就医。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受惊吓之后不受控制的哭和笑
受惊吓之后不受控制地哭和笑,一般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精神压力大、神经衰弱、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正常现象如果患者受到惊吓,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哭泣、笑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谷维素、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2、精神压力大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引起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散步,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3、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主要是由于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兴奋、脑力疲劳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盐酸帕罗西汀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治疗。4、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主要是由于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情绪高涨、易激惹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拉莫三嗪、利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属应加强陪伴,理解患者。5、狂躁症狂躁症主要是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锂、卡马西平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改良电抽搐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婴儿容易受惊吓怎么办
婴儿容易受惊吓,可以通过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适当安抚、减少刺激、增加安全感、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 1、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如果婴儿在睡觉时,环境过于嘈杂,可能会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容易出现受惊吓的情况。建议家长给婴儿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且家长要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 2、适当安抚 由于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如果在睡觉时,出现了做噩梦的情况,可能会使婴儿受到惊吓。建议家长可以适当进行安抚,可以轻拍婴儿的背部,也可以适当进行肢体接触,能够增加婴儿的安全感,缓解受惊吓的情况。 3、转移注意力 如果婴儿出现受惊吓的情况,可以通过玩具、声音等方式转移婴儿的注意力,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4、多进行户外活动 可以让婴儿多到户外晒太阳,能够促进钙吸收,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也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5、药物治疗 如果婴儿受到惊吓后,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哭闹、食欲不振等,可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婴儿使用维生素D滴剂、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婴儿适当补充钙元素,如碳酸钙D3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 如果婴儿的不适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