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性别偏见”影响我们以貌取人的结果

  根据心理科学协会期刊“心理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被视为有能力的人脸也被认为更具男性气质。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我们如何看待他人的有害性别偏见 - 我们认为男性看起来很有能力,这种判断会影响我们的领导选择,”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研究员DongWon Oh解释说。

  DongWon Oh与合作者Elinor A. Buck和Alexander Todorov有兴趣确定影响我们如何从个人外表中感知能力的“视觉成分”。

  为此,研究人员使用了他们在之前的研究中建立的能力计算模型。通过使用许多不同面孔的参与者评级,研究人员确定了与能力印象最可靠相关的参数。然后,他们建立了一个模型,允许他们根据这些特定参数以数字方式改变面部刺激,从而产生在感知能力上不同的面部。

  在一项在线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该模型为33名参与者提供了不同能力的面部刺激。一些参与者评价了这些面孔的能力,而其他人评价了他们的吸引力。结果显示,设计为看起来更有能力的面孔被评为这样,并且它们也被评为更具吸引力,与先前研究中发现的“吸引力光晕”一致。

  但是哦和他的同事怀疑可能还有其他外观成分表明能力。

  “使用我们开发的用于可视化外观刻板印象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从字面上消除看起来很有魅力的面孔的吸引力,”作者说。 “然后我们可以测试'有能力'的面孔是否仍然能够胜任,并检查除了吸引力之外的视觉特性是否会增加能力印象。”

  使用这种新模型,研究人员发现,参与者认为更有能力的面孔更具自信和更具男性气质的印象,这些印象并未被吸引力所解释。

  另一项在线实验揭示了一个明显的性别偏见:当参与者被要求将面部识别为女性时,他们倾向于将更有能力的面部评为男性,而不像女性那样更有能力。

  总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能力和男性气质是基于外表的第一印象的相关组成部分。

  为了研究这种关系对于男性面部和女性面部的运作是否相似,研究人员操纵了男性和女性面部的照片般逼真的图像,使它们在男性气质中发生变化。他们随机分配了250名在线参与者,评估男性面部或女性面部的能力。

  同样,数据表明在第一印象中存在性别偏见:男性面孔在男性气质中增加,他们的感知能力也增加。对于女性面孔来说,这种关系只能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更多男性化的女性面孔实际上被认为不那么称职。

  这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能力的印象会影响我们选择谁作为我们的领导者:研究表明,具有更有能力的面孔的人更有可能被选为高级政治家,如美国参议员和大公司的负责人。

  “问题是,有人出现的能力并不能保证他们的实际能力,”作者说。 “毋庸置疑,这些性别偏见对社会公正构成了威胁,为每个人创造了不公平的环境。”

  研究人员希望扩展这项研究,探索这种性别偏见的起源以及如何减轻偏见。此外,他们正在调查我们对男性和女性面孔的印象是否存在系统性差异。

2018-12-12 00:55:23浏览10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心理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抑郁症导致脑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抑郁一般指的是抑郁症。轻度的抑郁症一般不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但如果是重度的抑郁症患者,则可能会由于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血管硬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颈椎病颅内压增高等原因而引起脑供血不足。1.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如果患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会导致体内的多巴胺分泌减少,从而影响到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血液供应,所以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并且要遵医嘱逐渐减少药量或者停用药物。2.血管硬化:如果长期情绪低落或者是过度焦虑,就有可能会诱发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的发生,从而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导致局部缺血、缺氧等情况出现。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改善。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抑郁症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容易对身体各个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当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后就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头晕目眩、头痛等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地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镇静类药物缓解。4.颈椎病:由于患者的颈部受到外伤或者是长时间低头工作等原因所诱发的一种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对神经根造成压迫,所以会引起上述症状,并伴有上肢麻木以及疼痛等表现。可以配合针灸、按摩等方式来缓解。5.颅内压增高:患有此疾病以后会影响到脑部正常血液循环,甚至还会导致脑组织缺氧,因此就会诱发一系列不适的症状发生。需要及时去医院通过降低颅内压的方法来做处理,才能避免病情加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钻孔引流术、开颅减压术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平时的情绪变化,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一些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另外,患者还要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另外需要及时就医采取抗抑郁的药物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