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分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个案分析

期望过高 孩子容易心理焦虑

举报/反馈
2008-09-28 08:58:0039健康网社区

  生活实例

  琪琪是一个初三女孩,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上次的月考成绩滑坡很大。从此,琪琪每天上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生怕听漏了一道题,记丢了老师说的一句话,下课也不离开教室,而是盯着上节课的内容反复“琢磨”。

  她白天忧心忡忡、坐立不安、头晕头痛,晚上恶梦纷扰。看书复习时,会突然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心烦胸闷、喉头堵塞透不过气来,有一种快窒息和濒死的恐惧感。

  琪琪得的是严重的考试焦虑症。经过认知疗法和汤药内服、放松功锻炼等综合治疗,2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后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心理学上将在考试前或考试过程中出现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称为考试焦虑症。考试焦虑症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发生于考试前的1~2个月,甚至发生于重大考试前1年。

  三方面症状

  考试焦虑症一般表现在三方面:

  心理异常:紧张、担心、恐惧、忧虑、注意力差、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情绪抑郁、缺乏自信和学习热情,过度夸大失败后果,常有大难临头之感;

  行为异常:拖延时间、逃避考试、坐立不安、怕光怕声,考试时思维混乱,手抖出汗,视力模糊,常草草作答,匆匆离开考场;

  躯体异常:失眠多梦、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胸闷气短、食欲减退、肠胃不适,频繁小便等。

  应对考试焦虑

  如果长期反复发作考试焦虑,且症状严重以至影响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者,就需要治疗了。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考试焦虑症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治愈的。及时的心理自疗并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下面试举几项,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1、改变认知:古人说得好:“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治其心,乃资于道”。如果心能正,则“正则静,静则清明,清明则虚,虚则无为而不 为”。用现代的话来说,“正心”就是要端正我们的认知。人的一生是很漫长的,每个人最终的发展如何,谁也无法预测。一次乃至多次失败我们都可以“从头再 来”!不要因一两次的考试失败而耿耿于怀。

  2、系统脱敏:在考试前,可反复想象一下以下场景:在家复习准备;教师宣布考试;我被第一道题难住了;时间几乎快到了,我根本做不完……有些同学会说:“我不敢想象!”但是,你必须这样做!如果想象后出现心慌头晕、手抖出汗,请立即做深呼吸20~30次,一般很快就能平息 不安的情绪。如此反复多次(每2天进行1次,每次3~5分钟),考试焦虑就会有所缓解。

  3、自我暗示:进入考场后,你可以暗示自已:“我能行”,“我紧张,别人也一样”,“我最棒”等等,放下包袱,减轻紧张感,增强自信。此外,可采用深呼吸法,一呼一吸,将呼吸放得很慢很慢。这样,可以调整身心,保持头脑冷静,避免胡思乱想,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4、宣泄倾诉:当你感到压力过大,内心的焦虑自己无法排解时,不要闷在心里,找个值得你信任的人把苦恼说出来。在宣泄自己的负情绪的同时,你还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考试焦虑的不只自己一个人,很多同学都有,从而恢复心理平衡。

  5、放松功:这里推荐一种三线放松功,患者循一定顺序,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部位,以达到平静心情、调整身心的目的。

  6、快走疗法:快走疗法非常适用于考试焦虑症,具体方法是:当焦虑情绪出现时,放下手中的书,立即到户外去(可以是球场、花园、街道、马路)快走,心无杂念,两眼看前,全身放松,一般30~40分钟即可,此法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7、中医中药:我们运用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的中药在治疗考试焦虑症,倍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基础方是甘麦大枣汤,如果出现失眠多梦、 心悸健忘、大便溏泻,或女生伴有月经量多色淡、淋漓不止等,可加用归脾丸;如果出现情绪抑郁、喜叹息、饮食减少、头晕头痛等,或女生伴有月经先后不定期, 可加用逍遥丸;如果出现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失眠多梦、面部痤疮、口燥咽干,可加用天王补心丸。上药均每天口服2次,30天为一个疗程,具体剂量应由医生 指导。

  预防考试焦虑症

  发生考试焦虑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避免以下病因,可以有效地预防考试焦虑症的发生。

  1、 认知错误:过度地夸大考试与个人成失,前途的关系,因而造成情绪过份紧张。

  2、 缺乏自信: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不如他人,或准备得不够充分,担心自己不能取得好成绩。

  3、 复习不充分:没有认真全面地进行复习,而又想考出好成绩。

  4、目标过高:考试前不切实际地把目标定的过高,如“一定要考到某某学校”或“一定要超过某某人”等等。

  5、 失误经历:由于前几次考试是因为过度紧张而失败,这次复习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上次考试的紧张情形。

(实习编辑:邓碧琴)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