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青春期性心理 忽视很危险!

  下面就青春期几种常见的性 心理卫生问题及如何调适举例说明。

  (一)性认知的偏差与性冲动的困扰。据调查,不少青少年对“性”持有不正确的认识,有的视它为下流 、肮脏、见不得人,难以启齿、无所适从,以致对自己的性冲动感到羞愧、自责、苦恼和困惑并产生厌恶与恐 惧心理等等。其实性冲动是男女青年生理心理的正常反应,是在性激素的作用和外界有关刺激下产生的,并不 是不纯洁、不道德或可耻的行为。产生上述不正确的看法的青年如不及时醒悟会造成心理障碍。所以对性的冲 动要靠性道德来约束自己,采取可行的方法调适。如,当产生性冲动时用内心压抑的方法予以排解是一个很有 效的方法,适度的压抑是社会化的需要也是一个人性心理健康的反映。然而严重的压抑感则有害身心健康。另 外还可用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能为社会接受的欲望或方式来取代性欲,如用绘画、音乐、体育活动、从事劳 动,或男女友谊交往等,使性能量得以转移、性情感得以平衡。这种方法即是升华。

  (二)性焦虑。一般认为,青年男女性心理的矛盾、冲突和各种性适应不良等都可能引起性焦虑。这种性 焦虑主要是指对自己形体的焦虑,对自己性角色的焦虑以及对自己性功能的焦虑。

  一个人随着生理发育成熟,到青春期往往会出现对自己形体的不安。男青年都希望自己长得魁梧高大,女 青年都希望自己生长得苗条漂亮。如果有的男青年觉得自己矮小、瘦弱,就感到自卑;而有的女青年觉得自己 过胖,长相平平,也会感到苦恼。有的男青年对生殖器的发育状况,女青年对乳房的大小都十分敏感,并为此 心事重重。还有的男女青年甚至对自己皮肤的黑白、脸上的“青春痘”等等烦恼不安。

  此外,也有的青年为自己的心理行为是否与性角色相吻合而忧虑。有的男青年感到自己缺乏男子汉的气质 ;一些女青年觉得自己不够温柔、不够细心。于是有些青年便产生了“过度补偿”的念头,比如有的男青年为 了使自己更象个男子汉,故作深沉,或表现出大胆、粗鲁行为,甚至打架与冒险等等。

  以上几种性焦虑对青春期男女青年的性心理发展影响很大,而且常常影响到他们日常生活以及整个精神状 态。调适的方法是,一般通过性教育和性咨询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建立起健康的审 美观,接受自己的现实,不要怨天尤人,要扬长避短,对自身的性生理、性心理方面的疑惑,应及时寻找心理 医生咨询与帮助,不可独自敏感多疑,自寻烦恼。

  (三)遗精痛经。调查发现有一部分男青年对遗精有不正确的认知和心理反应,他们在每当出现遗精现 象时,就感到不安、苦恼、困惑、羞愧和恐惧。其实,遗精是男性青年性成熟的表现和未婚男青年的正常心理 现象。因为男性进入青春期后,睾丸就开始造出精子,到18-20岁左右达到高峰,“精满则自溢”。

  有些人由于某种错误认识,往往引起不良的心态而影响其情绪和健康,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现实中曾有青 少年因恐惧遗精而切断阴茎或轻生的。

  因此,我们要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遗精现象,顺其自然。一旦发现遗精,要及时清洗,保持卫生。多参 加文体活动,使生活丰富多采,但不要看色情书刊、录像,减少性刺激。如发现遗精过于频繁,应及时去医院 检查,对症治疗。

  月经对于青春期性成熟的女性来说,是一种周期性的正常的生理反应。一般来说,少女在月经期间,没有 什么不适的感觉,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盆腔充血、激素分泌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有些女性可 能有轻微的下腹及腰骶部沉坠感、腰酸、轻度腹泻便秘等;有的还有易疲劳、烦躁、情绪不稳、头晕、乳房 肿胀等感觉。但一般不会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有些女性有痛经反应。痛经在生理上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功能性痛经,另一种是器质性痛经。这后一类可 能是患有盆腔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移位所引起等。

  痛经的原因还有的是心理因素。一般来说,女性月经期间,常常出现情绪不稳,如爱发脾气、容易冲动、 忧郁和心烦意乱等。上述情绪与内分泌活动有密切关系。当情绪干扰了内分泌系统的生理机制的平衡时,就会 出现痛经反应。特别是初来月经的少女,由于无知和情绪上不能自控,可能会经常出现“经前紧张症”,再加 上生殖系统尚未成熟而带来的胀痛和不适感,于是形成一种消极心理定势,认为来月经就是疼痛的,所以当月 经来时,真好像疼痛明显地加剧了。

  对于有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应当及早求助医生,对于偏重于心理因素造成的痛经,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一是学习经期卫生知识,了解自己经期规律和特征,打消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二是要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月经期可有意回避一些矛盾,以减少刺激,一旦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能控制自己,或是去听听音乐、看看 电影,或从事一些令人高兴的活动;三是注意多吃些豆类、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这样不仅可缓解痛经 ,对身体也有好处;四是必要时可使用些药物,如“痛经栓剂”等。

(实习编辑:邓碧琴)

2008-09-19 08:14:00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受惊吓心脏不舒服怎么办
受惊吓后出现心脏不舒服,通常见于精神过度紧张、心脏神经症、心房颤动等,对患者自身状态产生影响,可以通过一般治疗、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方法改善,但需要根据引起原因进行。1、精神过度紧张如果患者突然受到惊吓,造成颅脑神经递质传递紊乱,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发生心脏不舒服、面色苍白等症状。可以通过沟通交流调节自身情绪,也可以适当慢跑,辅助改善症状。2、心脏神经症可能是自身性格特质、家族遗传病变、工作压力过大等因素影响,造成颅脑神经组织活动紊乱,影响心肌细胞正常活动引起的一类疾病,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建议患者配合医生使用普萘洛尔片、酒石酸美托洛尔胶囊等药物改善。用药治疗阶段,建议患者保持平稳情绪状态。3、心房颤动可能是患者经常吸烟喝酒、剧烈运动、激素分泌紊乱等因素影响,造成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出现胸口部位发闷、心慌等症状,可以按医嘱使用替格瑞洛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治疗。用药治疗阶段,不可出现吸烟酗酒等行为。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发作导致。若病情无法缓解,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为什么受惊吓后会发冷
受惊吓后会发冷多与患者情绪因素、交感神经紊乱等有关,但也可能是由于低血糖等引起的。 1、情绪因素 患者在受惊吓后出现发冷的情况,考虑是日常心理压力过大所致。一般属于心理反应的正常现象,通常休息片刻即可缓解,无需特殊治疗。 2、交感神经紊乱 交感神经紊乱属于神经官能症,是长时间焦虑、压力过大、睡眠缺乏等因素引起的。当患者受惊吓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跳加快、汗腺分泌增加等症状,待汗液蒸发后,患者自觉皮肤较冷。此时应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出现感冒症状。同时,尽早远离受惊吓的环境,在安全环境允许情绪宣泄,也可以通过跑步、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若受惊吓严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行为异常的情况,建议进行专业的临床心理干预,也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艾司唑仑等药物,帮助患者改善焦虑状态。 3、低血糖 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对低血糖的反应,引起多量肾上腺素的释放,出现心悸、饥饿、手足颤抖、出冷汗、皮肤苍白和轻度血压升高。一旦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应及时给予糖水或含糖食物,如果症状不见好转或明显加重,出现了意识障碍、昏迷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规范治疗。 除以上常见因素外,胃溃疡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这种情况,建议患者身体出现不舒服的症状,需立刻去医院就医。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受惊吓之后不受控制的哭和笑
受惊吓之后不受控制地哭和笑,一般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精神压力大、神经衰弱、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正常现象如果患者受到惊吓,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哭泣、笑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谷维素、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2、精神压力大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引起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散步,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3、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主要是由于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兴奋、脑力疲劳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盐酸帕罗西汀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治疗。4、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主要是由于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情绪高涨、易激惹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拉莫三嗪、利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属应加强陪伴,理解患者。5、狂躁症狂躁症主要是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锂、卡马西平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改良电抽搐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婴儿容易受惊吓怎么办
婴儿容易受惊吓,可以通过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适当安抚、减少刺激、增加安全感、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 1、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如果婴儿在睡觉时,环境过于嘈杂,可能会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容易出现受惊吓的情况。建议家长给婴儿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且家长要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 2、适当安抚 由于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如果在睡觉时,出现了做噩梦的情况,可能会使婴儿受到惊吓。建议家长可以适当进行安抚,可以轻拍婴儿的背部,也可以适当进行肢体接触,能够增加婴儿的安全感,缓解受惊吓的情况。 3、转移注意力 如果婴儿出现受惊吓的情况,可以通过玩具、声音等方式转移婴儿的注意力,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4、多进行户外活动 可以让婴儿多到户外晒太阳,能够促进钙吸收,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也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5、药物治疗 如果婴儿受到惊吓后,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哭闹、食欲不振等,可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婴儿使用维生素D滴剂、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婴儿适当补充钙元素,如碳酸钙D3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 如果婴儿的不适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