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为何爱向陌生人倾诉

  为何爱向陌生人倾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语沐心理创始人  尹绍雅

  以前,我一直以为只有无聊的人会找陌生人聊天打发时间,后来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向陌生人吐露心声的经历,尤其在失眠、失意、孤独以及心中藏有不可告人秘密的时候,最喜欢“随便找个人说说话”。

   为什么有时候宁愿向陌生人倾诉,也不愿意找身边朋友聊心情和委屈?失恋的人跟我说,因为故事已经说了千万遍,身边人都听烦了,自己不愿在他们眼中是祥林嫂的样子;悲伤的人跟我说,因为人人都有不如意,何苦让亲朋好友承担自己的负能量;失意的人跟我说,纵使失败也不愿意示弱,一直以优越者自居,突然失意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理由千奇百怪,但根本原因,就是我们都在寻求一种可以展示真实自我的安全感。在熟悉的场合,我们的很多特质已经定型,往往很难展示不利于自己的一面。每个人都戴着“人格面具”生活。父母面前,我们需要戴上乖孩子的面具;伴侣面前,我们需要戴上忠诚体贴的面具;孩子面前,我们需要戴上榜样的面具。时间一久,我们在别人心中的样子已经定型。为了维持这些形象,有些话出口之前,就不得不想一想能不能说。

   另一方面,当我们说出的话与平时形象不符时,也很难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理解。比如,一个天天乐呵呵的人,即使在诉说很悲伤的故事,别人也会觉得没那么忧伤;而一个平时负能量的人,即使心情保持平静,别人也会怀疑他今天是否过得好。所以,有时说几句话还要解释半天,实在心累。

   陌生人不一样,由于不在一个生活圈,不知道彼此的姓名、身份、样貌甚至性别,交流时可以不戴任何面具,可以安心地展示自己的任何一面。因为无论说什么,都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崩塌,也不需要担心关系破裂,更不用担心秘密泄露或者被拒绝,自然可以展现被深深掩藏的自我。

   从心理咨询角度看,找陌生人或者找一个不透露姓名的平台,倾诉自己的故事,对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很有好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一旦陌生人关系变成另一种关系,展示真实自我就变得困难了。所以,对待时常倾诉的陌生人,要把握好进退分寸。▲

2017-12-07 10:55:02浏览9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金泽主治医师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 三甲
长期脑鸣怎么办
长期脑鸣要明确是心因性脑鸣还是真实脑鸣,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1、 心因性脑鸣 心因性脑鸣是患者的自我感觉,这种声音在夜间或安静集中时会更明显,甚至影响睡眠。多数与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熬夜或休息不好等心理因素有关。临床上治疗心因性脑鸣,常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安非他酮等药物,改善患者症状。此外,还需调节自身情绪,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听歌或运动,如慢跑、打乒乓球等适当释放压力,同时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2、 真实脑鸣 真实脑鸣多是由颈动脉海绵窦瘘引起,通常与脑动脉硬化和脑循环障碍有关。可以到医院做头颅及颅内血管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有脑损伤、脑动脉硬化等问题。如果有异常,需及时治疗。若是脑损伤引起的脑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脑神经药物,如安神补脑液,参芪五味子等,缓解脑鸣症状。若是脑动脉硬化导致,可以服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如盐酸氟桂利嗪、盐酸倍他司汀等,改善患者症状。 脑鸣患者应当合理饮食,多喝牛奶,多食用含锌、含铁食物,如牛肉、鱼肉、鸡肝等,还可以适当食用活血类食物,如黑木耳、韭菜等,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管循环,减少脑鸣症状发生。同时减少脂肪摄入,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怎么办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长期精神紧张不能缓解会造成失眠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长期精神紧张不能放松,会使交感神经一直兴奋,大脑皮层活跃,精神长期都处于高唤醒状态,容易出现心烦、易怒、不安等情绪反应,也会出现心悸、胸痛、头晕、乏力、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 1、一般治疗 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最有效的办法是患者要休息,通过睡眠患者的大脑紧绷的状态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会使大脑处于放松,精力也将更加的旺盛。也可以做一些深呼吸,这样可以使血液中的氧气增多,改善紧张、焦虑情绪。 2、心理治疗 患者一定要注重自身心态的调整,一定要放松心态,闭目养神,听听舒缓的音乐。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心跳会减慢。血压会降低肌肉紧张和皮肤的电位会下降,皮肤电阻值会升高,血管的容积会增加等,这些生理变化,都是机体进入放松状态的表现。也可以通过心理医生的心理教育、倾听患者,支持、鼓励患者等方式向患者传导积极良好的情绪,缓解焦虑。 3、药物治疗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如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可以快速的缓解焦虑。但是,由于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起效快,所以要避免长期的服用,以免产生依赖性。 建议当患者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