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情绪有章可循 一周七天心情过山车

  受访专家: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教授 李建明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李 君

  天气变幻无常,但心情变化却有“章”可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德比•莫斯考维茨研究发现,情绪在一周内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每天都有对应的情绪特点,为此我们也请国内专家一一解读。

  周一:身心俱疲的“过渡期”

  德国有调查发现,近八成人周一起床后情绪低落。德比教授的观察还发现,星期一是职员请假的高峰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李建明教授指出,双休日过后,放松的身心很难一下子切换到工作状态,周一就变成了一个“过渡期”。人们感觉事情堆成了山,偏偏注意力和记忆力都跟不上,脑子仿佛“罢工”了。此时,所有人都在应付手头杂乱的工作,拜访客户或找老板汇报可能都会碰壁。

  对策:李建明建议,不要让任何有关周一工作的念头,打扰周末的喜悦。周一稍早些到办公室,梳理要做的工作,按轻重缓急排序,有条理地完成。

  周二:埋头苦干的“打拼日”

  德比教授研究发现,周二是主观能动性最强的时候,人们的效率很高,产出最大;周二下午还是求职者投递简历的高峰期。英国一项调查发现,大部分人会在周二放弃午休,两成人会加班到深夜;人们的压力在周二11点45分达到峰值。到了周二人们纷纷走出闲散状态,工作步入正轨,压力随之而来。

  对策:李建明建议不要把所有事堆到某一天,以免让身心承受过大压力。如工作过于繁杂,不妨先停下来闭目养神几分钟,喝杯咖啡或茶,安抚心中坏情绪。午饭适当增加全麦食品、深海鱼、新鲜果蔬,可补充镁元素、欧米伽-3脂肪酸等,有助缓解焦虑情绪。

  周三:郁郁寡欢的“职场超人”

  德比教授分析说,人们在周三完全适应了忙碌状态,精力最旺盛、思路最广阔、思维最活跃、最具创造力,是做决策的好时机。不过,周三是工作日的中间点,上个周末储备的能量渐渐消逝,下个周末又有点遥遥无期,人们就像掉进了“沼泽地”。

  对策:德比教授指出,人们在周三更渴望交流,不妨把会议安排到这一天。李建明建议,利用周三的午休和下班时间制定周末的计划,比如约朋友、看电影、去郊游等,能让下个周末离自己的心更近些,对生活更有期待。周三还是跟朋友聚会的好时间,可以下班后一起聊聊琐事、说说心事。

  周四:难熬的“黎明前的黑暗”

  德比教授研究发现,人们在周四最好说话,这一天客户最易签约,办事不容易受到刁难。北京师范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李君指出,经历3天的高强度工作,紧绷的神经像长时间演奏过的琴弦一样松懈了。但临近周末,要处理的事务不减反增,让人进退两难,疲惫感自然会让有的人放松要求。

  对策:李君说,周四不妨跟自己做个交易:多干点活,并且不打折扣地完成,就奖励自己周五晚上吃顿好的或听场演唱会等。另外,周四比较适合做不太费脑子的机械性工作,比如录入数据、检查校对等。

  周五:心甘情愿的“加班日”

  调查显示,人在周五不仅效率最高,且干活保质有保量,一些平时看来棘手的事都能轻易完成。德比教授还发现,星期五人们最喜欢冒险,比如进行高风险投资,这是因为人们希望将一周的事情来个了断,轻松过周末,所以不管做什么都很果决。李君说,周五给人的感觉就像得到一张时间支票,马上就能随意支配时间了,欢欣的情绪让人不容易累。

  对策:不妨利用高效的周五处理难啃的“硬骨头”,但不要把特别重要的决策性事务留到周五做,以免冒太大险。周五还可用来替周末减负,适当把下周的工作处理一点。

  周末:收拾心情的“修行日”

  周末到了,本该将一周的疲惫、烦恼抛到云端,但有些人却烦躁、无聊,不知做什么;有的人或蒙头大睡,或无节制狂欢,过后又有虚度光阴的内疚感;还有人一到周日中午,就陷入对下周工作的焦虑中。李君表示,“周一要来了”之所以成为幸福周末的终结者,根源在于没有认清工作的价值。

  对策:周末只是一个暂停工作、合理休息的日子,承载不起过多的期待。如期待过高,周末不管安排得多合理、过得多愉快,失落感都会倍增。建议大家顺其自然,合理计划,既不要闷在家里,也不要连续参加户外活动或聚会。更重要的是认清工作的意义。李君认为,工作的意义对每个人都不同,但如果能学会从工作中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也许对工作就不会产生排斥了。

2015-09-19 01:34:50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女生一个月没来月经是什么原因
女生一个月没来月经,可能与精神压力大有关,也可能源于疾病因素,如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如果月经推迟一个月仍未来潮,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妇科超声检查等,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影响激素分泌,导致月经推迟。可通过听音乐、运动、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调节内分泌,促使月经恢复正常。二、疾病因素:1、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内存在多个小卵泡,但难以发育成熟排卵,导致月经稀发甚至闭经。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克罗米芬、来曲唑等药物促排卵,调节月经周期。2、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分泌的催乳素过多,抑制卵巢功能,影响排卵和月经。可遵医嘱使用溴隐亭等药物降低催乳素水平,恢复月经周期。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影响全身代谢,包括生殖系统,导致月经紊乱、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需遵医嘱补充甲状腺激素,如左甲状腺素钠片,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月经可能随之恢复。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注意保暖,经期更需要避免腹部受寒。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避免在经期进行剧烈运动。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睾酮高月经不来怎么办已停经三个月
睾酮高月经不来且,已停经三个月,可从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心理调节等方面进行处理。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性激素六项,观察睾酮水平的变化,了解治疗效果。同时,通过超声检查观察卵巢形态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1、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对于内分泌调节至关重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激素的正常分泌。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有助于调节身体代谢。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多次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提高身体代谢率,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有助于调节内分泌,恢复月经周期。2、药物治疗:达英-35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达英-35是一种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含有炔雌醇和环丙孕酮,其中环丙孕酮具有抗雄激素作用,可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同时调节月经周期。通过抑制排卵,使子宫内膜定期脱落,从而恢复正常的月经来潮。需注意,药物需遵医嘱使用。3、心理调节: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加重月经紊乱。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的稳定,对月经周期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这是改善内分泌紊乱的基础。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如出现异常出血、腹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23号来月经排卵期是什么时候
若女性月经周期规律,以28-30天为例,从23号来月经推算,排卵期通常在次月6-8号。准确计算排卵期对备孕或避孕意义重大,然而,排卵期还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综合考虑。正常月经周期中,女性的排卵期一般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假设月经周期为28天,23号来月经,那么下次月经预计在次月20号,往前推14天,排卵期大致在次月6号。若月经周期是30天,下次月经则在次月22号,排卵期便在次月8号。在排卵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卵巢会释放成熟卵子,此时同房受孕几率较高。这一规律基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运转,该轴调控着月经周期与排卵进程。然而,当月经周期不规律时,仅依据23号来月经难以精准推算排卵期。比如,周期时长波动大,短则25天,长则35天,这种情况下,无法简单用常规方法计算。此时可通过测量基础体温辅助判断,清晨醒来未进行任何活动时测量体温,排卵期体温会升高0.3-0.5℃。还可借助排卵试纸,其通过检测尿液中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来判断排卵,试纸呈阳性时接近排卵期。此外,B超监测能直观看到卵泡发育情况,确定准确排卵时间。若想精准把握排卵期,规律周期者可借助日历法标记排卵期。不规律周期者,建议结合基础体温测量、排卵试纸检测及B超监测。备孕夫妻在排卵期合理安排同房,可提高受孕几率;若长时间备孕未成功或月经周期紊乱严重,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月经少是不是卵巢早衰
月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卵巢早衰,如果同时伴有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升高,一般高于25IU/L,且雌二醇水平降低,可考虑卵巢早衰;但月经少也可能由其他多种原因导致,并非都是卵巢早衰引起。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雌激素水平降低以及生育能力下降等。当月经少且经检查发现促卵泡生成素明显升高、雌二醇降低时,可能是卵巢早衰所致。卵巢早衰可能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卵巢组织,破坏卵泡,使卵巢分泌雌激素等功能受损,进而出现月经减少甚至闭经。医源性损伤如手术切除部分卵巢、盆腔放疗、化疗等,也可能直接破坏卵巢组织,引发卵巢早衰。治疗卵巢早衰,可遵医嘱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如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以缓解低雌激素症状,保护子宫内膜;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调整内分泌的基础上,可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提高受孕几率。然而,月经少还有其他诸多原因。多次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内膜变薄,月经量减少,严重时可引起宫腔粘连,需遵医嘱通过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紊乱,卵巢呈多囊样改变,排卵异常,子宫内膜受激素影响不足,也会出现月经量少,可遵医嘱使用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调节月经周期。此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节食等,也可能造成月经量少。若长期存在月经少应及时就医,进行性激素六项、妇科超声等检查,以明确病因。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节食。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调节情绪,减少精神压力对内分泌的不良影响。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妇科疾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