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化解考前“六大焦虑”

如何化解考前“六大焦虑”


  ◆焦虑一 凌晨两点才肯睡

  秦女士:我女儿读初三,现在很有些焦虑,全家人的神经也跟着她绷得紧紧的。女儿很自觉,成绩也不错,晚上上完晚自习回家是9点半多,她习惯在10点小睡一会儿,少则半小时,多则1小时,醒后再复习,基本上每晚都是凌晨两点才肯睡。我们也劝说孩子不要“开夜车”,但孩子不听,说多了她还烦,我们只好陪着熬,顺便做点夜宵给孩子补充营养。我担心这样熬下去会影响她中考时的发挥。

  专家点评:中考是初三学生第一次面对人生选择的重大体验,有压力和焦虑是正常的。适当的压力和焦虑对孩子备考应考都有帮助,家长应该做的、所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学会正视自己,客观面对压力。偶尔睡眠不足对智力不会有影响,但如果临到中考还是保持这样的作息习惯,肯定不行。家长可与孩子商量,有意识地一天天改变,先试着晚上回家后睡半小时,再到回家后不睡,复习到几点是几点,不断调适。

  最后阶段家长除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外,还要督促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但不宜过于激烈。作息尽量规律,晚上最好在11点半前入睡,中午可适当有半小时的午休。家长要帮助考生把兴奋点调整到上午9点和下午3点。

  ◆焦虑二 对父母常说“请闭嘴”

  王先生:我儿子也是读初三,这学期开始,从不主动搭理父母,一不顺心就在家里大发脾气,全家人都得看他脸色行事,家庭氛围很压抑。作为家长,我们对即将中考的孩子的心理状况一无所知,很担心,但只要一张嘴问孩子近况,回答就是三个字“请闭嘴”。我们夫妻俩因此很着急。

  专家点评:家长在家闭口不谈“考试”两字,生怕影响孩子情绪;或戒麻将戒烟戒酒,只要孩子在家就轻声说话、小心走路……这种刻意改变出的家庭氛围,反而传递给孩子负面的信息:父母在乎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分数。家有考生,最好一切如常,不要刻意改变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如孩子早餐不爱吃鸡蛋,但父母非逼着让吃,这样孩子吃了也有情绪,反而影响他备考。

  初三学生情绪有突然性的改变,可能还与其在学校遇到的重大挫折有关。可以通过与班主任及孩子的好友多联系,了解情况。

  ◆焦虑三 模拟考不顺,通宵失眠

  金女士:我女儿今年高考,按她的正常水平,上一本院校不存在悬念,但模拟考试时女儿考砸了,离一本线还有点距离。成绩公布后,女儿饭也吃不下,时常通宵失眠。女儿说她有些疲软了,就像马拉松跑步,到最后一段了突然感觉没劲了。作为妈妈,我和女儿一样,十分焦虑。

  专家点评:这是典型的尖子生“高原反应”。模拟考试失败后,尖子生通常很失落,开始怀疑自己的真实水平。这时,家长只需传达两个声音:模拟考试是你真实水平的反映吗?如果不是你真实水平的反映,要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因为模拟考试而影响最后阶段的备考心态;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找出模拟考试失水准的原因。家长应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只要你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成绩一定会让你满意。

  如果孩子睡眠不好,建议睡前多喝热牛奶;如果神经衰弱得厉害,也可到医院开点中药

  ◆焦虑四 尖子生,怕被别人超

  一家长:我的孩子成绩很好,但班上有一名尖子生一直在赶超他。孩子总想在高考中超过那名尖子生,但最近的几次模拟考试却都落后于对方。现在孩子的情绪非常低落,如何安慰和引导?

  专家点评:帮助孩子分析,他和这名尖子生比,差距在哪里?

  其次,让孩子怀揣一颗包容的心应考。高考的竞争是全市甚至全省,而不是一个班,“比”的心态往往成了孩子的包袱,犹如背着铅块跑马拉松,累的只是孩子自己,输的也是自己。

  ◆焦虑五 大考临近,早恋来了

  一位异常焦虑的妈妈:马上就要高考了,但班上有三名男孩子一直在纠缠我女儿,分别让她答应与他们成为恋爱朋友,作为家长,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是否该把孩子“隔离”起来回家复习?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高考吗?

  专家点评:由于大考前的紧张和焦虑,高三学生发展出恋情并不罕见。考前出现早恋,家长首先想到的不应是责怪孩子,作为高三学生,孩子承受的压力可能比家长更大。妈妈不妨和孩子认真地谈一次,了解女儿的想法。此外,父母可向孩子的班主任了解更为全面的情况。

  家长要相信,十七八岁的高三学生有足够的分辨力和是非判断能力,对于考前出现早恋的突发状况,应尽量淡化不宜渲染,也不宜找对方的家长采取刚性干预。

  ◆焦虑六 复读生,恐惧也深

  一家长:我的孩子是名复读生,对高考的恐惧感越来越深,怎么办?

  专家点评:对于已有高考经历的复读生而言,心理更为脆弱和敏感。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话太多,传达一个意思即可:能考上什么学校就读什么学校,你比应届生多一年临考体验,心态应该更好,在这样的状况下,你只会比其他同学考得更好,你成功的几率更大。

(实习编辑:贺凤丽)

2008-05-29 07:22:00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彬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受惊吓心脏不舒服怎么办
受惊吓后出现心脏不舒服,通常见于精神过度紧张、心脏神经症、心房颤动等,对患者自身状态产生影响,可以通过一般治疗、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方法改善,但需要根据引起原因进行。1、精神过度紧张如果患者突然受到惊吓,造成颅脑神经递质传递紊乱,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发生心脏不舒服、面色苍白等症状。可以通过沟通交流调节自身情绪,也可以适当慢跑,辅助改善症状。2、心脏神经症可能是自身性格特质、家族遗传病变、工作压力过大等因素影响,造成颅脑神经组织活动紊乱,影响心肌细胞正常活动引起的一类疾病,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建议患者配合医生使用普萘洛尔片、酒石酸美托洛尔胶囊等药物改善。用药治疗阶段,建议患者保持平稳情绪状态。3、心房颤动可能是患者经常吸烟喝酒、剧烈运动、激素分泌紊乱等因素影响,造成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出现胸口部位发闷、心慌等症状,可以按医嘱使用替格瑞洛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治疗。用药治疗阶段,不可出现吸烟酗酒等行为。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发作导致。若病情无法缓解,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为什么受惊吓后会发冷
受惊吓后会发冷多与患者情绪因素、交感神经紊乱等有关,但也可能是由于低血糖等引起的。 1、情绪因素 患者在受惊吓后出现发冷的情况,考虑是日常心理压力过大所致。一般属于心理反应的正常现象,通常休息片刻即可缓解,无需特殊治疗。 2、交感神经紊乱 交感神经紊乱属于神经官能症,是长时间焦虑、压力过大、睡眠缺乏等因素引起的。当患者受惊吓后,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跳加快、汗腺分泌增加等症状,待汗液蒸发后,患者自觉皮肤较冷。此时应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出现感冒症状。同时,尽早远离受惊吓的环境,在安全环境允许情绪宣泄,也可以通过跑步、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若受惊吓严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行为异常的情况,建议进行专业的临床心理干预,也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艾司唑仑等药物,帮助患者改善焦虑状态。 3、低血糖 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对低血糖的反应,引起多量肾上腺素的释放,出现心悸、饥饿、手足颤抖、出冷汗、皮肤苍白和轻度血压升高。一旦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应及时给予糖水或含糖食物,如果症状不见好转或明显加重,出现了意识障碍、昏迷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规范治疗。 除以上常见因素外,胃溃疡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这种情况,建议患者身体出现不舒服的症状,需立刻去医院就医。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受惊吓之后不受控制的哭和笑
受惊吓之后不受控制地哭和笑,一般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精神压力大、神经衰弱、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正常现象如果患者受到惊吓,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哭泣、笑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谷维素、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2、精神压力大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引起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散步,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3、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主要是由于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兴奋、脑力疲劳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盐酸帕罗西汀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治疗。4、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主要是由于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情绪高涨、易激惹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拉莫三嗪、利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属应加强陪伴,理解患者。5、狂躁症狂躁症主要是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锂、卡马西平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改良电抽搐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婴儿容易受惊吓怎么办
婴儿容易受惊吓,可以通过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适当安抚、减少刺激、增加安全感、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 1、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如果婴儿在睡觉时,环境过于嘈杂,可能会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容易出现受惊吓的情况。建议家长给婴儿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且家长要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 2、适当安抚 由于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如果在睡觉时,出现了做噩梦的情况,可能会使婴儿受到惊吓。建议家长可以适当进行安抚,可以轻拍婴儿的背部,也可以适当进行肢体接触,能够增加婴儿的安全感,缓解受惊吓的情况。 3、转移注意力 如果婴儿出现受惊吓的情况,可以通过玩具、声音等方式转移婴儿的注意力,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4、多进行户外活动 可以让婴儿多到户外晒太阳,能够促进钙吸收,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也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5、药物治疗 如果婴儿受到惊吓后,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哭闹、食欲不振等,可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婴儿使用维生素D滴剂、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婴儿适当补充钙元素,如碳酸钙D3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 如果婴儿的不适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