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不会聊天?5大场合大咖教你聊天

  会不会聊天,跟智商高低无关,跟性格内向外向无关,甚至于跟知识是否广博也无关。关键是要够胆、用心,要释放自己也要悦纳他人。 

    不同的场合

  大咖聊给你看

  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管遇见谁都能迅速找到话题,然后天南海北掏心掏肺,让你觉得跟他们聊天的感受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倍儿爽!在这里,我们请来名人代言,亲自示范在不同场合下如何做到“会聊天”。

  瞬间拉近距离

  米歇尔·奥巴马:让对方感觉特殊今年3月米歇尔访华时到北京大学做演讲,一上来便给了“挑剔”的北大人一付暖心剂。她说:“我今天来到这里是因为我知道,未来取决于全世界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之间的联系。我们相信,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只是政府或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它更是人民——特别是年轻人之间的关系。”简单几句话把北大师生捧到了特殊高度不说,也暗合了年轻人渴望改变的心理,很快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应对无解难题

  李肇星:无伤大雅的幽默

  作为前任外交部长,李肇星的风趣早已是名声在外。有一年两会期间,发布会上有记者问道:“有人提出,我们的代表在哪里?认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不够畅通。对此您有何评论?”李肇星回答:“越是简单的问题越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在哪里?现在都在北京开会嘛。”

  对阵聊天高手

  朱军:火速抢夺主动权

  有一期《艺术人生》是朱军采访杨澜,两位主持大师现场PK。杨澜一出场就表示:“我带了两盒面巾纸,一盒给你一盒给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主动挑衅”,朱军迅速夺回了主动权:“红男绿女,还特别讲究。桌上有了这两盒面巾纸以后,好看多了。”

  如果需要道歉

  张亮:不卑不亢套近乎

  因《爸爸去哪儿》走红之后,张亮跟很多明星一样被“耍大牌”的传闻困扰,甚至在录制节目的间隙,因为拒绝拍照而惹恼了媒体!本以为这位新晋男神会跟其他人的反应一样,要么一本正经地拒绝到底,要么放下身段讨好媒体。然而没想到的是,他却用一句熟络而热情的“等回到北京后,请记者们吃麻辣烫”,将一场口诛笔伐消弭于无形之中。说到底,谁好意思跟自己的“铁哥们儿”计较呢?

  跳出流言纠纷

  马云:发挥“太极”的魔力

  有段时间,马云等名人拜访某著名气功大师的照片在网络上引起热议。面对这样的公众质疑,马云在其微博上回应到:“对未知的探索、欣赏和好奇,是我的爱好。”并声称科学不是真理,而是用来证明真理的。宏大而抽象的回答让质疑无从落地,网友们纷纷忘记了追问马云为何见大师,转而讨论科学到底是不是真理了。

  想要赢得人缘

  王诗龄:比别人多说一点

  《爸爸去哪儿》热播,年纪最小的王诗龄妙语不断。小村庄里寻找食材,其他小朋友只是向爷爷道谢并说了再见,王诗龄却拉着爷爷的手说:“爷爷,你在家里好好的啊。”一夜之间“好好的”就成了流行语。在鸡鸣岛的旅行中,王诗龄不仅在晚饭时帮每位老人分虾,还天真地对爷爷奶奶说:“你们吃了就不老了。”虽然只是多说了这么一两句,却让这个小姑娘乖巧可爱的形象深入人心。

  会聊天的小窍门

  高大上的态度不讨喜:谈话少点优越感,对方会开心一点。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过:“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他表现得比你优越。”

  细节越丰富越好:台湾主持人蔡康永非常强调这一技巧:只说“和女朋友去逛街”太平淡了,“和女朋友在电脑城逛了两个小时,最后女朋友买了个摄像头,为的是和另一个男生聊天,并坚持自己买单……”才有趣,让大家有想要继续聊下去的欲望。

  屌丝化的谈话切入点:英国人喜欢说天气,因为谁都可以说上两句。同样的还有生活话题,家居、八卦、服饰,这些比工作、创业等硬话题显得温情,随便谁都能搭话。

  在坦诚与戏言间把握尺度:表达真实想法当然是不错的,但有时要分清严肃话题与谈笑戏言的尺度。如果人家只是说说而已,你当了真反而会让对方不知所措。

  放下手机才能聊天: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心理学家指出,在面对面交谈中,边聊边玩手机是很伤感情的,因为手机会降低移情作用和人的理解能力。

  专家支招 5种常见情景这样聊

  情景1

  同事:我今天遇到一个特别不靠谱的司机,带我绕路走不说,我说他两句还说“谁让你自己不认识路”。气死我了!

  两种回答

  1、那你真够倒霉的。(总结式陈词,加重对方负面感受。)

  2、这样的司机真不负责任。(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但你吃一堑长一智,下次上车前先开导航。(建立希望,预设未来比较好的感受)

  心理分析

  对于来自朋友的抱怨,情感支持是第一要务,需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关心和爱护,接下来的建议才有可能被采纳。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能否不分青红皂白地第一时间表示情感支持是关系强弱的有力证据。另外,在给建议时可以将时间维度拉伸到未来,这能够帮助朋友缓解当下的负面情绪。

  情景2

  同事:我最近用了一款新的化妆品,感觉还不错噢。

  两种回答

  1、是不是啊?(隐含质疑)我一直在用的那款也很不错。(岔开话题,以自我为中心)

  2、我说为什么你最近脸色这么好呢。(表示认同,提供正面证据强化)是哪一款?我回去也查查,下次试试。(话题深入,表示兴趣和关切)

  心理分析

  总把话题绕到自己身上来的聊天方式并不讨喜。事实上,每个人都想表达自我,同时又都希望得到他人关注。如果这种关注很快且被动地被夺走,那么话题发起人无疑会不高兴,从而减弱继续聊天的兴趣。如果把话题维持在发起人那里,进行积极回应时还能注意补充细节,会让人感觉更加可信和真诚。

  情景3

  同事:不知道和老板在一块的那个人是谁?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两种回答

  1、那是Sammy。(封闭式结论)上个礼拜我们还一起吃饭来着,他说我是他见过的最能干的职员。(炫耀式陈述)

  2、噢,那好像是Sam,姓什么我忘记了。(模糊答案,缩小信息差距)上周在一个公开场合我遇见过他。(细节补充,但无过分描述)

  心理分析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邓恩通过实验发现,相比较熟悉的伙伴,人们能够从与陌生人的交谈中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和愉悦感。因为面对陌生人时,我们的状态相对更轻松,即使是对方有些炫耀,你也不会太受伤。而在同事之间,聊天更倾向于是种印象管理策略——谁都希望维护自己的好形象。如果你在熟人面前炫耀,那么无疑会遭到抵抗。所以你可以利用一些不确定的词汇作为修饰,在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同时保持谦虚态度。

  情景4

  同事:我特别讨厌Amy,她的人品有问题。上回她管我借了1万块钱,到现在都没还,而且提都不提。

  两种回答

  1、就是,我也这样觉得。(轻易表态跟随)她何止人品差,我见到她都想吐。(迎合,无节制夸大)

  2、听你这样说,我也觉得Amy有问题。(谨慎判断,缓和情绪)如果她不还钱,我觉得你还是应该找她谈一谈。(合理化建议)

  心理分析

  一场聊天有红花有绿叶,有主导谈话的,也有当捧哏配合表演的。如果捧哏过度,反而会让逗哏的不知所措。人家也许只是抱怨两句,但配合的人太认真,把矛盾上升到敌我不可调和的高度,对方想下来都找不到台阶。所以在聊天中一味地迎合并不明智,给予情感支持也要保持理智。

  情景5

  同事:我上周看电影碰到ex 了,他和一个女孩在一起。我没跟他打招呼,但心里有点不舒服。

  两种回答

  1、你们俩早该分了。(武断下结论)那女孩有你漂亮吗?(提起威胁性话题,加重负面情绪)

  2、要是我也会不舒服的。(感同身受)上回我遇到ex,立刻闪人了。(细节补充,给予共情)你现在心里好些了没有?(关注当下,情感共鸣)

  心理分析

  聊天深入总能碰触较为敏感的话题,比如对方的情感生活。面对这类问题,不要妄加评价是你必须遵守的戒条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方并不是在征求建议,而是寻求情感支持。所以,对方的感受和情绪才是关注重点,而非一些表层的事实,比如ex的新女友是否漂亮等等,这些讨论反而会让对方感觉受到侵犯。

2014-11-06 00:08:50浏览9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