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青春期突围:读懂青涩的心

  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奇装异服的“非主流”造型,烟不离手、酒不离口的痞子举止,小小年纪就“老公”、“老婆”叫着……许多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用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同整个世界对抗着。调查显示,12~18岁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有叛逆表现,如顶撞家长、早恋、打架等司空见惯。不过,很少有人能走进这些孩子的心灵,试着读懂叛逆背后的苦楚。

  最近,我看到一部名为《青涩日记》的电影。主角王曲曲面对跟情人育有女儿的父亲、沉迷麻将无所事事的母亲,被推向了叛逆和绝望的边缘。没人知道他那张清秀忧郁的面庞后,隐藏着多少对爱的渴望,所有人看到的是他跟现实的对抗——沉迷网游、冷漠、自残……不少人讨厌他,但谁又想过,父母在追求自己生活的过程中,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青春期是孩子认识世界以及了解、完善自我的重要过程。此时的孩子会思考,但对很多事情似懂非懂。特别是“小升初”,离开相对封闭的小学,家长和老师的关心相对少了,与社会的接触增多,多元环境会对孩子已经构建起来的认识产生冲击。加上正值身体二次发育,带动心理变化,孩子容易否定过去的认识,进而和家长产生对抗。对抗中,有时是孩子的错,有时是家长的错,比如工作忙顾不上了解孩子的思想变化、夫妻吵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孩子犯错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打骂等。过多的委屈和埋怨交织在一起,孩子就会叛逆。从心理上讲,男孩比女孩更坚强,但这种坚强容易转化成更严重的叛逆,所以我们看到,男孩“坏”起来往往比女孩更明显。

  因此,孩子叛逆大多是父母酿成的,尤其是两种家庭环境最容易养出叛逆孩子。其一,单亲家庭。俗话说“四十不惑”,人在40岁左右可能会对自己、家庭、未来产生新的认识。假如夫妻间达不成一致,就可能“劳燕分飞”,也就是“中年危机”。父母离婚会打破孩子对世界的看法,更容易产生叛逆的行为,尤其可能会用早恋来弥补爸妈给不了的爱。其二,家庭暴力。不少父母还秉持传统的“不打不成才”的教育方式,从不听取孩子的心声,一味“武力镇压”。孩子内心想法得不到理解,只能加重反抗情绪。

  我建议,家长同青春期子女交流应把握3个原则。首先,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心理成长过程,只是表现形式和轻重不同而已。既然不可避免,就做好应对准备,而且家长应该为孩子没有错失人生成长阶段而高兴。其次,正面引导,多与孩子耐心沟通,不要一味指责、打骂。最后,多分析原因,少定性,更不要一棒子打死。家长面对叛逆行为,要试着去理解背后的原因,并反省自己。

2014-08-29 01:32:43浏览4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心理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