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情绪中暑”多看蓝、绿色可缓解

  夏季高温酷热,我们除了要预防中暑,也同样需要预防“情绪中暑”!

  所谓“情绪中暑”,即指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它属于一种季节病,天气炎热是一个诱因,但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也同样容易导致“情绪中暑”,一些性格敏感、情绪化以及个性内敛的人比较容易中招,它在上班族和学业负担重的学生中也比较常见。

  情绪中暑的人,通常表现为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等。炎热夏季,人们比较容易烦躁,轻微的“情绪中暑”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特别是下午和晚上,不少人的情绪更容易走入“灰色地带”,动不动就发火或者自己生闷气。

  如何预防“情绪中暑”?心理专家认为主要是养心,需要学习情绪控制法,比如呼吸训练、冥想以及肌肉放松练习。而且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平时要有让自己充电的方法,比如运动等,建议在盛夏心烦意燥时,找个最感兴趣、最擅长的事来做,可以转移不良的情绪;但情况严重者需要及时就诊,譬如有精神心理面的疾病,就需要再开些药物来抑制发病的苗头。

  另外,专家还给出了小建议:即情绪不稳,烦躁,易激惹时可以看看绿色蓝色等冷色系颜色的东西,有助于平稳自己的心境。作息时间要有规律,吃好三餐。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食物,多吃一些西瓜黄瓜丝瓜冬瓜苦瓜、绿色食品和西红柿等,这些都具有解暑清热功能,有助于减少情绪烦躁。保证睡眠,如果晚上睡眠不够,第二天要适当午休。一旦出现睡眠障碍,要及时调节,否则时间长了,就容易引起情绪障碍。

2014-07-31 00:34:39浏览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暑拔火罐有用吗
中暑拔火罐在一定情况下是有用的,特别是对于轻度中暑或中暑先兆的患者。然而,对于重度中暑患者或存在禁忌症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或避免拔罐治疗。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而拔火罐,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负压吸附于人体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治疗效果。拔火罐可以通过其独特的负压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热邪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暑症状。特别是对于轻度中暑或中暑先兆的患者,如表现为头痛、头昏、口渴、乏力等症状时,拔火罐可能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常用的拔罐穴位包括大椎穴、委中穴、曲池穴等,这些穴位与中暑症状密切相关,通过拔罐可以刺激穴位,达到泻热解暑的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拔火罐并非中暑的唯一或首选治疗方法。对于中暑患者,最重要的是立即脱离高温环境,采取降温措施,如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等。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具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尽管拔火罐在中暑的辅助治疗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并非所有中暑患者都适合拔罐。特别是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如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时,拔火罐可能无法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甚至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加重病情。此外,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皮肤破损、心血管疾病等禁忌症时,也应避免拔罐治疗。此外,拔火罐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其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拔罐时间、拔罐部位、拔罐力度等。因此,在进行拔罐治疗时,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