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学会给予有助健康长寿

  英国有句谚语:“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赠与别人玫瑰时,手上会留下一缕芳香,这就是给予回赠的礼物。研究发现,给予是一种愉快的经历,这种体验与获得巧克力、金钱等物质一样,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更为宝贵的是,除了心理上的满足,它还能让我们的身体受益。近日,美国“心理中心”网站刊文指出,给予有助于延年益寿。

  给予往往比索取更难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给予的定义是“使别人获得;给”。也许有人要问了:“为别人付出,自己何谈快乐?”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指出,给予是一种利他行为,就是出于自愿、不计较外部利益去帮助他人。其实,给予别人帮助是人之本能,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同理心理论”。当目睹他人陷入困境时,旁观者能真切感受到他人的焦急、痛苦,以至于不假思索地伸出援手,这得归功于大脑中存在的一类神奇的神经元,它们不仅会在人有亲身体验时被激活,在看到他人喜怒哀乐时也能被激活,从而“感同身受”。因此,当看到受助者脱困后的快乐时,助人者也会有自己转危为安般轻松和满足的感觉,这些正是让人们感到幸福情绪的基础。

  “利他性是人类漫长进化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学会互惠、付出、协作,你帮我,我帮你,才能更好地生活。”汪冰说。

  可惜,现实情况却不乐观。现代人似乎习惯了索取的思维方式,父母、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都成为索取对象,不愿意过多付出就想拥有金钱、地位、友情、爱情、成功……美国也同样如此,就在美国“心理中心”网站刊登的这篇文章中,心理学作家约翰·阿莫德奥博士提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什么给予比索取更难?”

  在汪冰看来,人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我们处于陌生人社会,彼此信任度低,经常出现“扶摔倒老人可能被讹”等“做好事没好报”的事情。当人们缺乏安全感,对社会产生质疑时,就会不敢付出。第二,现代人太忙于追求可以量化和物化的东西,比如金钱、车、房、名牌等,“我的房贷还没人替我还呢,我凭什么管别人?”第三,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让大家身心疲惫,没有精力再去给予别人帮助,“每个人都期待被别人关怀时,就很难再去主动关心别人了。”汪冰说。

  给予有五大健康好处

  有时,我们更习惯于接受,不习惯给予。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错过了给予所能回赠的种种好处。美国一项针对2000名志愿者的研究发现,在两个以上机构从事志愿者活动,对健康的益处仅次于戒烟。“我聊天时经常跟别人说,要是你不想戒烟,又想长寿,那就去做点好事吧。”汪冰说。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生命伦理学教授、无限大爱研究中心负责人史帝芬·波斯特这样评价:“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可能超过你的想象。

  保护心脏。史帝芬·波斯特对中青年和老人以及不同种族、职业的人进行研究后发现,给予可以全方面地保护身体健康,对心脏疾病的预防能力是阿司匹林的一倍。

  延长寿命。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发现,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人更长寿,4年内的死亡率为1.6%,从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人死亡率则为4.3%。无限大爱研究中心的研究还发现,帮助朋友、亲人、邻居、支持伴侣等行为,都会降低疾病死亡率。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花5年时间追踪了423对老年夫妻后发现,排除年龄、性别、健康和心理等因素外,不相互支持的受试者5年内死亡的概率高出两倍。

  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汪冰说,给予可以帮助人们排除愤怒、憎恨、嫉妒等负面情绪,带来幸福感,从而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

  提升自信,增强幸福感。有一项针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研究,研究人员让他们给67名患有其他疾病的人每天打电话,一次15分钟,用3年时间为对方提供精神上的支持。结果发现,在获得人生满意度方面,助人者是受助人的7倍,也更有益于这些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疾病治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的耐心、自信等对健康有益的情绪都会提升,当你有力量改变别人的生活,感觉到自己被需要时,你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痛苦,反而会变得轻松起来。”汪冰说。

  提高免疫力。不吝啬帮助他人的人,会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好的人,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会降低很多,免疫功能也更强大。而免疫力就像身体的隐身防护墙。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弗里德曼和莱斯利·马丁甚至这样形容人际关系:“它对健康的作用与水果蔬菜、运动、体检同样重要。”

  只要愿意,给予无处不在

  给予和付出无处不在、可大可小,从做慈善、做好事、帮助困难之人,到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如何做到更好地给予,汪冰给出了以下建议。

  1.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就像照镜子一样,你在给别人微笑的同时,也会收到一张笑脸。这个笑可能会温暖一颗受伤的心灵,拉近同事朋友间的距离,让你充满勇气和信心。

  2.多拥抱。和微笑一样,一个拥抱给别人的是温暖,给自己的可能更多。美国《赫芬顿邮报》刊登研究称,多拥抱可以降血压、减压、有益心脏健康、减少恐惧。

  3.赞美别人。约翰·阿莫德奥博士说,如果能多加留意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发现他们的美好、善良和创造力等优秀品质,表达我们的感激与赞美,这会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在为他人的生活施加积极影响的同时,那种满足感也会令我们自己动容。

  4.忠诚。人的欲望很难控制,对人忠诚可以说是一种更高级别的付出,尤其在婚姻关系中,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双方的理解和相互支持。

  5.给予他人宽容。宽容是一种无形的给予,更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代表了思想的成熟,凡事不要过于苛求,给了别人机会,我们也会获得信任和尊敬。

  6.培养耐心。当别人与你意见不合时,当你对最亲近的人表现得不耐烦时,请耐心地听他们说完话,这也是一种给予。

2014-07-25 05:36:51浏览3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受风后头晕头胀恶心怎么回事怎么办
受风后头晕头胀恶心多考虑是受凉、睡眠不足引起的,也可能是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脑供血不足等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受凉如果长期处于寒冷的环境下,可能会使头部受到寒凉刺激,导致脑血管收缩,从而出现头晕、头胀、恶心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注意自身保暖,适当增加衣物,也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进行改善。2、睡眠不足如果长期熬夜,可能会导致睡眠不足,容易使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可能会出现困倦、头晕、头胀、恶心等症状。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多加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进行缓解。3、偏头痛如果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可能会使脑血管收缩,容易诱发偏头痛,疾病发作时会出现头晕、头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改善。4、紧张性头痛如果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可能会使头部肌肉牵拉,容易诱发紧张性头痛,疾病发作时会出现头部隐痛、钝痛、胀痛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萘普生片、酮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改善。5、脑供血不足如果长期吸烟、大量饮酒,可能会导致大脑动脉循环障碍,引起脑供血不足,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睡眠障碍等。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片等药物改善病情,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过大。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吹风头疼恶心想吐是怎么回事
身体被风吹后头疼恶心想吐,一般与偏头痛有关,但不排除与工作压力过大、风寒感冒等因素也有关,患者需要根据上述发作的原因,采取合适的方法改善症状。 1、偏头痛 偏头痛可能是家族遗传、经常暴饮暴食、颅脑神经细胞过于兴奋、精神压力过大等导致的,对颅脑血液微循环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颅脑内血液循环系统紊乱,诱发偏头痛,出现头疼恶心、视力模糊、面部麻木等症状。若患者在患病阶段出现头部疼痛较为严重,可以按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来改善,也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敷头部等方法,促进受损部位的血液运行,辅助改善不适的症状。 2、工作压力过大 如果长期处于工作压力过大的环境,对颅脑神经递质传递可造成影响,出现颅脑神经递质传递紊乱的情况,影响颅脑神经组织的正常功能,出现想吐、睡眠质量变差等症状。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慢跑或爬山等体育活动,调节自我的精神状态,改善神经递质传递紊乱造成的影响,也需要保持准时休息等好习惯,及时让颅脑神经得到足够的放松时间。 3、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可能是长期处于气温过低的环境、自身免疫力过于低下、不喜欢运动等引起的,易受到外界环境中冷气的刺激,造成人体内部冷气过多,引起风寒感冒,出现恶心、经常咳嗽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风寒感冒冲剂、感冒灵颗粒等药物来改善,如果患病阶段出现咳嗽等症状,患者也可以使用右美沙芬颗粒、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药物来改善。 除此之外,发生上述症状也有可能与急性鼻窦炎有关,患者需要遵医嘱做好鼻内镜等检查,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改善不适的症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