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总在春天生病?专家:其实是心理作怪

  “我总是会在春天生病,并且吃药、住院都没有用,一过了春天,我的病很自然的就会好了。”这是我的一位咨客走进咨询室跟我说的第一句话。

  虽然是在说自己,但她的表情却是很自然及放松的,甚至有一些喜悦的成分。好像在说一个局外人,或者在说一个有趣的事情。我问了她发病的年限及之前的生活事件,她像说故事一样和我娓娓道来。

总在春天生病?专家:其实是心理作怪

  谈到自己的童年,她哭了,因为自己是女孩,所以从小就是被忽略的那个孩子。父母对弟弟很宠爱,却对自己很少关注,更不要说疼爱之类的了。倒是近几年来,因为自己时常生病,反而和父母容易接近了,父母开始关心自己了。

  生病了,是一种表面现象,这在心理学上叫“症状”。症状是表面上的,是人们看得见的东西,如她每年的感冒,其表现症状可能是发烧、打喷嚏、流鼻涕或咳嗽等。表面症状会提醒自己或别人要关注自己了,有需求了,只是当事人不一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特别是深层的心理需求。

  而我的咨客,她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呢?

  爱、被关注,这是她幼小心灵缺失的心灵养分,而这些对于人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力量。

  精神分析认为,任何症状都是有意义的,当事人都可以从症状中获益。比如这个女孩,通过生病而获取父母及其它人的关注及爱。

  我再问,在你第一次在春天生病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她的头慢慢低了下去,说了相恋了五年的男友分手了。

  都怪自己,她说。因为在相恋的时候,自己总是太任性,总希望他时刻都能陪着我,担心他有别人而总是查看他的手机。一开始,他还说能包容我,可是时间一长,他就受了不了,所以就分手了。现在自己觉得很后悔,多希望以前自己会懂事一些,也不至于会这么快的结束这份感情。

  我首先肯定了她有较强的内省能力,这本来就是她自己的一种内在资源。告诉她,其实,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关键是要在这次失败的恋爱中找出经验,这样,这场恋爱才会是有价值的。

  从小就缺少关注的她,一方面是自己得不到关怀和爱的忧郁和怨恨,一方面又充满自己“不值得”被关怀和爱的自责和自我否定。两种矛盾的心理体验,形成她敏感多疑的性格,从而对男友不断的怀疑和猜测。

  第一次谈恋爱,第一次体会到被爱及关注,自然就会如同渴了许久的人见到水一样,拼命去问对方要。但男友毕竟不是心理咨询师,也不是父母,他不可能知道她的潜在的心理需求,也不可能给到她本来应该是父母给的东西。

  为何一直会在春天生病,这好像是一个仪式,在记念着自己和男友那场爱情,所以当自己跟心理咨询师谈起这件事情来神情才会如此的放松,甚至会有些幸福的感觉。

  所以,是她,让自己生病了。

  心理需求,并不是压抑下去就看不到了。它总会找途径来获取满足,不管是名门正派,还是歪门斜道。

  咨询结束后,她笑着对我说:“刘老师,明天春天,我不会再生病了。”

  刘松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轻松心理工作室创始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国家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培训讲师,心理咨询督导师,39健康网心理频道专栏作者。擅长婚恋情感、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心身疾病、神经症等。

  >>> 进入刘松燕专栏

2014-04-16 01:49:59浏览6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蛇胆疮神经痛怎么治疗
蛇胆疮神经痛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通过药物治疗、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与红外线照射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或疼痛科就诊,进行详细检查,评估神经痛的程度及原因。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缓解神经痛的关键。常用药物有加巴喷丁,能调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减轻神经痛症状。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使用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但此类药物有成瘾性等副作用,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外,还可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减轻神经痛。但注意,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2、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与红外线照射治疗: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通过电极片将特定频率的电流导入疼痛部位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达到止痛目的。红外线照射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缓解疼痛。二者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3、针灸治疗:选取与疼痛部位相关的经络穴位,如夹脊穴、阿是穴等,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但中医治疗疗程相对较长,常作为辅助手段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且需由专业人士操作。建议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人群,保持疼痛部位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和摩擦,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加重疼痛及病情。。定期复诊,观察神经痛缓解情况,若疼痛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皮肤红肿、破溃等,应立即复诊。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疱疹神经痛一般多久好
疱疹神经痛的恢复时间差异较大,短则3~4周,长则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其恢复时间受疱疹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如果出现疱疹神经痛,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体格检查、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病情。对于病情较轻的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若能在发病早期及时治疗,数周时间疼痛可能逐渐缓解。部分年轻且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在疱疹出现初期就接受规范治疗,身体恢复相对较快,疼痛可能在3~4周明显减轻。然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疱疹面积较大的患者,神经痛持续时间会延长,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比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较弱,疱疹神经痛可能持续3~6个月,甚至更久。除疱疹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外,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对恢复时间影响显著。年龄越大,神经修复能力越弱,疱疹神经痛持续时间越长。同时,若患者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和修复功能,导致神经疼痛恢复缓慢。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是常用手段。加巴喷丁可抑制神经异常放电,缓解疼痛;普瑞巴林也有类似作用,能有效减轻神经痛症状。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神经痛,可考虑在医生的操作下进行神经阻滞术,能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减轻患者痛苦。若患有疱疹神经痛,应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日常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保持疼痛部位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火锅、炸串等,以防加重疼痛症状。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用什么药
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患者可选用加巴喷丁胶囊、氨酚曲马多片、甲钴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在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下合理用药。1、加巴喷丁胶囊:该药物可特异性结合于中枢神经系统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α2-δ亚基,减少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阻断疼痛信号在脊髓和大脑中的传导,以此缓解带状疱疹导致的神经痛。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嗜睡、眩晕等症状,这是由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通常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身体会逐渐耐受,症状有所减轻。2、氨酚曲马多片:氨酚曲马多由对乙酰氨基酚和曲马多组成。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提高痛阈,发挥解热、镇痛作用;曲马多则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与μ-阿片受体结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双重机制协同,可有效止痛。此药对各种中至重度疼痛,包括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然而,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便秘,因为药物可能会减弱肠道蠕动。3、甲钴胺片:甲钴胺作为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参与一碳单位循环,能够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修复受损的神经纤维,恢复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辅助缓解带状疱疹遗留的神经痛。其在帮助修复受损神经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麻木症状。该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用药期间,建议患者严格按照医生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服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若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务必告知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此外,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带状疱疹神经痛痛多久
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急性期疼痛明显,1到3个月若免疫好,疼痛可减轻;免疫弱或损伤重,疼痛可能超过3个月甚至数年。此外,年龄大、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能会延长疼痛时间。在带状疱疹急性期,也就是出疹后的1个月内,病毒对神经的损伤处于快速进展阶段,此时神经痛最为明显且难以忍受。随着时间推移,如果患者的免疫系统能较好地发挥作用,身体开始积极修复受损神经,从1个月往后到3个月这段时间,疼痛通常会呈现出逐渐减轻的趋势。但要是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较弱,或者病毒对神经造成的损伤范围广、程度深,疼痛就可能持续超过3个月,甚至延续数年。但多种因素会影响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时间区间。年龄因素至关重要,年龄越大,神经的修复能力越差,疼痛持续的时间往往就越长,例如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几率显著高于年轻患者。此外,治疗时机和方法对疼痛时长影响巨大,早期及时且规范地进行治疗,能有效缩短疼痛时间;相反,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当,疼痛就会迁延难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带状疱疹神经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加重疼痛感受。因此,患者要学会调整心态,可通过听音乐、阅读、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