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一周心理日程表:“心理能量”周一最高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一周中每个人的心理周期、工作节律、生理指标都会有细微的差别。加拿大心理学家、麦吉尔大学教授德比·莫斯考维茨曾作过一个有趣的研究,根据人一周的行为规律画出了一幅一周工作节律图,她认为,人的一周是有规律性的。周一到周五,工作节律大不相同,一周的前半部,人的精力旺盛,态度和行为比较激进;一周的后半部,人的精力逐渐下降,却也更易通融。

  周一:双重过渡期

  作为一周工作的开始,星期一是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过渡期”。双休日之后,人体的生物钟往往还没有调节过来,一下子从休闲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总感觉有很多的事忙也忙不完,却偏偏又丢三落四。星期一往往会伴随着疲倦、头晕、周身酸痛、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据统计,星期一迟到者增多、看病者增多、疲劳者增多。请假的人数也在一周中是最多的,并且制造请假借口的创意也最活跃。

  同时,将近一半的职场人士不希望自己在星期一被打扰。如果这个时候你去拜访客户或者找老板谈判,往往会碰一鼻子灰,大家都在应付堆积了两天而杂乱的工作,没有人会有心情听你描述某个计划和方案。尤其是在星期一的早晨,可能你的客户正因为股市开盘遭遇“黑色星期一”而恼怒,你的出现只会让他失去理智。

  周二:节奏加快期

  刚刚挨过紧张、纷杂的星期一,很多事情好像缺乏一个清晰的脉络。人们通常认为周一是整周中最糟糕的一天,但现在看来似乎不是这样。部分白领会轻松度过周一。他们和同事闲扯周末趣闻,同时调整精力准备进入工作状态。

  到了周二,他们开始走出闲散状态,着手处理遗留的电子邮件,安排本周工作计划,压力也随之而来,工作量和压力水平都将达到峰值。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在周二通常会放弃午休时间,加紧干活。

  周三:状态平衡期

  星期三是一周的转折,延续了星期二的忙碌,周三职场人士已经完全适应了忙碌的工作状态,星期三的职场人士可以和“超人”媲美。同时,周三处在一周工作日的正中间,上一个周末的快乐已经远去,而下一个周末似乎还遥遥无期,人们仿佛坠入到“工作泥沼中”,心理兴奋度会出现下滑。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心理学家查尔斯·阿热力教授最新的研究结果表示,周三是人们情绪最低点,更容易对实际问题感到焦虑和担心。作为一周7天的中间时段,周三接受的信息变多,极易造成信息焦虑,进入人们视线和大脑中的信息越多,心理受到的冲击和负累也越多,致使人感到疲惫和焦虑。

  心理专家指出,周三同时也是精力最旺盛的日子,往往思路活跃最具创造性。因此,这一天是制定战略、开展“头脑风暴”的最佳时间,也是决策技能最能得到发挥的时候。此时的人都会寻求一种平衡。在处理了两天内部事务之后,在周三人们或许更希望和外界做一种交流以达到平衡。

  周四:易于妥协期

  在经过了前三天高效率的工作、高强度的加班后,职场人士都已经身心疲惫,生理和心理都受到挑战,有人说,星期四属于“黎明前的黑暗”,就好比熬夜的人,凌晨四五点往往是最难熬的时候,跨过这道坎,便又海阔天空了。

  因此,心理专家总结,周四的时候,人的顺从性最高、最好说话、比较通融,这种时候去找客户,客户向你妥协也最有可能。

  周五:心情愉悦期

  这是每周工作的最后一天了,你不妨留意一下,这一天里你完成的工作,在数量、质量上是否比平时都要高?一些在平时看来有些头痛、棘手的事情,在这一天里却比较容易OK。如果你是个最不情愿加班的人,碰到这天你会不知不觉地干过了点,直到有电话邀请才把你唤醒,你还会惊叹:“时间过得真快啊!”

  调查显示,按道理因为即将放假而没有心思工作的星期五成为工作效率最高的一天。因为熬到了周五,人们总希望一周事一周清,一些一周内纠缠不清的事情这个时候来个了断。这就像你手里拿着一张马上可以兑现并且由你自由支配的大额支票——今天下班后,意味着“漫长”的双休日开始了,于是你的心情也会随之欢快。

  心理专家解析:工作节律与心理息息相关

  “心理能量”周一最高。周六、周日大部分人对工作、对事业的愿望和欲望的兴奋度不够,而经过周末两天的假期,心理、生理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周一的 “心理能量”是一周中最高的,注意力水平也最高,这个阶段应该适合做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工作。而神经兴奋度持续两天左右,周三出现下滑,周四会出现疲劳症状,工作效率下降,适合做机械性的工作。作为工作日的最后一天,期待假期的心情也会致使兴奋度上升,因此,周五应该也是工作效率比较高的。

  “心理动力”需要激活。大家普遍在周一出现迟到、疲惫的情况,是因为经过周末两天的休息,心理暂时放松,需要一天到一天半左右的“被发动”阶段。而在周二“心理动力”会逐渐被激活,所以,大家会感觉周二的工作效率比较高。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采取措施,把“心理激活期”缩短。例如:不断给自己“ 周一要精神饱满、情绪欢畅”的心理暗示;合理安排自己的双休日;周日晚上为自己下周工作做一个设想,周一的工作节奏不要太快,强度不要太大。

  心理专家强调,每个人的心理节律、工作节律各不相同,如果留心,你总可以找到适合你一周的周期规律,应时而动,从而将效率发挥至极致。必要的时候,同事、上司、下属、客户、供应商一周的节奏规律也可以成为你了解的内容。选择在恰当的时间找恰当的人办恰当的事。

2014-05-12 00:52:48浏览4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尹春燕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孩子发烧怎么物理降温退烧快
孩子发烧时可通过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冰袋冷敷等物理方法实现较快降温。这些物理降温方法操作相对简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降低体温,缓解不适。1、温水擦浴:温水擦浴是常用的物理降温手段。准备32℃-34℃的温水,用干净柔软的毛巾或纱布浸湿后,轻轻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擦拭时动作要轻柔,每个部位擦拭3-5分钟,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目的。2、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孩子的额头,其所含的凝胶成分可通过水分汽化吸热,降低局部皮肤温度,进而缓解头部不适,对降低体温也有一定辅助作用。退热贴一般可保持8-10小时的降温效果,若孩子出汗较多导致退热贴脱落,应及时更换。3、冰袋冷敷:冰袋冷敷可有效降低局部温度。将适量冰块装入冰袋,或用塑料袋代替,加入少量水后排出空气扎紧袋口。在冰袋外裹一层薄毛巾,放置在孩子的额头、颈部两侧、腋下等部位。冷敷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皮肤颜色,若出现苍白、青紫等异常,应立即停止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15-20分钟为宜,可间隔1-2小时再次冷敷。若孩子发烧,不要盲目自行处理。应先测量孩子体温,观察伴随症状,如精神状态、食欲、有无咳嗽、呕吐等。若体温低于38.5℃,可优先采用上述物理降温方法。若体温超过38.5℃,或采用物理降温后体温仍持续不降,伴有精神萎靡、哭闹不止、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孩子不自信自卑心理恐惧怎么克服
孩子不自信、自卑心理和恐惧,可采取建立积极沟通、鼓励参与活动、设定合理目标、培养特长技能等方法来克服。1、建立积极沟通:营造一个开放、信任的沟通环境至关重要。家长应主动与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积极、鼓励的语言,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增强自我认同感。2、鼓励参与活动:鼓励孩子参与各种社交、体育或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孩子能结识更多伙伴,拓展社交圈子,锻炼社交能力。在活动中,孩子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这有助于提升自信心。3、设定合理目标:为孩子设定明确、具体且可实现的目标。目标不宜过高,以免孩子因无法达成而产生挫败感;也不宜过低,要具有一定挑战性,让孩子在努力后能够成功。每一次成功完成目标,都能给予孩子成就感,逐步积累自信。4、培养特长技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其提供学习和发展特长的机会。当孩子在某一领域表现出色,拥有一技之长时,会极大地提升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同时,特长培养过程中的坚持和努力,也能锻炼孩子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正面反馈。避免过度比较,不要将孩子与他人进行不恰当的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的自卑心理和恐惧情绪较为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刚出生的孩子身上有红点是什么原因
刚出生的孩子身上出现红点可能与环境因素这一非疾病因素有关,也可能与湿疹、幼儿急疹、新生儿脓疱疮等疾病因素有关。若红点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一、非疾病因素:新生儿皮肤娇嫩,对外界环境较为敏感。高温、潮湿或衣物材质不佳如化纤衣物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刺激皮肤,导致红点出现。此外,蚊虫叮咬也是非疾病因素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尤其是在夏季或户外活动时。二、疾病因素:1、湿疹:湿疹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病之一,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水疱等,常伴有瘙痒。湿疹的成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2、幼儿急疹:虽然幼儿急疹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但部分新生儿也可能因病毒感染而出现此病。幼儿急疹的特点是高热后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通常热退疹出,无需特殊治疗,皮疹可自行消退。3、新生儿脓疱疮: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新生儿皮肤防御功能差,皮肤褶皱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容易因潮湿、摩擦而破损,细菌趁机侵入并大量繁殖,引发感染。初期表现为散在的红斑,随后迅速发展为薄壁脓疱,疱液开始澄清,后变混浊,破裂后可形成糜烂面,有黄色渗出物。针对新生儿身上出现的红点,家长应保持冷静,首先观察红点的形态、数量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日常护理中,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干爽,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用品,穿着纯棉衣物以减少皮肤刺激。同时,保持室内通风换气,维持空气清新,避免孩子处于闷热潮湿环境。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女孩子毛发多正不正常
如果遗传因素导致女孩子毛发较多且不伴有其他异常表现,或在青春期因激素水平生理性波动出现毛发稍多,通常是正常的生理范畴。但如果毛发过多且呈男性化分布,如出现上唇胡须浓密、乳晕周围长毛、下腹正中线毛发增多等,同时伴有月经紊乱、不孕等症状,则属于不正常情况,可能是疾病导致的多毛症,可能与体内激素失衡相关。正常情况下,毛发多可能受遗传影响,若家族中女性普遍毛发较为浓密,后代女性也可能遗传到这种特征。青春期时女性身体发育,激素水平会有一定波动,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可能导致毛发比之前稍多。一般随着身体发育成熟,激素水平稳定,毛发情况也会趋于稳定,这种因生理因素导致的毛发增多,通常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无需特殊干预。不正常的多毛症,常见病因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是导致女性多毛的常见原因之一,患者由于卵巢产生过多雄激素,致使毛发增多。治疗上,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调节激素水平,还可使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若为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引起,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进行治疗,严重时可能需手术,如肾上腺切除术。若发现女孩子发现毛发过多且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激素水平检测、超声等检查,以明确原因。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精神压力。合理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维持正常体重,因为肥胖可能加重内分泌失调。若确诊为疾病导致的多毛症,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