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两岁宝宝爱“自虐”?源于心理需求的缺失

  两岁的涵涵最近变了。以前,她爱发脾气,也只是哭闹一下就罢了。现在,她竟会用两只手打自己的脑袋,揪自己的头发,要是前面有东西,不管前面是墙还是人,就拿自己的脑袋往上撞,撞疼了又会委屈着更大声的哭……这种奇怪的举动可吓坏了涵涵妈!才两岁的宝宝,怎么会这样呢?

  实际上,像涵涵这样发脾气的宝宝并非个案,网上也有不少妈妈的留言,看到宝宝用千奇百怪的方式伤害自己,都心疼不已,难过不已,可又不知道用怎样的办法才能让宝宝不伤害自己。也有妈妈表示担忧,这样的宝宝是不是有自虐的倾向呢?

  特邀专家:梁健恒

两岁宝宝爱“自虐”?源于心理需求的缺失

梁健恒01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培训师,亲子教育心理专家,心海榕心理公益团队成员,香港园艺治疗协会会员。曾任广州电视台多个节目的心理指导专家和嘉宾评委,并曾多次在《中华名人》、《家庭健康》、《心灵世界》、《广州社区通》等杂志和报刊上发表心理文章,以及接受《新快报》、《信息时报》、《老人报》等媒体的采访,获得一致好评。

  一发脾气就“自虐” 宝宝是怎么了?

  宝宝也会自己伤害自己?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在成人看来,这种行为就是自虐,是有心理问题。那么,为何这么小的宝宝也会出现如此奇怪的行为呢?

  知名心理专家梁健恒表示,在心理学上,涵涵的这种自我伤害的行为,我们称之为“自我攻击”。这其实是孩子的一种长期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和尊重的心理压抑,和心理上自我防御机制的消极的保护性反应,也是负性情绪的发泄。

  此时,父母应该明白的是,所谓对孩子的好,不应该以父母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而是要以宝宝的感受去衡量。“很多父母只知道对宝宝好,可有没有想过,宝宝是不是真的觉得舒服?”梁健恒说,譬如,宝宝哭闹不已,因为他渴了,这时,你也很关心他,给好吃的食物、好玩的玩具等等来想尽办法的安慰,可宝宝口渴的需要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便产生了偏差。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实,你并不懂宝宝的真正需求。

  而且,太小的宝宝还不懂的表达。他们无法像成人一样,有需求可以表达出来,所以父母要理解宝宝的情绪是件困难的事情,这需要你慢慢的学习。

  另外,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三个点很关键,即安全感、自信和关爱。对婴儿来说,其获得的安全感和关爱够不够尤为重要。如果宝宝的需求经常被忽视,他会觉得爸爸妈妈是在冷漠他,不理解他,慢慢的就会发展成一种情绪,即认为“我是不好的”。这是宝宝天生的一种“原始自恋”——喜欢归咎于自己。若宝宝经常觉得“我不好”,便会出现“自我攻击”的情况。

  所以,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父母对孩子的关注是否足够,又能否能读懂孩子的真正需要。一般来说,心理缺失较多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自我攻击的现象。如果这种行为一旦重复多次,就可能会形成孩子人格的一部分,长大后更容易出现自虐倾向,需要父母引起重视。

  冷处理or事事顺从?皆不可取

  那么,如何应对宝宝的这种“自我攻击”行为呢?有些宝妈们表示,不用理会,慢慢的就会好了,而大部分妈妈的做法则是事事顺从,想尽办法的去满足宝宝,毕竟看着太心疼了。

  “从成长规律来看,3岁以前的孩子是最需要安全感和关爱的时候,应该尽量去满足孩子。”梁健恒说,因而,这种“不理会”的冷处理方式是不可取的,宝宝只会因此感受更多的冷漠和被忽视,觉得自己没价值、不值得被爱,还可能会为以后的抑郁症打下基础。

  所以,3岁前的孩子一定要尽量的去关心他、满足他。当然,这种满足并不代表事事顺从,它也得讲究方法。譬如,宝宝一旦哭闹,有些父母为了不让他哭,就会想方设法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是不科学的。其实,孩子哭是说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此时,你应该做的是去陪伴他,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并去满足他,而不是盲目的哄,或是干脆不理会。

  宝宝爱“自虐”该怎么办?

  对孩子要有包容的态度,允许孩子犯错。不要因为犯错而打骂孩子,否则很容易让孩子出现“我是不好的”的心理。梁建恒说,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并且在说话时也要注意,避免将错误与孩子的本质联系起来,譬如不要对孩子说“你没用”、“你没出息”之类的话。

  要善于关爱孩子,观察、感受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注意!需求和要求是不一样的。父母应该满足的是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要求。譬如孩子不断让爸爸妈妈买玩具,却从来不玩,“买玩具”是他的要求,不一定是需求。买玩具的要求背后可能是因为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一般来说,这种不断要求父母买玩具却从来不玩,实际上是源于父母的关爱、陪伴不够,便要求买玩具来获得父母的关注。正因为有这个需求的缺失,即父母的关爱不够,才会衍生出买玩具的要求,这都需要做父母的你去细心的观察、感受……当需求得到了满足,可能孩子的要求也会慢慢地变得合理。

2014-03-31 10:09:12浏览3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查肝病一般做什么检查
肝病的检查通常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方法,旨在全面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结构变化及病因。1、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肝病诊断的基础,主要包括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肝功能检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胆红素、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评估肝脏的代谢、合成及排泄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可帮助诊断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此外,甲胎蛋白检测对肝癌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肝脏形态和结构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CT和MRI。超声检查无创、便捷,可初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回声特征以及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CT和MRI分辨率较高,可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超声弹性成像和磁共振弹性成像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3、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尤其适用于病因不明或疑似恶性肿瘤的病例。肝穿刺活检是获取肝组织的主要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炎症、纤维化程度,可明确肝病的病因和病理分期。此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病理学检测可进一步提供病因学信息,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或代谢性肝病等。建议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饮酒、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者或家族史阳性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筛查和影像学检查。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什么是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其承载着乙肝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在乙肝的发病机制、病情监测和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了解乙肝病毒DNA,对乙肝患者的诊疗和康复至关重要。乙肝病毒DNA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结构独特。其包含多个基因区域,如S基因区、C基因区、P基因区和X基因区等,每个区域都编码着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对于病毒的生存、复制和感染能力至关重要。乙肝病毒感染人体肝细胞后,其DNA会进入细胞核,并在一种特殊的酶作用下,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ccDNA十分稳定,能持续转录出病毒的信使RNA(mRNA),进而翻译出病毒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实现病毒的大量复制,这也是乙肝难以彻底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具有重要意义。其能直观反映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当乙肝病毒DNA定量数值较高时,表明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传染性较强,此时患者病情可能处于活动期,肝脏受到损伤的风险也相应增加。相反,若定量数值较低,说明病毒复制相对受到抑制,传染性较弱。此外,通过动态监测乙肝病毒DNA定量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如果在治疗过程中,DNA定量持续下降,说明治疗方案有效;反之,若数值不降反升,则可能需要调整治疗策略。对于乙肝患者,若乙肝病毒DNA定量高且伴有肝功能异常,通常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务必严格按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治疗期间定期复查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指标。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肝病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肝病的症状和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消化道不适、全身乏力、黄疸以及出血倾向等。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等。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储存能量、合成蛋白质等多种功能。当肝脏受损时,其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和表现。1、消化道不适:肝脏受损后,其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减弱,胆汁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和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肝脏疾病。2、全身乏力:肝病患者常感到乏力、容易疲劳,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能量代谢障碍,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3、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时,胆红素会在体内积聚,导致皮肤和眼睛的黄染,尿液颜色变深,大便颜色发白。这是黄疸的典型表现。黄疸的出现,提示肝脏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肝脏的代谢功能。4、出血倾向: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之一。当肝脏受损时,凝血因子的合成会减少,导致患者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这些症状的出现,表明肝脏疾病已经对患者的血液系统产生了影响。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肝脏疾病。肝病患者应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等。同时,应避免饮酒和食用对肝脏有害的食物和药物。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是指血液中检测到针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可能通过自然感染后恢复或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存在是评估乙肝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意义因具体情况而异。对于接种乙肝疫苗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表明疫苗接种成功,机体已产生保护性抗体,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于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者,则提示病毒已被清除;此外,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也可能见于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后,但此种情况抗体水平通常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以抗体滴度表示,滴度≥10mIU/mL通常认为具有保护性。对于接种疫苗者,建议在完成全程接种后1-2个月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水平,以评估免疫效果。对于自然感染恢复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通常伴随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可与疫苗接种者区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感染风险。在少数情况下,即使抗体阳性,仍可能发生乙肝病毒的再感染,尤其是当抗体滴度较低或病毒发生变异时。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是一个积极的检测结果,表明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检测,以确保健康状态。对于抗体滴度较低者,可考虑接种加强针,以维持足够的保护力。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