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粗心大意是一种“心理病”

  加强对工作和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工作和学习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问题很容易,按理是绝对不应该出差错的,粗心的人还是出差错了;反之,有些事情比较难,按理说出差错的可能性较大,但粗心的人这时反倒不出差错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人们对较难的问题在心理上比较重视,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强烈,不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因而不易出现差错;反之,对较容易的问题心理上不太重视,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微弱,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因而较易出现差错。

  正因为这样,加强对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责任心,就不会马虎随便,掉以轻心,而且也能自觉地克服分心现象,从而有助于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保持适度紧张情绪。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每当进入考场时常暗示自己细心点,可是由于心情紧张,一些事后看来十分明显的错误、疏漏就像隐身人一样接踵而至,甚至看错了题目要求,忘做了某些题目。事后懊悔不迭,只怨当时粗心。

  其实,这种粗心纯粹是由情绪紧张所造成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智力操作效率与情绪紧张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倒“型曲线关系。当情绪过分紧张,或毫不紧张时,智力操作效率都是最差的;当情绪在中等强度的紧张状态下,智力操作效率往往是最好的。因此,保持适度的紧张情绪,也是防止粗心的有效方法。

  集中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心是可以“二用”的,这叫做注意力的分配,例如,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等,都是“一心二用”的例证。但是,注意力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即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十分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它们之间毫无关系,进行这些活动是有困难的。因此,为了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就要学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工作上。

  去除不良习惯。有些人由于经常粗心大意,久而久之,行为方式形成了稳固的动力定势,亦即形成了粗心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改正不良习惯乃是克服粗心毛病的治本之策。

  首先是要培养细心的好习惯。因为单纯克服坏习惯,仅仅需靠意志来抑制;而同时培养好习惯,才可以在大脑皮层通过负诱导的机制对原来的坏习惯形成的条件反射产生破坏作用,这样不仅效果大,而且消耗的心理能量亦少。因此,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讲究条理,事情做完之后要认真核对、检查。如果长此以往,就会“习惯成自然”。

  其次,在具体的方法上,也应有所研究。以粗心写错别字的习惯为例,产生错别字的原因主要在于条件反射的泛化,要消灭错别字,就要对容易混淆的词做多次强化,即从音、形、义的结合上,多次复习,并注意用多种形式复习,使一个字的音、形、义三者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稳固的联系。这样,书写时就会得心应手,而不会粗枝大叶、张冠李戴了。

2014-01-13 01:01:52浏览3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情绪化是不是心理病
情绪化不一定是心理病,情绪化可能是由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引起的。1、生理性因素如果患者本身性格比较内向、敏感,可能会出现情绪化的情况,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2、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主要是由于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易激惹、思维障碍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3、焦虑症焦虑症主要是由于遗传、心理等因素引起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情绪化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丁螺环酮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方式进行心理治疗。4、抑郁症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等症状,会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丙米嗪片、盐酸氯丙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改良电休克治疗方式进行治疗。5、躁狂症躁狂症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等原因引起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情感高涨、易激怒、思维奔逸等症状,也会出现上述现象。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锂片、卡马西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社会支持疗法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属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带患者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做瑜伽等,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如果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李则挚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三甲
经常杞人忧天是心理病吗
经常杞人忧天可能是一种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导致的。具体要看有没有影响到生活和社会功能。1、正常现象如果患者平时生活中经常杞人忧天,可能会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如果没有伴随其他不适症状,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也不需要过分担心。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2、焦虑症焦虑症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持续性担忧和恐惧,可在几分钟之内达到顶峰,患者会出现紧张、坐立不安、心慌、呼吸急促等症状,还会出现杞人忧天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艾司唑仑片、复方地西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缺乏等,会导致患者出现经常杞人忧天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丙米嗪片、盐酸氯丙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有时也可在儿童时期发病。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情绪不稳定,时而躁狂,时而抑郁,发作间期表现正常,有时可有短暂的爆发性发作。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拉莫三嗪片、利培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严重性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行为和思想异常等,可导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奥氮平片、利培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平时也应调整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林勇强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中学生拔头发是什么心理病
中学生拔头发不一定是心理病导致的。其可能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原因导致。 1.精神压力过大 如果中学生平时学习压力比较大,可能会导致精神过度紧张,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通过户外散步、爬山等方式缓解压力,也可以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 2.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强迫性思维、强迫性回忆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持续性担忧和恐惧,可在几分钟之内达到顶峰,患者会出现坐立不安、紧张、出汗等症状,也会伴有上述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普唑仑片、劳拉西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高涨或低落交替发作的情况,还会伴有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碳酸锂片、卡马西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多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如果出现了不适的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医治疗。
胡号应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胃病是心理病的一种吗
胃病可能是心理病的一种,但也可能是饮食不当、急性胃肠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心理病 如果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从而诱发胃肠道功能失调,出现胃部不适、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建议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放松心情,多与家人沟通交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2、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长期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刺激,从而引起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进食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进行调理。 3、急性胃肠炎 如果患者进食不洁食物,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胃肠道黏膜,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情况。患者可能会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托品、东莨菪碱等药物进行治疗。 4、胃溃疡 如果患者长期大量饮酒、吸烟,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诱发胃溃疡,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胃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等药物进行改善。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内镜手术进行治疗。 5、反流性食管炎 如果存在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的情况,可能会使食管括约肌结构受损,从而诱发反流性食管炎,常见的症状有胃痛、反酸、嗳气等。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药物进行治疗。另外,也可以通过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