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一、怜悯
视力残疾人“生活在黑暗之中”,失明导致对环境信息获得的丧失和对环境有效控制能力的丧失、视力残疾人学习的不便、生活的艰辛、求职之不易……使得视力残疾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更易为人们所怜悯与关注。其实对视力残疾人的怜悯之心是理解、关心、帮助他们的基础,但仅有怜悯是不够的,视力残疾人也是与普通人一样平等的人,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国外由于盲人教育尤其是盲人早期教育发达,盲人的能力和社会地位与普通人相当。
二、恐惧
由于视力残疾对个体的伤害相对更为“残酷”,人们总是把对黑暗的恐惧从“盲”迁移到视力残疾人身上来:“宁可死也不愿意盲”、“失明比死亡更可怕”、“一死 百了,失明是活受罪”……加之视力残疾人生活的艰难、外貌的异常等会让更多的人对视力残疾心存恐惧。其实视力残疾人和普通的人一样,并不可怕;相反,他们作为视力有残疾的人生活在视觉社会里,处处都感到不方便,他们对这个世界也有一中恐惧心理,因此双方的交流和理解非常重要。
三、迷信
一提起盲人,有些人马上还会与“算命”、“报应”等封建迷信联系起来,觉得盲人神秘的同时也觉得盲人的“可畏”。人们往往迷信盲人的“聪明”、“灵验”,其实不然,盲人都是从不同的来者中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加之简单的心理推导而已。原本我们对其期望值低(小瞧了他们)也是使自己惊讶的另外一个原因。
四、视力残疾就是看不见
绝大多数普通人一听说“视力残疾”马上就会认为是“眼前漆黑一片”、“暗无天日”……,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种,低视力有部分视力是不用分说的。即使在“盲”类中,真正“全盲”的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盲人”都还有一些剩余视力。
五、神秘
一提到盲人,许多人的第一感觉往往是比较神秘:眼睛看不见,从来不撞到树上,也不会撞到墙上,他们的耳朵特别“尖”。其实不然,据许多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反复测试认为:从解剖生理方面来说,盲童的听觉器官与普通人的并无明显的器质性变化,所不同的是盲童的听觉器官被迫获得了更多的刺激机会,感觉功能得到了强化。
小编温馨提示:上述五种就是与盲人相处不应有的心理,遭受了失明的不幸,盲人朋友们的心理会变得脆弱、敏感,如果我们正常人再以上述这样的心理与他们相处,会让盲人朋友们更痛苦。
主治医师
西安脑康心理康复医院 精神心理科
主治医师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 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杭州天目山医院精神科 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成都军大医院 失眠症科
三级甲等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南宁河堤路72号
二级 专科医院 公立
青岛市徐州路90号
二级甲等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蛟河市新站镇康复路20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江津东路172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洪山桥1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街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