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维尼: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

  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现在的父母也都懂得要经常夸孩子,所以现在的孩子并不缺少赞美,但是这样就正确吗?对此,著名亲子专家维尼认为,适度地表扬孩子是好的,但是不要过度地表扬。

  “其实即使在美国,父母在育儿方面也是难以掌握好‘度’!我就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好'父母成祸害》,作者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其中有一个主题讲到‘培养自信导致不自信’,就提到了一个不合理的倾向:父母过于保护孩子的自我评价,总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是不好的,但是没有详细说明如何做才是适宜的度。估计父母看过之后会反思自己,但可能会陷入混乱,搞不好又走入另外一个极端,经常去批评孩子了,甚至有意制造挫折了。”维尼说。

  所以,在这里,维尼谈谈他的理解——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如何把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度。

维尼: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

  为何说培养自信导致不自信?

  父母为了让孩子自信,经常表扬孩子,这会让父母在家庭里感觉良好,有成功的体验。但是问题是,有些父母做得过火,有些其实是不值得表扬的,是不真实的,比如第一次自己穿鞋子表扬是对的,但是以后天天表扬就过火了。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一直以为自己是卓尔不群的,但离开父母的视线,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之后,体验到别人对自己真实的评价之后,就会有挫折感——原来自己不是那样优秀啊,继而焦虑、沮丧,时间长了,反而不自信了——这是很自然的心理规律。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不对?

  但是回头看,难道我们常说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错了吗?

  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呢?

  第一、罗森塔尔效应。有一次,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里做完调查后,划了一部分名单告诉班主任,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但要求班主任不要告诉学生。一个学期后发现这些学生进步很快。其实这些学生都是随便划出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它告诉我们,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终会结出预期的果实。所以家长适度地鼓励孩子,而不是批评孩子;给孩子一个适度的期望,而不是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会给孩子以激励。

  第二、自信与成功的体验有关。如果,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与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表扬与鼓励,那么孩子就会有经常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逐渐就会培养出自信来。

  所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本身是一个合理的育儿方法,如果度把握得合适,是的确有助于培养出好孩子的。不过,现在也有不少专家开始反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提倡“少表扬、多鼓励”。在维尼老师看来,若断章取义地看,这种观点是片面、偏颇的。但若说是为了纠正某些家长过火地夸孩子的倾向,却也还是可取的。

  夸孩子要适度

  孩子做得确实好,确实有进步的时候,你表扬他,那是好的;因为自信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优点。父母真实地对孩子的优点、进步进行肯定,孩子也会学会看到、肯定自己的优点、进步。而自卑的最大问题就是过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对自己的长处和进步视而不见,觉得那不值一提,有些情况下这与父母从小对他的评价方式有关:父母看到孩子优点、进步不说什么,孩子会觉得那不值一提;而父母对自己的缺点和失误大作文章,那孩子会觉得缺点、失误才是值得关注的——药家鑫的自卑就是这么形成的。

  但是如果孩子做得一般,或者做得差,你还表扬他。不分场合说真棒就像言不由衷地给领导拍马屁一样,肉麻!而且这带来了一种建立在虚幻基础上的自信,就象吹起来的一个泡泡,到了真实之中,只能随着泡沫的破裂收获挫折和沮丧。

  支招:怎样培养孩子真正的自信?

  首先,何谓真正的自信?维尼认为,自信的基础是对自己的无条件自我接纳,这种接纳不是赞赏自己的一切,而是对自己持一种客观诚实的态度。不是觉得自己一切都好,而是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然后诚实地接受,就像接受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一样。

  所以自信的前提是对自己诚实,自信要建立在对自己真实的评价之上,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不和别人在这方面和别人比较;同时,对自己的优点也要清晰地知道,在这方面要有信心。还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只要方法得当,会有所进步的。

  在这个基础上,不是多表扬还是少表扬的问题,而是一种实事求是地表扬;不是多批评还是少批评的问题,而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批评。让孩子生活在真实的评价之中,他既学会了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又学会了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缺点,这会获得真正的自信。进入真实的生活的时候,自然会平稳过渡。

2014-03-18 01:14:05浏览13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稍微运动下体就流液体是阴道炎导致的吗
稍微运动下体就流液体,并不一定是阴道炎导致的,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女性应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及时就医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症状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灼热感等。当女性患有阴道炎时,阴道黏膜可能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且可能伴有异味。在运动时,由于身体活动增加,阴道内的分泌物可能更容易流出,从而表现为下体流液体的现象。此外,阴道炎还可能引起性交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进一步支持了阴道炎的可能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仅凭运动时下体流液体这一症状,并不能直接诊断为阴道炎,还需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运动时下体流液体也可能与多种非疾病因素相关。女性在排卵期或月经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阴道分泌物可能增多,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运动时,这些分泌物可能更容易被排出,从而表现为下体流液体。其次,运动时身体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可能导致阴道及周围组织的血管扩张,分泌物增多。此外,穿着紧身或不透气的内裤和运动服,也可能影响阴道的通气和排汗,导致分泌物增多。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运动时下体流液体的现象,但与阴道炎无关。女性应注意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和干燥,穿着宽松、透气的内裤和运动服,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激性清洁剂。同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
曾钢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凯格尔运动正确做法是什么
凯格尔运动是通过重复缩放部分骨盆肌肉以增强盆底肌肉力量的锻炼方法,其正确做法包括找准肌肉、规范动作及合理安排锻炼频率。凯格尔运动的核心在于精准定位盆底肌肉。首先要找到盆底肌,可通过在排尿过程中尝试中断尿流的方式来感知,能使尿流中断的肌肉即为盆底肌,但日常训练时不建议在排尿时进行。确定盆底肌位置后,平躺在床上,双腿弯曲微微分开,全身放松,尤其是腹部、大腿和臀部肌肉,避免这些部位发力。接着收缩盆底肌肉,就像憋尿动作,但程度要更强烈,保持收缩状态3到5秒,然后缓慢放松,同样维持3到5秒,如此重复进行。训练时呼吸要均匀自然,不要憋气,收缩肌肉时吸气,放松时呼气。盆底肌支撑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随着年龄增长、妊娠分娩等因素影响,盆底肌会逐渐松弛,导致脏器脱垂、尿失禁等问题。凯格尔运动通过反复锻炼,能使盆底肌纤维增粗,提高其弹性和张力,更好地维持脏器位置和正常功能。在女性群体中,妊娠和分娩会对盆底肌造成极大损伤,产后及时进行凯格尔运动,可加速盆底肌恢复,降低产后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男性,良好的盆底肌功能有助于改善前列腺健康状况,提升性生活质量。从心理层面讲,当通过坚持凯格尔运动,身体机能得到改善,如尿失禁等尴尬问题得到缓解,个人的自信心会显著增强,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减轻因身体不适带来的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进行凯格尔运动时,需注意循序渐进。初始阶段,每天进行3组,每组收缩、放松动作重复10到15次即可,随着肌肉力量增强,逐渐增加每组的次数和每天的组数。运动过程中若出现疼痛、不适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要保持长期坚持,凯格尔运动效果并非一蹴而就,通常需要持续练习数周甚至数月才能见到明显成效。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产前筛查孕几周做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产前筛查一般在孕16-22周进行较为合适。对于有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孕妇,建议在孕前就咨询遗传科医生,了解相关的筛查知识和最佳筛查时间。孕16-22周是较为理想的筛查时间,这是因为在此期间,羊水的量较为充足,胎儿的细胞在羊水中分布相对均匀,通过羊水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基因检测,能较为准确地诊断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而且这个时期胎儿的发育已经较为稳定,进行羊水穿刺等操作对胎儿和孕妇的风险相对较低。同时,此阶段如果检测出胎儿患有该病,孕妇和家属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考虑后续的决策。影响筛查时间的因素主要有孕妇和胎儿的个体情况。若孕妇存在前置胎盘、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可能需要推迟筛查时间,以降低穿刺过程中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对于胎儿来说,如果胎儿发育迟缓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筛查时间,确保检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此外,不同医疗机构的检测技术和流程也可能对筛查时间有一定影响,一些机构可能在特定孕周才能提供较为完善的检测服务。孕期要按时进行产检,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自身和胎儿的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筛查时间。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检查和后续可能的处理措施。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脊髓损伤为什么腿很重
脊髓损伤后腿部感觉沉重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脊髓受损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受到影响。脊髓作为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神经信号,控制运动、感觉和内脏功能。当脊髓受损时,这种神经信号的传递会受到阻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包括腿部沉重感。脊髓损伤后,下肢的神经信号传递受阻,导致腿部肌肉无法正常接收来自大脑的指令,进而出现肌肉无力、痉挛或萎缩等症状。这种肌肉状态的改变,加上神经传导的异常,使得患者在行走或活动时感到腿部异常沉重。此外,脊髓损伤还可能引发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腿部的不适感。除了肌肉和神经传导的异常外,脊髓损伤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对腿部沉重感产生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身体变化,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状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身体的感知和体验,从而加剧腿部沉重的感觉。此类疾病的治疗应综合考虑多个方面。首先,对于脊髓损伤本身,应根据损伤的原因和程度,采取手术、药物或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如地塞米松等皮质类固醇药物在减少脊髓损伤和修复神经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应遵医嘱选择。另外针对腿部沉重的症状,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来缓解症状。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姿势,以减少对脊髓和下肢的负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