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不乖”更需被理解 专家教你如何应对

  瓜妈最近很头痛:两岁的瓜崽再不像以前那样听话,而是动不动就莫名其妙的大哭大闹,怎么都止不住,非要弄得大家都不理睬他,让他自个哭个够。虽然瓜妈看着也心疼,可实在没办法,怎么哄怎么安慰都没用。

  有一次,瓜崽又开始大哭大闹,瓜妈就一下没忍住大吼了瓜崽一顿,竟然奇迹般的起效果了。尝到“甜头”的瓜妈,但凡瓜崽开始闹腾都会用这招,屡试不爽。不过,用的次数多了,瓜妈也会“心虚”,万一吼出毛病了怎么办?

  特邀专家:

yudonghui

  于东辉,著名心理专家、心理治疗专家、亲子家庭教育专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特邀心理专家,痊愈心理成长模式疗法创始人,心海榕心理公益团队创始人。

  孩子爱哭闹?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著名心理专家于东辉认为,其实,大哭大闹是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反应。因为孩子都有这样的特点,即不是用表现美好的方式来得到自己欲望的满足,而是用表现得不美好而得到欲望的满足。我们知道,很小的孩子饿了、困了,都喜欢用哭来表达。假如孩子饿了,对父母笑,父母会给奶吃吗?显然不会。所以,孩子一定是表现出痛苦、反映出自己的不舒服来得到大人的关注,得到自己欲望的满足。

  哭,是孩子表达需要的一种方式,是他们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因为,他们“知道”,对人笑不会有奶吃、不会有衣服换,哭反而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孩子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模型:我只要表达出自己的不美好,我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会继续表达自己的“不美好”,继续的哭闹,就像案例中的瓜崽一样,其实,这是孩子在“释放信号”。

  有许多父母喜欢将孩子的这种哭闹当做是“不乖”、“不听话”的表现,显然,这些父母并不“懂”孩子。哭闹是孩子有需要,可他们无法像成人那样表达。一直哭闹是因为他的需要一直都没有得到满足,他觉得很不开心、很愤怒,便一直用这种方式向父母索取。

  如何应对2岁孩子的哭闹?

  2岁的孩子突然“不听话”。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慢慢的会走会说,虽然还不成熟,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奇感,开始有了一些想法,并试图去做,因而会有比之前更多的需求去满足。

  此时,父母应该多去关注和了解孩子,到底孩子是为什么哭闹,是想要买玩具?想出去外面玩?还是其他原因?你要不停的去尝试,看看有哪些方法能让孩子不哭不闹,当然,决不能用恐吓、惩罚、威胁等不健康的方式!

  于东辉说,没有无缘无故的哭闹!而是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家长需要明白这点。孩子的表现绝对是有原因的,到底这是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不同的孩子不一样,这需要家长用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发现。

  孩子“不乖”别“吓唬”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诸多“不乖”、“不听话”的表现,有些家长最直接的应对法就是“吓唬”,比如案例中瓜妈的做法。

  于东辉分析,这是在用恐惧来压制孩子的需要。我们假设,孩子本来是肚子饿了想喝奶,在没喝到奶之前肯定会哭闹,若你不仅没有满足他的需要,还对他发脾气,这样可能孩子肚子饿了想喝奶的需要被暂时性的压抑下去了,你也“侥幸”的发现孩子竟然不哭闹了,变乖了,事实上?孩子还饿着肚子,而你不知道。你能说这对孩子好吗?

  另外,从心理的角度来说,这种“吓唬”的方式至少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母亲是他在这个世上最亲的人,最亲的人会“攻击”自己,这会对孩子的安全感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在长大后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类似的吓唬还有很多,常见的还有言语上的吓唬,比如说“你是捡来的”,“你要是不听话我就丢掉你”、“你要xxx不然就不让你xxx”……往往这种方式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害怕,没有安全感,便暂时表现出一种表面的服从。可能,你发现孩子变乖了,长此以往,这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的伤害。“很多成年后和妈妈出现矛盾和问题的人,归根溯源,都是妈妈小时候吓唬过孩子,所谓‘三岁定八十,七岁看终身’,小时候的感受会影响一生。”

  多给孩子“有度”的支持

  其实,这世上只有两种孩子:一种是听父母话的孩子,一种是听自己话的孩子,并没有所谓的“不听话”的孩子,于东辉说。所谓的“不听话”,只是孩子的内心需要增多了,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开始不完全听父母的话,人们还给这种现象定义为“叛逆”。

  “所谓叛逆,就是孩子更着重自我,更愿意听自己的话,内心产生了更多的需要,他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满足自己需要的阶段。如果我们这样理解孩子的叛逆期,就会觉得孩子的哭闹是很正常合理的事情了。”于东辉指出,一说到“叛逆”,我们往往会“贴标签”的认为是不好的,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某种意义上的叛逆是必须的。“他听自己的话,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不愿意根据外界的指令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所谓的叛逆期,更恰当的说法,其实应该说是孩子的自主期。”比如两三岁的孩子,兴趣点非常多,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有自己的想法并想要去探索。假如现在已经晚上七点多了,孩子非常想出去玩,你觉得太晚了不让他出去,可这时候的孩子意识里并没有早和晚的概念,他便会“抗议”,而你就会觉得他叛逆了,其实不是, 这只是孩子自主性的一种表现而已。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支持,当然,这个支持是有限度、有引导性的。和以前的孩子相比,现在孩子的生长环境更加优越,比如玩游戏、上网等可玩可接触的事物也更为丰富,因而孩子的欲望、心智都比以前的孩子更强烈,所以,家长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自主探索,给孩子更多的探索机会,而不是一味的遏制、控制,当然,在支持孩子的时候也要有“度”,尽量往良性方面发展。

2014-01-02 15:25:38浏览8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精神病好吗
如果精神病患者的病情较轻,则通常中医治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但若是病情较重,则可能效果不太好。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一些轻度精神障碍,如轻度焦虑症、神经衰弱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能够取得较好效果。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性,认为精神状态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例如,对于因肝郁气滞导致的轻度焦虑,中医常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使用柴胡疏肝散等方剂。这类药物可以调节人体的气机运行,改善因情绪不畅引起的身体不适,进而缓解焦虑症状。同时,中医的针灸疗法也能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对改善睡眠、舒缓情绪有积极作用。但对于重度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等重症精神病,患者一般出现严重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此时,西医的抗精神病药物能够迅速控制症状,如使用氯丙嗪、奥氮平等药物,可以有效缓解幻觉、妄想等症状,降低患者的激越行为。相比之下,中医治疗起效相对较慢,难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的急性发作,无法满足患者紧急的治疗需求,所以效果相对较差。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护理,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更好地康复。
艾亮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脚踝韧带损伤中医治疗方法
脚踝韧带损伤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用药物、针灸疗法、推拿。但需注意,这些方法均应遵医嘱进行。1、中药内服:针对脚踝韧带损伤,常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方剂,如桃红四物汤加减。此方由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等组成,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服用期间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2、外用药物:外敷膏药或熏洗是常见的外治法之一。例如,云南白药膏可直接贴敷于患处,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药效。此外,使用跌打损伤药酒进行局部熏洗,可有效缓解疼痛和肿胀。3、针灸疗法:针刺特定穴位有助于调节气血运行,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阳陵泉、昆仑等。针灸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症反应。对于急性期患者,采用轻度刺激手法;而对于慢性期或恢复期患者,则可适当增加刺激强度,以增强治疗效果。4、推拿:通过专业手法对受伤部位及其周围肌肉进行按摩,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群,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水肿现象。同时,适当的推拿还可以提高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要注意的是,推拿一般是在恢复后期进行,而且推拿时手法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二次损伤。针对脚踝韧带损伤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负重行走,防止二次伤害。适当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但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主要有中药内服、中药熏洗、针灸治疗、穴位按摩等方法。这些方法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1、中药内服:中医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若属风热犯目证,常用银翘散等方剂,以疏风清热、退翳明目,缓解眼部因风热之邪侵袭引起的痒痛、畏光、流泪等症状。2、中药熏洗:选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功效的中药,如野菊花、金银花、蝉蜕、防风等,将这些中药加水煎煮后,趁热用其蒸汽熏眼,待水温适宜时,再用药液清洗眼部。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蒸汽和药液直接作用于眼部,能起到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止痒的作用,改善眼部不适症状,促进眼部炎症的消退。3、针灸治疗:选取眼周及相关经络上的穴位进行针刺。睛明穴位于眼部,针刺此穴可直接疏通眼部经络气血,缓解眼部症状。攒竹穴、丝竹空穴等也常用于治疗眼部疾病,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调节眼部经气,起到祛风清热、通络止痛的效果。4、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眼周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增强眼部抵抗力。按摩时,用手指指腹轻轻按压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注意观察眼部症状变化,若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及时就医。日常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减少过敏的发生。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可记录日常生活中与过敏发作相关的因素,以便更好地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过敏性结膜炎的复发。
艾亮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骨髓纤维化效果怎么样
中医治疗骨髓纤维化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效果,但难以完全治愈疾病。骨髓纤维化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中纤维组织异常增生,影响正常造血功能,患者常出现贫血、脾肿大、乏力等症状。中医认为骨髓纤维化多与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情志失调等因素相关。禀赋不足致使正气亏虚,易受外邪侵袭;后天失养通常是由饮食不节、过度劳累造成的,这些不良习惯容易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无源;长期情志不畅可能会造成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均可导致疾病发生发展。患者除贫血、脾肿大、乏力外,还可能伴有面色萎黄、腹胀、食欲不振等表现。中医治疗骨髓纤维化主要采用辨证论治。对于气血两虚证,常以八珍汤加减,通过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等药物,起到益气养血的功效,改善患者贫血、乏力等症状。气滞血瘀证可选用血府逐瘀汤,方中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等药物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缓解因瘀血阻滞引起的脾肿大等症状。此外,中成药鳖甲煎丸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可辅助缩小脾脏。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调整用药。建议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气血恢复。饮食上可适当多食用红枣、桂圆等具有补血作用的食物。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穿刺等,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发热、出血等紧急情况,及时就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