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有时候,心理治疗师需要面对一些由内科医生转介过来的慢性疼痛病人,有一些疼痛是目前的医学无法解释,或找不到有效治疗手段的。这时候,病人就需要在心理治疗的帮助下,学习与疼痛长期相处的技巧。技巧的核心就是——把疼痛(pain)和痛苦(suffering)区分开。
在大部分人的理解中,pain和suffering是基本相同的概念。但其实不是。疼痛只是通过神经传导的一种感觉(sensation),而痛苦,则是大脑皮层对这种感觉的认识。如果打个比方的话,类似于「苦味」和「难吃」的关系。虽然,人类的本能都倾向于把苦的食物判断为难吃的,但通过后期的培养和训练,很多人是可以对苦味习以为常,甚至享受的。也就是说,只把苦味当成一种味觉上的独特刺激,却没有那么排斥。心理治疗师对于疼痛所做的工作,大致也是遵循这个思路。
在临床实践中,这种改变的难度因人而异。有一些病人会特别的困难。而我们观察到,特别难改变的这些病人,在接收到「疼痛」的感官刺激同时,往往表现出剧烈的反应,包括辗转反侧,喊叫,抱怨,或呻吟。而且他们坚信,这些都是疼痛同时天经地义的反应,不能也不愿更改。
所以我觉得,题主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因为没有把「疼」和「呻吟」混为一谈,而是清晰地分成了两个部分。这就为我们探究其中的关联,包括改变自动化的反应模式,提供了可能。
所有伴随疼痛而出现的行为反应,尤其当形成习惯以后,我们有一个术语叫「疼痛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式:有人大喊,有人硬撑,有人惶惶不安,也有人转移注意力去做别的事。这和我们的性格,经验,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都有关系。所以疼痛行为,有很高的个性化成分。
形形色色的疼痛行为,总的来说又有一个规律:越是把关注点聚焦在「疼痛」上,就会让「疼痛」越难以忍受。在森田疗法里,这种机制叫「精神交互作用」。如果从生物学角度,大概可以解释为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抑制。但其实是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爸妈陪小孩打针的时候,会说:别怕,越怕就越疼!越在意某一种身体感觉,这种感觉越是跗骨之蛆。
——而呻吟,毫无疑问就是一种会维持注意力在疼痛上的「疼痛行为」。
这种行为让人把pain进一步地与suffering混淆,进而对疼痛更不耐受。
在临床上也经常会观察到,呻吟的人会更敏感,一点点疼痛也会干扰他们的生活。
那么就回到主题上了:如果呻吟会起到让「疼痛」更「痛苦」的作用?为什么还要呻吟?
这就是一个经典的心理学问题:一个行为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强化(有哪些好处)?
呻吟作为一种典型的疼痛行为,很多时候是有很大获益的。有时候这是一种自我安慰,有时候这是一种人际呼唤,即便在人际中,也有人是为了求关注,有人是为了抱怨,也有人是为了惩罚别人(看到我这么痛苦,你也不好受吧?)……在心理治疗当中,这个问题不可能有统一的答案,一定要结合这个人,和他所处环境的特点具体分析。
所以最后的结论可能有点跑题。呻吟能解决什么问题?——短期来看,可能解决很多问题,但长期则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让疼痛变得更痛苦。从这个角度上说,那些爱呻吟的人,如果能有意识地加以调整,选择其它的,更不在意疼痛的方式去面对某些疼痛,也许会有更好的体验。
主任医师
云南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理科
主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临床心理科
主治医师
西安脑康心理康复医院 精神心理科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6号西街以东中段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南街2号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区泰安路217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三门峡市六峰路中段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蒸湘北路25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庆春路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