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静止图片看出旋转 真的能反映心理压力大吗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步调,让人们的神经越绷越紧,压力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又是一年年底时,压力指数更是“蹭蹭蹭”地一路飙升,到底你的压力指数有多少呢?年底你又该如何泄压呢?然而,此节骨眼下,却有不少人竟“依赖”一些据说能测试心理压力的图片测试……

  看下面的图片,如果转的越快,就表示心理压力越大。美国曾经以此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据说犯罪嫌疑人因压力过大,看到的图片是高速旋转的。而网上流行的图片测试多与此类似。那么,真的是压力大的人才会看到转动吗?年底压力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oh7xLRTZLs4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测试“惹”烦恼

  在广州某网络公司上班的小美,最近心情很烦躁。年底的压力是一方面,更让她耿耿于怀的是便是一周前她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图片,并做了测试。“我和几个同事一起做的测试,结果我看见的图片转动最快,我立马觉得自己心理压力很大,情绪有点不好。”小美说。

  和小美一样,仅仅在网上做了一些类似的测试,就认为自己心理压力过大,这样的人并不少见,甚至有些人会认为自己越来越严重。其实,从心理角度来说,这类测试首先就“先入为主”的造成某些心理暗示,而测试者看图时可能正好处于焦虑状态,于是,之后便越想压力就越大。

  压力山大?视觉假象作怪

  那么,这些图片到底能否测试心理压力呢?其实,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图片虽然形式各异,“运动”方式也各有不同,但无论旋转游移也好,滚动起伏也罢,其背后利用的原理,都是一致的。这就是一种叫“周边漂移错觉”的视觉假象。

  所谓周边漂移错觉,就是一种能够用边缘视觉观察的异常运动错觉。2003年,日本立命馆大学的北冈明佳和京都大学的芦田宏提出了增强周边漂移错觉的方法。他们指出,阶梯式的亮度变化比平滑的亮度过渡更能体现周边漂移错觉,片段化的边缘也优于直长边缘。北冈利用静态的重复不对称图案设计了“旋蛇”。

  研究表明,不能察觉周边漂移错觉的情况在人群中的比例只有约5%。因此,事实就是,当你盯着“旋蛇”中的其中一条蛇看时,那条蛇就不再旋转了。而每当你视线转移时,蛇又开始旋转。当频繁眨眼或是视线持续转移时,这都是周边漂移错觉的效果在起作用。你所看到的“群蛇狂舞”其实是正常现象,跟压力无关!

  年底泄压需及时 如何减压?

  年底的压力山大,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而不要盲信某些测试,图添烦恼。那么,面对年底极大的压力,如何才能高效的解决问题呢?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几个小方法,希望大家看了之后都能够在年终未了时刻找到属于自己减压的一个方法,让自己过上一个快乐的新年。

2014-01-22 09:34:40浏览4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包括非疾病因素如燃料不完全燃烧、工业生产事故、机动车尾气接触等;疾病因素则涉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代谢功能异常等。一、非疾病因素:1、燃料不完全燃烧:家用燃气热水器安装位置不当或烟道堵塞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无法有效排出,可在密闭空间内蓄积至中毒浓度。煤炭、木炭等固体燃料在通风不良的室内取暖或烹饪时,燃烧过程中也会释放大量一氧化碳。2、工业生产事故:冶金、化工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若设备泄漏或防护措施失效,工人可能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矿井瓦斯爆炸事故中,一氧化碳作为主要有毒气体可导致群体性中毒。3、机动车尾气接触:长时间待在未熄火的汽车内,尤其是车库等密闭环境中,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可通过空调系统进入车厢。隧道内车辆拥堵时,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也可能达到危险值。二、疾病因素:1、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某些药物如亚硝酸盐,或化学物质如苯胺衍生物等可将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使其失去携氧能力,临床表现与一氧化碳中毒类似。遗传性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缺乏症患者也可因酶活性不足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蓄积。2、代谢功能异常:严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体内酮体堆积可抑制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部分患者可合并一氧化碳代谢障碍。慢性肾病患者因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导致贫血,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对一氧化碳毒性更敏感。建议定期检查家用燃气设备及烟道密封性,避免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燃料。工业场所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配备一氧化碳监测报警装置。疑似中毒者需立即转移至通风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尽快就医。对于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的职业人群,应定期进行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检测。
杨彬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虾和维生素c能一起吃吗,会中毒吗
有一则网络传闻称,一位女性平时有补充维生素C的习惯,某天晚餐吃虾后七孔流血身亡。验尸发现,其体内含有砒霜。这则传闻告诫大家,不要同时食用维生素C和虾,因为维生素C会与虾中所含的砷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砒霜,导致中毒身亡。但这一网络传言是否属实呢?本文将帮您破除这一谣言,并带您了解虾中所含的砷对人体有何影响。【海洋生物多数含有砷】由于砷可溶于水,几乎所有我们吃的食物中都可能含有砷,只是含量多少有区别。砷可分为有机砷和无机砷,有机砷通常存在于动物体内,比如虾、螃蟹、鱼类和贝类;无机砷则存在于土壤或水源中。一般来说,海鲜的含砷量较高,但绝大多数是毒性低的有机砷。资料显示,海鲜中有机砷占砷含量的90%-99%。人体摄取有机砷后,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不会威胁健康。要是无机砷在海洋生物体内占多数,恐怕这些海洋生物在被食用前,就已中毒身亡。【砷中毒的症状】传闻中描述的情况,属于急性砷中毒,症状包括:a、呕吐b、腹痛c、腹泻d、四肢发麻e、痉挛严重时可能导致中毒者死亡。另外,长期摄入砷达5年左右,可能导致慢性砷中毒,引发皮肤病变、色素沉淀,手脚出现硬块,这些情况也可能是皮肤癌的前兆。【砒霜从何而来】网络传言称,虾中含有不少五价砷,维生素C会与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价砷,即砒霜。从化学原理来看,这种说法没错。但我们知道,虾中绝大多数是有机砷,而五价砷和三价砷都属于无机砷。在正常情况下,即便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毒性也不足以致人死亡。生活中的无机砷含量极低,人体所处环境也不像实验室那样具备充分的化合条件,很难引发化学反应生成砒霜。此外,要达到网络传闻描述的中毒情形,至少要吃下50公斤的虾。【不要尽信网络传言】如今,即时通讯软件几乎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仅通过它们与朋友联络,还获取各种信息。但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未经证实,甚至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当您看到一则自认为重要,需要转发给亲朋好友的消息时,不妨先输入相关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可靠的消息来源,辨别信息真伪。有时,盲目转发分享,反而会助推虚假信息传播。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一支水银温度计碎了会中毒吗
一支水银温度计破碎后通常不会立即导致急性中毒,但处理不当可能存在长期健康风险。水银温度计含汞量约0.5-2克,正常室温下汞蒸发速度较慢,若及时采取正确处理措施,多数情况下不会引发严重中毒反应。但若在密闭空间内未及时通风,汞蒸发量会随时间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不当处理方式,如用扫帚清扫、吸尘器吸除等,会加速汞珠破碎并增加蒸发面积,使空气中汞浓度在短时间内升高。针对水银温度计破碎,首先保持环境通风,打开门窗至少2小时以降低汞蒸气浓度。使用硬纸板或塑料片将可见汞珠收集至密封容器,如玻璃瓶,避免直接接触。对于细小汞珠,可撒布硫磺粉使其形成稳定化合物,处理后需佩戴橡胶手套清理残留。若皮肤接触汞,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并就医。若出现持续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进行尿汞检测,必要时采取驱汞治疗。日常生活中要预防汞中毒,可以使用电子温度计替代水银产品,医疗场所应配备专用汞回收装置。学校、家庭等场所需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避免接触危险物品。实验室或医疗机构应建立汞泄漏应急预案,定期检测工作环境汞浓度。对于含汞废弃物,需交由专业机构处理,禁止混入生活垃圾。通过规范操作和科学管理,可有效降低水银温度计破碎带来的健康风险。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一氧化碳中毒后如何护理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性疾病,其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急救处理、记录病情、寻求医疗帮助等几个方面。在发现中毒情况时,务必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最大限度减少中毒对患者的伤害。1、急救处理:一旦发现一氧化碳中毒,应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中毒源,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呕吐,需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时,可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以加速体内一氧化碳的排出。2、记录病情:在急救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是否有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其他系统表现。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医疗救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3、寻求医疗帮助:在将患者移至安全地点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详细说明患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无论中毒症状轻重,患者都应尽快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导致迟发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在医院,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高压氧舱治疗,以加速一氧化碳的排出并预防迟发性脑病。建议患者及家属注意治疗后的护理,长期卧床患者需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形成。注意患者保暖,避免受凉引发肺部感染;在中毒初期避免喂水,待症状稳定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做好尿管和会阴部护理,预防感染。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