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浅谈克服社交心理障碍的10个方法

  好的社会交往可以减少孤独、寂寞、空虚、恐惧、痛苦,可以宣泄愤怒及压抑。因此,社会交往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有些人在社会交往中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能交往,这就属于社交心理障碍。常见的社会交往心理障碍有:

  1、恐惧心理

  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手足无措、语无论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常称为社交恐惧症、人际恐怖症。其中有些人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恐惧,称为异性恐惧症。

  2、自卑心理

  表现为在社会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3、孤僻心理

  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另一种是属于有某种持殊的怪癖,使别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社会交往。

  4、害羞心理

  表现为社会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5、封闭心理

  表现为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饰起来,试图与人保持严格的距离。

  6、自傲心理

  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常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从而使交往变得困难,尤其表现在两代人的关系上。

  7、敌意心理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讨厌他人,乃至仇视他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另一种情形是认为别人总在寻机暗算他、陷害他,从而逃避与人交往,甚至表现为攻击心理行为。

  8、干涉心理

  表现为专门打听、传播或干预别人的私事、秘密,从而引起别人的不满、厌恶情绪,影响彼此关系。

  上述的社会交往心理障碍对社会交往所造成的影响有:不敢或不能与人交往;交往变得困难;交往给人带来的是不愉快、压抑等消极情感体验。造成社会交往 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以往生活中的挫折;受错误的思想观念影响;个性缺陷,严重的表现为人格障碍;缺乏社会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

  你知道如何克服社交心理障碍吗?

  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社会交往上的困难、不适应,这是难免的、正常的。然而,人际关系严重失调或经常失调的人,往往有可能存在个性缺陷、认知错误或 心理障碍。因此,对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状况,应作具体分析,分清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对于异常类型的,要分清哪些属于思想问题,哪些属于心理问 题,哪些是两者皆有。只有分辨清楚,才能对症下药。想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心理保健:

  1、悦纳自我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能否正确认识、评价和接受自己,是保持自身心理健康的前提。但“当局者迷”。并非人人都能真正做到自知,自我认知失调 是导致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应全面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了解长处和短处,并对自己作出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价,防止因评价过高而变得自负,或因评价 过低而陷入自卑。要努力让自己树立“我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这一观念,悦纳自我,能以积极的状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2、主动交往

  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自己能否为他人所接受,也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是个休适应环境与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形成丰富人格的基 本途径,具有沟通信息、相互激励、产生合力、形成互补、调节情感、保障身心健康等多种功能。所以,要鼓励自己主动与他人交往,不逃避、不孤守,积极把自我 融入群体,在生活中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会宽容、体谅、尊重、以诚待人。如果能在广泛交往的基础上拥有几位良知益友,无疑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是胸有成竹有裨 益的。

  3、挫折历练

  适 量的挫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即使遭受较大的挫折(如痛失亲人、高考失利等),也能避免自身行为失常经受得住打击并 更好的适应环境。而耐挫能力差的人一遇到刺激和打击,就很容易形成心理困扰,觉得无法接受和摆脱,出现逃避(逃学)、抗拒等行为。所以,现代人应有意识的 去经历风雨、见世面,主动向自我挑战,有意给自已出些难题(如内向的人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脾气急躁的人去参加美术班的学习等),在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积累经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维护心理健康。

  4、理智控制

  生活不能万事如意,挫折在所难免。一旦遇到挫折,很多人都会产手愤怒、焦虑、苦恼、悲伤、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影响其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这时,应 善于用理智控制强烈的感情,不要冲动,一方面要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钻牛角尖;另一方面要进行心理换位,想想:“我是对方会怎么办?”或“某某遇 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在思考的过程中令自己冷静下来,并按理智的判断去采取行动,避免一时冲动后又产生后悔、自责等消极情绪。

  5、注意转移

  这是一种常见的且有效的方法。即通过注意力的转移,暂时忘却烦恼,淡化不良情绪,,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事去做。具体的做法有:听轻松的音乐;散步以领略大自然的风光;阅读报刊杂志,发现奇闻轶事;看电影、电视并投入其中;回忆最愉快、最成功的时刻等。

  6、合理宣泄

  情绪是需要发泄的,否则“情郁于中”,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所以当人有了不愉快的情绪时,不要将积压在心里,而应通过合理、恰当的方式发泄出来。如 向朋友、老师、家长或日记本倾诉得以安慰与指导;在无人处大叫大喊,高声唱歌;摔布娃娃,砸枕头;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听震天的摇滚乐;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令 自己疲惫不堪等。

  7、自我升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遇到失意、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宜采用自我激励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激起的能量调节、引导到对人、对已、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上去。

  8、灵活幽默

  许多看来令人烦恼、厌恶的事物,如果用幽默的办法对付,往往使人的不快情绪荡然无存,立即变得轻松起来,正所谓“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良医”。平 常不妨多开开玩笑,说说俏皮话,多看漫画、小品。培养自己的幽默感,这样既能消除不良情绪,又能增进与他人的友谊,可谓一举两得。

  9、活动充实

  紧张、有序、充实的生活能帮助人克服空虚、寂寞和孤独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锻炼人的意志,使人拥有积极、乐观的心境。所以,应多参加群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增进与他人的了解,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10、巧妙安慰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受挫时,为了消除心理的痛苦与不安,降价心理的不平衡,可以巧妙的寻找理由或借口来为自己辩解,进行心理调适。如“酸葡萄心理”,就像狐狸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可以对自己说“胜败及兵家常事”!又如“甜柠檬心理”,即把本来是酸的柠檬硬说成是甜的,把自己拥有的都看成是最好的。当与好朋友发生争执后,在激动之余可以这样想:“幸亏今天把话说清楚了,要不然他不知要骗我到什么时候呢!”但是自我安慰法不可滥用,否则会助长惰性带来消极作用。

2013-11-09 01:34:46浏览8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则挚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三甲
异常的行为反应是心理障碍的表现吗
异常的行为反应可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也可能是由于生理反应、物质刺激反应、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原因所引起的。1、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等原因引起的心理疾病。患者会出现行为异常、情绪异常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盐酸舍曲林、盐酸帕罗西汀等。同时,患者还可以配合医生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2、生理反应如果患者在平时观看影视作品或者听到恐怖性的场景,可能会出现生理反应,表现为异常情绪、行为等。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可以通过适当休息、多和他人沟通等方式进行缓解。3、物质刺激反应如果患者长期酗酒、抽烟,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异常行为。患者可以通过戒酒、戒烟的方式进行缓解,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4、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主要是由于遗传、大脑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疾病。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幻觉、妄想、情绪异常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氯丙嗪、氟哌啶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5、焦虑症焦虑症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持续性担忧和恐惧,可在几分钟之内达到顶峰,患者会出现紧张、坐立不安、心慌、呼吸急促等症状,还会出现异常的行为反应,如过度恐惧、焦虑、强迫观念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如盐酸丁螺环酮片、枸橼酸坦度螺酮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具体原因后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平时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地熬夜。也可以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打羽毛球、练习瑜伽等,保持良好的心态。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睡眠心理障碍症的表现有哪些
睡眠心理障碍症一般是指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的表现主要有失眠、睡眠质量差、嗜睡、梦游、梦魇等,需要及时就医治疗。1、失眠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质量不佳、睡眠时间过短或者睡眠时间过长,都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出现失眠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普唑仑片、氯硝西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睡眠质量,从而缓解不适的症状。2、睡眠质量差如果患者长期熬夜,可能会导致睡眠质量较差,出现失眠、多梦、头晕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药物进行治疗。3、嗜睡如果患者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脑部神经受到刺激,出现嗜睡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4、梦游睡眠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梦游的情况,通常会在睡眠中突然起床行走,随后又会睡觉,还会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普唑仑片、氯硝西泮片等药物改善睡眠质量。5、梦魇梦魇是指睡眠中出现恐怖不安、焦虑或梦中恐怖内容的梦境体验,通常在睡眠瘫痪中出现,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出汗等症状,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米替林、普萘洛尔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平时保持心情愉悦,适当地放松压力,同时增加体育锻炼,更好的帮助恢复病情。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坐马桶拉不出来怎么办,是心理障碍吗
坐马桶拉不出来一般是指排便困难,通常情况下,排便困难与心理障碍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排便困难不是心理障碍。如果患者出现排便困难,可以遵医嘱通过一般治疗、调整饮食、适当运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 如果患者是从蹲厕改成坐马桶后排便不顺畅,可能是因为身体还没有适应坐马桶的方式。患者可以通过调整坐姿改善情况。坐在马桶上时,患者双脚应该平放在地面上,背部挺直,肛门与马桶座之间的距离适当。也可以使用坐垫或者脚垫来调整坐姿。 2、调整饮食 患者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的方式进行改善,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荞麦等,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排便困难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西瓜、梨等,也可以改善排便困难的情况。 3、适当运动 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排便困难的情况。 4、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通过饮食调整、适当运动等方式无法改善排便困难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比沙可啶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开塞露进行治疗。 5、物理治疗 如果上述治疗方式效果不佳,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腹部按摩、使用肥皂水灌肠等方式进行治疗,也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排便困难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病情。如果症状没有得到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肛肠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李则挚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三甲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
产妇出现产后心理障碍的常见原因包括角色适应不良、对分娩恐惧、缺乏家人的支持、担心影响孩子以及身体恢复不佳等。心理护理包括暗示疗法、支持疗法、认知矫正法、转移注意力以及心理咨询等方式。一、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1、角色适应不良部分产妇在怀孕期间会积极准备成为母亲的角色,并期待着孩子的到来。然而,在分娩后,她们可能会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身份之间的转换不够顺利,导致情绪波动较大。2、对分娩恐惧对于一些产妇来说,分娩可能是一种令人畏惧的经历。即使已经经历过一次分娩,也有可能再次产生焦虑和担忧的情绪。3、缺乏家人的支持如果家庭成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那么产妇就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这种情况下,建议家人多陪伴产妇,提供情感上的支持。4、担心影响孩子有些产妇可能担心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解决这个问题。5、身体恢复不佳产后的身体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患者会出现荷尔蒙变化、睡眠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情绪低落和抑郁的症状。二、心理护理1、暗示疗法通过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暗示使产妇了解自身状况,并帮助其消除顾虑,使其能够正确对待自身疾病,增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2、支持疗法是指医护人员给予产妇充分的关心与爱护,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和支持产妇,让产妇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从而缓解不良情绪。3、认知矫正法鼓励产妇将内心的情绪表达出来,引导产妇认识自己的情绪,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而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逐渐克服不良情绪。4、转移注意力当产妇感到不开心时,可以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书或者适当运动等,均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绪。5、心理咨询如果上述方法无法起到较好的作用,则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进行抗抑郁治疗。建议家人多给予产妇关心和照顾,多与产妇进行沟通,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如果产妇的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精神心理障碍怎么回事,怎么办
精神心理障碍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神经发育异常、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1、遗传因素精神心理障碍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直系亲属患有精神心理障碍,可能会增加下一代患病的风险。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2、社会心理因素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心理障碍等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游泳、爬山等体育锻炼,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方式进行心理治疗。3、神经发育异常如果患者在胚胎时期出现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拉西坦胶囊、胞磷胆碱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经颅磁刺激技术、迷走神经刺激术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4、脑器质性疾病如果患者存在脑出血、脑梗死等脑器质性疾病,可能会直接损伤大脑组织和神经系统,影响神经信号传导,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引起精神心理障碍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5、躯体疾病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此疾病引起的不适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导致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障碍,还可能会诱发精神心理障碍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丙硫氧嘧啶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进行抗甲状腺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患者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慢跑,有助于症状的改善。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