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理问答:一遇事就紧张焦虑怎么办?

  来自网友哈比bend 的提问:

  最近好郁闷,我考车又没有通过。不过,真正让我烦恼的不是考车没过这件事,而是每次遇到类似考试的事,就会紧张、头脑一片空白。我觉得这是性格上的一个严重缺陷,从小“跟”着我,要是以后还这样,特别是遇到什么大事,因为这个性格受影响,那简直太可怕了!我也曾尝试着改变,每次都想方设法让自己放松,最后还是会控制不住,我该怎么办呢?

  其实,我老爸也是这样的性格,听小姑说,老爸小时候很聪敏,成绩也好,就是一到考试就不行。所以他这一辈子才平平凡凡。看样子,他把聪明和这个性格缺陷都遗传给我了吧。

心理问答:一遇事就紧张焦虑怎么办?

  我现在迫切想克服这个性格问题,否则它会一直存在,一直影响。突然觉得很可怕,我该怎么办?

  本期主持人:刘智勍

  刘智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婚恋情感、亲子沟通以及焦虑、抑郁,自我成长,性心理等方面的治疗。我要向专家提问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紧张或者焦虑的经历。其实,紧张焦虑是人体面对威胁时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当面对重大生活事件,比如考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的反应,比如心跳加速、胸口闷、脸红,语言不流利,还有网友“哈比bend”的头脑一片空白等,甚至还有些人会因过度刺激而晕倒。一般来说,轻度的焦虑紧张可以提高人们应对威胁的能力,是有利的,而控制不住的、严重的焦虑紧张反应就会产生抑制效应。

  从你的描述,我可以感觉到你对这种“遇事就会紧张焦虑的反应”非常在意。本来,我们每个人面对相同的事情,都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只是表现的程度不一样。而你偏偏要将它归咎于自己的性格缺陷,甚至过度担忧这种每个人都有概率出现的正常的情绪,害怕以后也无法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类似情景。这种不恰当的认识和不恰当的归因往往会加重焦虑感,造成恶性循环。

  可能,曾经遇到的挫败经历触及了你的自卑感,所谓“父亲的遗传”只是你掩盖自卑的替代理由。面对考试时,你其实是重视结果的,非常担心自己会失败,可能嘴上会说不在乎,要放轻松,心理却总在想过去的失败经验,也容易想到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或干脆什么都不想,让头脑空白,这样,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的灵活性都受到损害,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你需要深入的了解内在的自卑感以及自我认同部分,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当你感到焦虑紧张时,你可以试试腹式深呼吸帮助缓解这种情绪。因为人在焦虑时,心跳会加快,呼吸也会变得短而急促,做缓慢的深呼吸能很有效的帮你静下来。方法很简单:通过鼻子慢慢地吸入空气,使胃和胸腔扩张,然后从鼻子呼气,同时默默地说“放松”。在平时你也可以抽点时间做深呼吸,稍稍实践后,紧张时你就能自如地进行深呼吸了。

  当然,若这种情绪对生活影响很大,无法自控,建议你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心理问答》栏目:即帮助网友解决诸如心理情感、亲子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并实现专家与网友的直接互动。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心理问答专区http://xl.39.net/xlFAQ/ 

2013-12-29 01:43:34浏览4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微量元素障碍是什么意思
微量元素障碍是指机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内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如微量元素缺乏还是微量元素过量,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相应临床症状的病症。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中所占比重微小,但其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保障机体正常运转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微量元素缺乏的原因较为多样,首先饮食摄入不足是常见因素,例如贫困地区人群因食物种类单一,长期无法摄取富含锌、铁、硒等微量元素的食物,部分患者可能因挑食、偏食,不吃肉类、海产品、坚果等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导致铁缺乏引发缺铁性贫血,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锌缺乏则影响味觉和食欲,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另外吸收不良也会引发问题,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感染,会破坏肠道黏膜,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使得机体无法从食物中有效摄取钙、镁等元素,长期可能导致骨骼发育不良、手足抽搐等情况。微量元素过量也会危害健康。某些地区土壤、水源中含过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当地居民长期接触,体内蓄积过多,铅过量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患者智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汞中毒可影响肾脏、神经系统功能,出现蛋白尿、震颤等症状。此外,不合理用药、误服含微量元素的物质等也会造成体内微量元素失衡,如过量补充维生素D会促使钙吸收过多,引发高钙血症,危害心脏、血管等器官。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微量元素检测,根据结果合理补充相应微量元素。生活中要注意远离污染环境,避免接触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减少微量元素过量摄入的风险。一旦怀疑出现微量元素障碍,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测确诊后,遵医嘱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调整体内微量元素水平,恢复身体健康。 如何预防微量元素障碍均衡饮食:食物是微量元素主要来源。要确保膳食多样,主食粗细搭配,如糙米、全麦面含多种微量元素;多吃新鲜蔬果,像菠菜补铁、橙子补维C促进铁吸收;肉类如牛肉、猪肝富含锌、铁,海产品如海带含碘丰富,应注意不挑食偏食,每日摄入种类尽量超12种,每周超25种,全面满足身体需求。合理补充:特殊人群要按需补充微量元素。孕妇、哺乳期妇女因孕育、哺乳消耗大,需额外关注。如在医生指导下补叶酸、铁、钙等。婴幼儿生长快,4-6个月后辅食可添高铁米粉,再逐步引入蛋黄、肉泥,按生长阶段补营养。老人消化吸收差,可补适量维生素D助钙吸收,补前咨询医生,以防过量。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微量元素障碍跟微量元素检查一样吗
微量元素障碍和微量元素检查是不一样的。如果发现微量元素检查结果有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从概念范畴维度来看,微量元素障碍是指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出现异常,包括缺乏、过量或比例失调等情况,进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生理功能异常或疾病状态。而微量元素检查则是一种医学检测手段,通过采集血液、头发等样本,运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来测定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以了解其在体内的水平,为诊断微量元素相关问题提供依据。其只是对微量元素状况的一种检测评估方式,本身并不等同于微量元素出现的实际障碍情况。从临床意义上来讲,微量元素障碍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意义,意味着身体已经因微量元素的异常而出现了健康问题,需要针对具体的障碍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干预,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微量元素检查的临床意义在于辅助诊断,通过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微量元素异常的可能性,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检查结果可能提示某种微量元素含量偏低,但并不一定能直接诊断为微量元素障碍,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对于关注微量元素状况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微量元素检查,尤其是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但不能仅依赖检查结果来判断健康状况,要将检查结果与自身的身体表现相结合。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多动症缺乏什么微量元素
多动症可能与缺乏铁、锌、镁等微量元素有关。微量元素在人体生理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其缺乏时,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进而与多动症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1、铁:铁元素对大脑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意义重大。缺乏铁会影响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合成。多巴胺在大脑中参与调节注意力、行为控制等功能。缺铁时,多巴胺合成不足,可能导致大脑对注意力和行为的调控出现问题,增加多动症的发病风险,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不安等症状。2、锌:锌参与多种酶的合成与激活,在大脑发育和神经功能维持方面不可或缺。缺乏锌会干扰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正常的神经信号传递对于保持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十分关键,一旦因缺锌受影响,就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多动等类似多动症的表现。3、镁:镁能够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在大脑中,其有助于稳定神经元的活动。当体内镁缺乏时,神经细胞的稳定性被打破,可能导致神经信号传导紊乱。这会影响大脑对行为和情绪的控制,引发多动、冲动等行为,与多动症的某些症状相似。若怀疑有多动症倾向,不要自行判断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及时前往正规医院,通过专业检查评估是否患病及微量元素水平。日常饮食中,注意营养均衡,多吃瘦肉、坚果、绿叶蔬菜等富含各类微量元素的食物。
程梦婕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微量元素障碍症能治好吗
微量元素障碍症部分能治好,因摄入不足等引发的,调整饮食或补充相应制剂可改善,如锌、铁缺乏症。但由遗传性或慢性疾病引起的,治疗难度大增,单纯补元素难奏效,需复杂方案。微量元素障碍症通常是由于机体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排泄过多等原因导致的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对于这类情况,如果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对于锌缺乏症,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锌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坚果、牡蛎等,或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锌制剂,可以有效补充体内锌元素,从而缓解因锌缺乏导致的症状。同样,对于铁缺乏引起的贫血,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摄入,如红肉、豆类、绿叶蔬菜等,或者服用铁剂,也可以显著改善贫血状况。然而,如果微量元素障碍症是由于遗传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治疗难度可能会大大增加。例如,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体内铜代谢障碍,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对于这类情况,单纯依靠补充铜元素可能无法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需要采用更加复杂的治疗方案,如基因治疗或酶替代疗法等。此外,如果患者存在慢性疾病或吸收障碍,也可能导致微量元素持续缺乏,此时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和更严格的监测。对于患者而言,一旦发现微量元素障碍症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测确定缺乏或过量的元素种类及程度,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监测血液中的微量元素水平,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