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抑郁症发作两次 75%会有第三次

  抑郁症有其生物学基础,未必要不如意事才会诱发。据悉,首次发病患者,至少需要治疗9个月到一年,然而有七八成的患者在治疗第2~4个月时就自动停药,易引起第二次发作,治疗时间要延长到3~5年。而单纯的“很不开心”不能和抑郁症划上等号,要从症状、病程、严重程度等方面考虑才能确诊。

  抑郁症未必都由失意事诱发

  不知道抑郁症为何会“看上”自己,是许多患者的共同特点,生活中各方面都很顺利的患者更是困惑。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内科主任潘小平说,这是大家对抑郁症认识的一个误区,“实际上,抑郁症是有生物学基础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浓度下降。不一定都是由失意、家变等生活事件诱发。”

  不过,抑郁症患者往往有一定的性格基础,比如自卑、敏感、多疑、多愁善感。“比如性格追求完美的人,长期精神调节不好,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分泌不平衡,信息在大脑环路上传递时,坏消息就容易被放大。”

  潘小平说,单向抑郁首次发病,至少需要治疗9个月~1年,65%的抑郁症患者可以治愈。但现实中,有70%~80%的病人在用药第2~4个月的时候自行停药。然而,大部分患者自行停药的第2~4个月,是症状明显改善时。“用药后,第1~3个月是急性期治疗,第4~6个月进入巩固期,按照有效药量维持。之后就到了维持期,目前观点不太统一,有的认为应该巩固两年,有的认为要根据急性期效果好不好、巩固期病情有无波动、患者年龄、第几次发病来决定。巩固期的用药量上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按照巩固期的量,另外的观点认为是巩固期药量的1/3~1/2。最后就是停药观察期,药撤掉,观察还有无风吹草动。”

  如三次发作100%会长期发作

  潘小平强调抑郁症患者坚持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因为一半初次发作患者会有第二次发作,擅自停药会增加第二次发作的可能;而第二次发作的患者中75%会有第三次发作,治疗时间已拉长到3~5年。假如曾经三次抑郁症发作,几乎100%会长期发作。

2013-11-06 00:37:07浏览8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崔界峰
精选
崔界峰副主任医师临床心理科
北京回龙观医院
去咨询
基于各种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或来访者的需要,根据症状或个人成长的轻重缓急,分阶段地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和温尼科特式心理动力学治疗,并将各种心理治疗流派有机结合,针对焦虑恐惧、各类人格障碍、愤怒烦躁、情感困扰、婚姻家庭关系、夫妻治疗、性心理障碍、亲子关系、网络成瘾、双相情感障碍、有一定程度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帮助患者理解症状,了解自己,增强自我功能,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达到个人实现和自我掌控的目标。可通过面对面心理治疗、网络视频及电话咨询等方式,与患者和来访者建立长期稳定的治疗关系,保证其获得后疗效的巩固和维持,及社会功能的远期改善。
杨润许
精选
杨润许主治医师精神科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去咨询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睡眠障碍,发作性睡病,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惊恐障碍。厌学,学校恐惧。亲子关系问题。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进食障碍。强迫症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心身问题(神经性厌食症和暴食症、慢性疼痛、功能性胃肠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和头晕等);
张亮堂
精选
张亮堂主治医师精神科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去咨询
擅长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强迫症的诊治和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具有自己的见解。
查看更多心理医生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抑郁症孩子烦躁是病情加重吗
抑郁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所引起的,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烦躁等症状。抑郁症孩子烦躁可能是病情加重的表现,但也可能是由于周围环境因素、睡眠不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等原因所引起的。1、病情加重如果孩子抑郁症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出现紊乱,从而引起上述症状。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使用盐酸舍曲林、盐酸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2、周围环境因素如果孩子长期处于抑郁症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建议家长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有利于改善症状。3、睡眠不足如果孩子平时经常熬夜,可能会导致睡眠不足,引起上述症状,同时还会伴有精神萎靡、身体乏力等症状。建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等,一般会导致孩子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使用盐酸托莫西汀、右旋苯丙胺等药物进行治疗。5、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可在几分钟之内达到顶峰。这种症状会导致孩子出现烦躁、紧张、恐惧等症状。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使用地西泮、艾司唑仑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患者的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炸鸡等,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增强抵抗力。如果孩子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领孩子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抑郁症引起全身瘙痒怎么回事,怎么办
抑郁症引发的全身瘙痒可能与遗传因素、药物副作用、神经递质失衡、内分泌紊乱、焦虑引发的躯体化症状等有关,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遗传因素 首先,遗传研究已经发现多个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功能和应激反应的调节,从而增加抑郁症的风险。其次,抑郁症患者常常伴随着免疫功能的紊乱,而这种紊乱可能由遗传因素所引发,导致全身皮肤瘙痒等症状的出现。建议患者定期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进行心理咨询和评估,以早期发现并干预可能存在的风险。 2.药物副作用 某些抗抑郁药可能会导致皮肤瘙痒等副作用,因为这些药物会影响大脑中的神经传递物质,从而引起不适感。患者可以遵医嘱更换其他类型的抗抑郁药,如舍曲林、氟西汀等,可在早晨或晚上服用,具体服用时间可根据个人习惯和副作用情况灵活调整,但需保持每日同一时间服用。 3.神经递质失衡 当神经递质如血清素等水平降低时,不仅影响情绪调节,还可能导致皮肤神经末梢功能异常,引发瘙痒感。同时,抑郁症患者的紧张状态可能加剧这种失衡,进一步诱发全身瘙痒症状。患者日常可尝试通过规律作息来调整。例如,设定固定的起床和睡觉时间,确保每晚获得足够的睡眠,有助于稳定生物钟,进而促进神经递质的平衡。 4.内分泌紊乱 当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时,会导致神经递质如血清素等的合成与释放受到影响,进而引发抑郁症。同时,内分泌紊乱还可能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导致皮肤出现瘙痒等不适感。日常可尝试增加户外活动,如每日散步或瑜伽20-30分钟,以调节身心状态。 5.焦虑引发的躯体化症状 焦虑情绪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影响皮肤感觉神经的传导,引发瘙痒感;长期焦虑可能加重抑郁症症状,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皮肤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瘙痒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方法缓解焦虑情绪,减少躯体化症状的发生。 建议关注睡眠质量,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症状。必要时可进行心理评估或量表测试,以进一步了解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