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空巢”老人成为心理疾病“高危群体”

  最近一段时间,空巢老人频发意外的新闻屡屡发生,宜宾市一名62岁的空巢老人去世9天竟无人知晓。还有三位空巢独具老人发生意外,两位死在家中,一位发现及时侥幸逃过一劫。这些老人已经年过六旬你,本不应该离去,但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独居生活,一次本可挽救的意外却让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的甚至死在家中多日才被人发现。

  日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以房养老”的模式也引发热议,不少人表示这将对我国文化传统产生冲击,“如果单纯靠房子养老,不让子女继承财产,不符合既有的社会文化心理。”

  那么我们到底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生活?才能够让空巢老人不再一人“空巢”?

“空巢”老人成为心理疾病“高危群体”

  赡养父母本是作为子女应该承担的责任,然后大多数子女只在外忙于打拼成家,一方面是担心同住不方便,另一方面也因为大城市生活成本较高,接老人同住,会感到经济压力大。因此导致“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而长时间孤独的生活状态,使得很多空巢老人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日常生活也受到很大影响。

  空巢老人容易患上老年抑郁症

  今年65岁的刘阿伯感到心烦和失落,平时身体硬朗的他患上了严重的感冒,给儿子打电话,可儿子正在做一项研究,根本不能抽身回家。刘阿伯也不好勉强儿子,但心里很失落。虽说身边也有护工照顾,但想想老伴去世了,儿子又不常回家,不禁悲伤不已。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首席心理专家沈家宏指出,作为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很多80后从小就享受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甚至成人、工作后还享受着父母的照料。不少父母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养老积蓄“奉献”出来,为孩子买房、买车,然而,对孩子如此的关爱,换来的却是“独守空房”,老人的心理落差自然很大,尤其是在生病或出意外时,由于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会因此产生被遗弃的心理,或感到孤苦伶仃而自悲、自怜等。

  空巢老人有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这样的老人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感到孤独、精神寂寞、觉得生活没意思、经常回想往事、悲观厌世。有的老人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沈家宏提醒,空巢老人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就是老年抑郁症。

2013-09-25 15:40:53浏览12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冷血的人是有心理疾病吗
冷血一般是指情绪冷漠。通常情况下,情绪冷漠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症状。1、正常现象长期处于压抑的环境中或者曾经受到严重的刺激,可导致情绪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上述情况。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过分担心,可以通过多听舒缓的音乐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与朋友沟通的方式进行缓解。2、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原因所引起的。会出现坐立不安、心悸等症状,并伴有手抖、出汗等不适症状,也可能伴有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劳拉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药物治疗。3、抑郁症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出现了紊乱所引起的,会使患者出现心情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症状,并且会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也会造成情绪冷漠的现象发生。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治疗。4、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属于一组既有躁狂或轻度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精神疾病,以心情高涨与情绪低落交替发作、两者均较严重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疲倦乏力、睡眠障碍以及食欲改变等。患者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碳酸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5、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通常是慢性、迁延性疾病,是以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缺陷为特征的一种精神疾病,常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淡漠、行为怪异等。建议在咨询医生后应用利培酮、喹硫平等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若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规范治疗。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的情绪,同时还要定期复查。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人吵架拿刀的心理疾病是什么
女人吵架拿刀的心理疾病可能是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妄想型障碍、恐怖性神经症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1.精神分裂症:该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一,以感知觉、思维、情绪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为特征。由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物学因素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幻听、被害妄想、自言自语等症状。如果女性患有此病,则可能会导致吵架时拿刀。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氮平片、利培酮片等药物。2.人格障碍:是一种长期存在的不良的人格特质,表现为明显偏离正常的行为模式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并且持续至少6个月。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家庭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有关。若女性存在此类情况,则可能出现冲动、偏激、固执己见等情况,并伴有上述现象。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来缓解病情。3.双相情感障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精神疾病,常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不安等症状。其具体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女性患病后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从而会表现出上述情况。建议遵医嘱服用拉莫三嗪片、碳酸锂片等药物治疗。4.妄想型障碍:是一类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精神病。主要特点是对他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并坚信不疑,通常伴有相应的妄想体验。女性在争吵时,如果出现了妄想的症状,则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改善。5.恐怖性神经症:主要以对某一事物或情境产生过分强烈和持久地害怕为特征,常伴有回避行为。如若对该物体过度紧张担心,便很有可能会引起上述表现。可以听从医生建议服用地西泮片、氯硝西泮片等药物缓解。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胡号应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长期过量饮酒是心理疾病吗
通常情况下,长期过量饮酒可能是酒精依赖症、焦虑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1、酒精依赖症长期过量饮酒可能会导致酒精依赖症,该疾病是一种慢性的、长期性的精神疾病,会对酒精产生强烈的渴求,饮酒后会出现全身发抖、心跳加快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地西泮片、氯氮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2、焦虑症焦虑症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持续性担忧和恐惧,可在几分钟之内达到顶峰,患者会出现紧张、坐立不安、心慌、呼吸急促等症状。也可能会导致长期饮酒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丁螺环酮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抑郁症长期过量饮酒可能会导致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双相障碍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精神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有关。患者会出现躁狂发作时,会出现情感高涨、精力充沛等症状。同时,也可能会出现抑郁发作时,会出现情绪低落、精力减退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状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拉莫三嗪片、利培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的、严重性的精神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有关。患者会出现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等。患者也可能会出现长期饮酒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奥氮平片、氨磺必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心理治疗。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疾病对症治疗。
张保华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三甲
十种变态心理疾病有哪些
通常没有十种变态心理疾病这种说法,变态心理疾病常见有抑郁症、自闭症、强迫症等。1、抑郁症抑郁症是指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心理疾病,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饮食、睡眠差等。可遵医嘱使用药物为盐酸舍曲林、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等,可缓解抑郁症的症状。如用电抽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深部脑刺激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症状,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2、自闭症自闭症是指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局限的兴趣、刻板行为方式。如可遵医嘱使用利培酮、阿立哌唑等,控制孤独症伴发的冲动、攻击、激越、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情感症状,以及控制精神病症状。还可遵医嘱氟西汀、舍曲林减轻重复刻板行为、强迫症状,改善情绪问题。如使用感觉综合训练、听觉综合训练和适当体育锻炼,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相关症状。3、强迫症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强迫行为以及强迫冲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如可遵医嘱使用氟西汀、氟伏沙明等,具有抗强迫作用。或联合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提高疗效。还可用心理治疗方法,如精神动力学治疗、森田疗法、认知行为治疗等。除以上疾病外,还可能有恐惧症、厌食症等疾病,若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
张保华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三甲
心理疾病怎么自我治疗
心理疾病的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自我治疗,包括焦虑症状的自我调理、抑郁症状的自我调理、强迫症状的自我调理、失眠症状的自我调理、社交恐惧症状的自我调理等。1.焦虑症状的自我调理:患者可能表现为紧张不安、心跳加快、手抖、出汗等。此时可以进行深呼吸练习,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缓缓地呼气,重复这个过程,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缓慢、深沉。每次练习可以进行5到10分钟,有助于放松身体,缓解焦虑情绪。2.抑郁症状的自我调理:部分心理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责自罪、睡眠障碍等抑郁症状。建议患者多晒太阳,阳光可以促进身体合成维生素D,改善情绪。也可以尝试写日记,把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写下来,有助于释放情绪,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3.强迫症状的自我调理:对于部分心理疾病的患者来说,其还可能出现强迫症状,比如反复洗手、检查门锁等。当出现强迫思维时,不要刻意抵制,而是试着接受该行为的存在,然后轻轻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比如听音乐、做运动或者和朋友聊天。4.失眠症状的自我调理:而对于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症状的患者,可以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5.社交恐惧症状的自我调理:社交恐惧主要表现为害怕与人交往、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不安、脸红心跳等。针对该情况,患者可以从与家人和朋友的小范围交往开始,逐渐增加社交的场合和人数。在社交前,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练习,缓解紧张情绪。同时,要学会关注他人的积极反馈,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表现和他人的评价。若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上述方法无法得到改善,还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失语症是心理疾病吗
失语症一般不是心理疾病,可能是听力障碍、脑部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损伤等原因所引起的。 1、听力障碍 如果患者存在听力障碍,可能会导致听觉系统无法正确接收语言信息,从而引起失语症,患者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的方式进行改善。 2、脑部损伤 如果患者的脑部受到过外伤,也可能会导致语言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起失语症,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康复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如果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引起失语症,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 4、脑血管疾病 如果患者存在脑血管疾病,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引起失语症,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周围神经损伤 如果患者的头部受到撞击或者是跌倒等情况,可能会导致周围的神经受到损伤,进而影响到正常的语言功能,出现失语的现象。此时可以遵医嘱服用维生素B1片、甲钴胺胶囊等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